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製造重鎮長春市某合資汽車廠的衝(chong) 壓車間工人小李今年最大的感受便是休息的時間明顯少了,“三班倒,訂單堆得幾個(ge) 月都幹不完。”小李估計這種狀態可能持續到明年,不過他也笑著說,“忙點總比閑著好。”
雖然像小李這樣的汽車製造業(ye) 一線工人並不需要為(wei) 五年之後的企業(ye) 發展擔心,但在還有4個(ge) 月便進入“十二五”時期的當下,如何規劃未來五年中國汽車業(ye) 發展,已成為(wei) 政府決(jue) 策者們(men) 急需重點完成的工作之一。
有消息稱,在“十二五”期間,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將在以前產(chan) 業(ye) 政策的基礎上做出較大幅度的修訂。如今,在國家工信部的主導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等行業(ye) 部門正在擬定初步方案,未來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圖譜即將浮出水麵。
產(chan) 量突破3000萬(wan) 輛
家住北京的汽車行業(ye) 資深營銷專(zhuan) 家蘇暉眼看著身邊這座城市機動車數量的日益變化,不由得感歎:“中國的汽車行業(ye) 發展太快,預計五年後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將突破700萬(wan) 輛,是這個(ge) 城市的極限。”
不僅(jin) 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西安、沈陽、成都等二三線城市的市民也已明顯感覺到路麵擁堵日益加劇。在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張小虞看來,中國迅速進入汽車社會(hui) ,與(yu) 國家政策息息相關(guan) 。
“如果1994年汽車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整個(ge) 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應對WTO的挑戰、2004年新的產(chan) 業(ye) 政策出台則是為(wei) 了更進一步加快汽車工業(ye) 的發展,2008年汽車業(ye) 作為(wei) 十大行業(ye) 中第一個(ge) 調整振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通過擴大內(nei) 需、拉動消費保證了汽車工業(ye) 在特定環境中的成長,使汽車工業(ye) 回到了年均增長22%的軌跡。”張小虞如是說。
2009年年底,中國主要30家汽車企業(ye) (集團)形成整車產(chan) 能1359萬(wan) 輛,根據工信部預測,2015年年底規劃產(chan) 能將達到3124萬(wan) 輛。
未來五年,汽車產(chan) 銷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幾乎是業(ye) 界一致的判斷,但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董揚並不認為(wei) 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是個(ge) 悖論,相反,他認為(wei) ,產(chan) 銷規模擴大會(hui) 給中國的自主創新、自主開發,包括新能源汽車多提供有力的支撐。
“我們(men) 認為(wei) ‘十二五’期間國內(nei) 汽車產(chan) 量3000萬(wan) 輛,占世界汽車產(chan) 量(8000萬(wan) 輛)的30%左右,其中乘用車占81%,商用車占比約為(wei) 19%,銷售比例國內(nei) 銷售2500萬(wan) 輛,外銷500萬(wan) 輛。”董揚對五年之後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規模給出上述判斷。
角逐汽車強國地位
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穩坐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寶座之後,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如何順利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是“十二五”甚至“十三五”的發展重點。
“如果講汽車工業(ye) 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目標是什麽(me) ,那就是要成為(wei) 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強國。”張小虞肯定地告訴記者。
加速兼並重組已經正式提上議事日程。上周國務院公布的《關(guan) 於(yu) 促進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意見》(下稱《意見》)中,汽車行業(ye) 位列六大行業(ye) 之首。工信部專(zhuan) 門成立了起草小組,著手製定汽車企業(ye) 具體(ti) 的兼並重組政策,預計2010年年底公布。
與(yu) 以往屢次隻在宏觀層麵提及兼並重組不同,董揚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wei) ,此次《意見》發揮企業(ye) 主體(ti) 作用,立意正確,理順不同地區間利益分配,考慮周到,但仍有待落實。
落實兼並重組已經箭在弦上,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預測,“十二五”期間,大企業(ye) 集團初步形成,結構調整也會(hui) 進一步加快,節能減排水平會(hui) 明顯提高,中國汽車走出去以及海外收購的力度將進一步擴大。
在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草擬的“十二五”規劃中,勾勒出未來在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價(jia) 值鏈條上,中國汽車企業(ye) 需要提升的空間。“過去我們(men) 和外國公司合作開拓中國市場,今後可能需要我們(men) 和外國公司聯手開拓兩(liang) 個(ge) 市場,包括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董揚認為(wei) 。
汽車業(ye) 界人士普遍認為(wei) ,未來五年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應從(cong) 過去注重數量的分析,更多地注重質的提高。而在發展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的同時,政府應更加重視汽車零部件企業(ye) 做大做強。希望在“十二五”期間形成十家甚至更多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零部件大型企業(ye) 是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的目標。
中國汽車工業(ye) 的未來日漸清晰,但張小虞仍提醒業(ye) 界,市場的大小由國際經濟、社會(hui) 環境決(jue) 定,但是能不能做好做強,是由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自己決(jue)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