中國嬰童產(chan) 業(ye) 市場規模巨大,每年達到4000億(yi) 元人民幣左右,而本土企業(ye) 隻占30%左右的市場份額,由於(yu) 大頭娃娃、三聚氰胺、性早熟奶粉等事件的曝光讓國內(nei) 消費者對國外嬰童產(chan) 品崇拜成風,國內(nei) 嬰童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的增長開始遇阻。
品牌策劃專(zhuan) 業(ye) 人士李光鬥日前在上海舉(ju) 行的“2010中國高端嬰童產(chan) 業(ye) 全球峰會(hui) ”上表示,中國每年新生兒(er) 大概是2000萬(wan) ,以每年每人消費2萬(wan) 元來算,市場規模達4000億(yi) 元人民幣,未來可能達到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
IDG技術創業(ye) 投資基金合夥(huo) 人章蘇陽認為(wei) ,嬰童產(chan) 業(ye) 市場空間大,增長速度較快,行業(ye) 集中度低,對於(yu) 投資者來說可能是新的開拓點,它所具有的投資價(jia) 值很可能使其成為(wei) VC的下一個(ge) 金礦。在過去幾年,國內(nei) 嬰童產(chan) 業(ye) 得到國內(nei) 外知名創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高度關(guan) 注,包括北極光創投、經緯創投、德同資本、智基創投等投資機構,並產(chan) 生不少投資案例,涉及嬰幼兒(er) 食品、童車、童裝、電子商務、連鎖機構、早教機構、學前教育等多個(ge) 子行業(ye) 。
雖然前景誘人,但國內(nei) 嬰童產(chan) 業(ye) 也是危機重重。I-BABY董事長王耀民表示,目前國內(nei) 嬰童行業(ye) 的市場準入較低,相關(guan) 的國家標準體(ti) 係尚待完善,同時還缺乏一個(ge) 權威的行業(ye) 協會(hui) 在必要時對嬰童行業(ye) 進行有力的監督和約束,例如童床、童車,由於(yu) 缺乏國家標準的規範,中國市場上流通的國內(nei) 品牌很多都無法達到歐美國家的標準。他說:“國際嬰童品牌不斷蠶食中國的嬰童品牌市場份額,本土品牌在國內(nei) 市場居然占不到30%。”
杭州市嬰童協會(hui) 新聞發言人張瑋認為(wei) ,由於(yu) 人種、基因、膳食結構的不同,中國嬰童與(yu) 國外嬰童存在較大的差異,對營養(yang) 物質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國外大品牌並不能滿足中國兒(er) 童成長的特殊需求,國內(nei) 品牌的針對性和民族性是品牌崛起的一張王牌。
李光鬥建議,中國嬰童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應該著力於(yu) 渠道下沉和品牌上升,嬰童品牌不要把眼光局限於(yu) 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和各鄉(xiang) 鎮市場也很廣大,都應推廣自己的品牌,發現消費訴求,可以采用“大城開小店,小城開大店”的模式,借助多種手段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另外品牌營銷要注重理念、情感的傳(chuan) 遞,從(cong) 產(chan) 品設計、掌握終端、創新渠道、保姆式服務、服務增值等方麵全麵提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