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8支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成立 180億元資本助力文企上市

8月18日,《唐山大地震》票房突破6億(yi) 元,創國產(chan) 片票房最高記錄,隨後華誼兄弟[33.01 -0.54%](300027)在半年報中高調預測其三季度業(ye) 績同比增長50%以上——這家創業(ye) 板上市公司已成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企業(ye) 登陸資本市場的標杆。而之前8月14日在青島召開的全國文化體(ti) 製改革工作會(hui) 議,也再次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融入資本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

而熱鬧的背後,近兩(liang) 年真正染指資本市場的文化產(chan) 業(ye) 企業(ye) 卻屈指可數。C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認為(wei) ,雖然在國家政策激勵下文化企業(ye) 積極謀求進入資本市場,但由於(yu) 文化產(chan) 業(ye) 潛在風險較多、退出渠道不暢等諸多原因,使得近期投資機構對該行業(ye) 持愈加謹慎的態度。

國家釋放積極政策信號

傳(chuan) 統媒體(ti) 爭(zheng) 相上市

根據ChinaVenture旗下數據庫產(chan) 品CVSource掌握的交易情報顯示,2009年至今,公開表示擬上市的文化產(chan) 業(ye) 企業(ye) 達34家,其中超過八成欲國內(nei) 上市。相比之下,同期在全球資本市場實現IPO的國內(nei) 文化產(chan) 業(ye) 企業(ye) 僅(jin) 有7家,其中5家登陸A股市場。

在這輪“擬上市”熱潮中,傳(chuan) 統媒體(ti) 尤其活躍,如中國出版集團、廣東(dong) 出版集團、中南傳(chuan) 媒等大型國有出版集團都有上市意向。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已公開表示擬上市的文化企業(ye) 中,超過60%屬於(yu) 傳(chuan) 統媒體(ti) 行業(ye) 與(yu) 政府部門在出版、傳(chuan) 媒、演藝等領域推行的企業(ye) 體(ti) 製改革息息相關(guan) 。此外,央視網、人民網、新華網等政府新聞網站也紛紛進行股份製改革,計劃登陸A股市場。

政府引導參與(yu) 資本市場

各地紛設文化產(chan) 業(ye) 基金

除了政策鼓勵,政府也在引導資本對文化產(chan) 業(ye) 給予實質性支持。在各地爭(zheng) 相設立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之時,文化產(chan) 業(ye) 得到“厚愛”,目前全國已設立多支專(zhuan) 注於(yu) 文化產(chan) 業(ye) 的投資基金。8月10日,華人文化產(chan) 業(ye) 股權投資(上海)中心(CMC)投資控股原屬新聞集團全資擁有的星空衛視等4家頻道,完成了其設立以來的第一筆投資。

據了解,截至2010年8月,國內(nei) 共披露設立8支文化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總目標募集金額超過180億(yi) 元。其中,中國炎帝發展基金是設立於(yu) 香港、投資於(yu) 湖南內(nei) 及全國文化產(chan) 業(ye) 的專(zhuan) 項投資基金;泛城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基金是由泛城科技有限公司發起的一支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孵化基金;其餘(yu) 6支基金皆是由政府主導設立的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此外,北京、山東(dong) 、廣東(dong) 、湖南等地也傳(chuan) 出消息正籌備設立文化產(chan) 業(ye) 基金,單隻基金的規模多在10億(yi) 元至30億(yi) 元之間。

文化產(chan) 業(ye) 股權融資乏力

深度改革或帶來轉機

與(yu) 政府的積極推動不同,多數投資機構對文化產(chan) 業(ye) 的投資則趨於(yu) 謹慎。2008年之後,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股權融資規模明顯下降。其中,2009年共披露29起文化企業(ye) 股權融資案例,公開披露金額3.34億(yi) 美元,同比下降50.8%和69.0%;2010年前7個(ge) 月披露文化企業(ye) 融資案例11起,公開披露金額1.10億(yi) 美元,依然呈下降趨勢。

ChinaVenture分析認為(wei) ,由於(yu) 我國於(yu) 2004年進行文化體(ti) 製改革試點並於(yu) 2006年全麵推進,加之新媒體(ti) 與(yu)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逐漸發展壯大,引發2004至2008年間文化產(chan) 業(ye) 融資規模呈持續增長趨勢。但進入2009年後,導致文化產(chan) 業(ye) 股權融資規模出現急劇下降的原因:一是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外資機構普遍采取收縮策略;二是國家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加大了行業(ye) 風險;三是文化企業(ye) IPO數量仍相對較少,退出不暢導致機構積極性下降。

企業(ye) 投融資將走出低穀

改革進程是關(guan) 鍵

盡管如此,低迷狀態不會(hui) 長期持續,當前眾(zhong) 多擬上市文化企業(ye) 如能盡快登陸資本市場,將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股權融資帶來轉機。此外,國務院近期出台《利用外資若幹意見》,鼓勵外資參與(yu) 國內(nei) 企業(ye) 改組改造和兼並重組;鼓勵外商投資設立創業(ye) 投資企業(ye) 、積極利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這也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引入投資提供了更多政策保障。

從(cong) 細分行業(ye) 的上市趨勢來看,一些大型國有新聞出版企業(ye) 或成為(wei) 文化板塊主流,以過往經驗來看,借殼上市將是其登陸資本市場的重要方式;政府新聞網站受政策及其自身屬性所限,能否被資本市場接受還有待驗證;“三網融合”趨勢下廣電係統企業(ye) 也在加快股份製改造爭(zheng) 取盡快上市,新媒體(ti) 及創意文化產(chan) 業(ye) 的企業(ye) ,因為(wei) 行業(ye) 抗風險能力較弱以及傳(chuan) 統媒體(ti) 的滲入,將很難主導文化產(chan) 業(ye) 的資本化趨勢。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