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為(wei) 年度主題的2010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國際論壇日前在京舉(ju) 辦,來自政府部門、國外汽車協會(hui) 組織、企業(ye) 的高層就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為(wei) 未來的汽車行業(ye) 發展把脈問診。
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快速擴張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司長陳斌指出,汽車企業(ye) 的發展目前麵臨(lin) 著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的快速擴張式發展加劇了產(chan) 能過剩的風險。
2009年,我國實現了1364萬(wan) 輛的新車銷售後,突如其來的市場形勢令許多企業(ye) 欣喜若狂,按捺不住的汽車企業(ye) 紛紛製定規模龐大的產(chan) 能擴充計劃,新一輪擴產(chan) 潮已經開始。
陳斌表示,今年初,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chan) 業(ye) 政策研究室,對汽車行業(ye) 主要汽車企業(ye) 集團進行了第五次產(chan) 能情況調查。調查了國內(nei) 20家汽車企業(ye) 集團和10家骨幹整車企業(ye) 2009年底已形成的產(chan) 能和2010年至2015年規劃產(chan) 能情況。調查的結果是:主要30家汽車企業(ye) (集團)2009年年底形成整車產(chan) 能1359萬(wan) 輛,2015年底規劃產(chan) 能3124萬(wan) 輛。從(cong) 規劃情況來分析,“十二五”末期規劃產(chan) 能已經遠遠大於(yu) 這個(ge) 數字。
陳斌表示,抑製汽車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過剩,首先各地政府切忌盲目地給企業(ye) 下指標、定任務。要堅決(jue) 避免政府的財稅、土地等優(you) 惠政策用於(yu) 企業(ye) 擴大產(chan) 能上來。國家有關(guan) 部門要加強對汽車行業(ye) 產(chan) 能及產(chan) 能利用率的監測。
從(cong) 報告中可以判斷,發改委正在醞釀調控汽車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雖然目前並沒有“產(chan) 能過剩”的標準,但是產(chan) 能利用率在80%以下的汽車基地很可能就是將要被清理的對象。
汽車節能減排形勢嚴(yan) 峻
工信部產(chan) 業(ye) 政策司副司長盧希表示,雖然我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汽車消費第一大國,但是離汽車強國的差距還很大。
首先,中國汽車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2009年中國原油依存度超過50%,中國汽車油耗水平與(yu) 國外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2008年,乘用車新車百公裏平均油耗為(wei) 8.13升,而歐洲乘用車百公裏平均油耗降至6.6升,日本5.9升。另外,汽車尾氣汙染已經成為(wei) 我國大中城市主要汙染源之一,雖然在中國汽車行業(ye) 已全麵實施了國三排放標準,但是大量在用的汽車仍隻能滿足國二排放的標準。
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乘用車車型中,能夠達到中國第三階段油耗限製標準的車型較少。2009年排量1.6升以下的乘用車銷量中達到第三階段油耗限製標準的僅(jin) 有50萬(wan) 輛,約占7%。而目前汽車產(chan) 品結構亟待進一步優(you) 化,大排量轎車、運動型乘用車比例過高,小排量汽車比重過低。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化也麵臨(lin) 一係列問題,如動力電池、電機等關(guan) 鍵零部件的產(chan) 品性能、質量和價(jia) 格尚不能完全滿足整車配套需要。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還需要花大力氣突破,新能源汽車標準體(ti) 係和評價(jia) 體(ti) 係尚需進一步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也製約著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業(ye) 化進程。
混合動力是主要方向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wan) 鋼表示,目前還要清晰地認識到,電動車的發展目前依然處於(yu) 由科研向產(chan) 業(ye) 化躍進的過程當中,還存在著技術不成熟,可靠性、耐久性、成本高、社會(hui) 配套設施不健全等諸多市場化的阻礙和困難。而目前國際市場的共識是,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中,混合動力汽車將成為(wei) 傳(chuan) 統汽車節能技術改造升級換代的主要方向。純電動,包括插電式汽車將成為(wei) 近期發展戰略的主流,燃料電池汽車會(hui) 成為(wei) 未來的製高點。
但從(cong) 長遠來看,國家將繼續支撐和引領中國電動車的發展。專(zhuan) 家們(men) 經過研究、討論,共同製定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zhuan) 項規劃的草案。規劃的總體(ti) 目標是全麵掌握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培育自主開發的能力,發揮市場和資源的優(you) 勢,形成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電動汽車以及關(guan) 鍵零部件的工業(ye) 體(ti) 係。籌劃電動汽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滿足電動汽車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需求,健全完善電動汽車的標準體(ti) 係,建立有利於(yu) 電動汽車發展的政策環境,實現我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