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智力資源不被重視 拖累高科技行業薪資增長

拿到某著名互聯網公司的Offer,北京理工大學2010級碩士畢業(ye) 生吳晗(化名)欣喜之餘(yu) 還多了一分遺憾。

在龐大的畢業(ye) 生大軍(jun) 裏,能像他一樣順利找到滿意工作的並不多,但讓他感到有些遺憾的是,與(yu) 他相熟的一位師兄2004年就進了這家公司,同樣是碩士學曆,當時拿到的月薪是人民幣8000元,而過了6年之後,他以同樣的學曆,拿到的月薪隻有7500元。

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谘詢公司美世與(yu) 《第一財經日報》合作的薪酬報告顯示,從(cong) 2003年到2010年,高科技行業(ye) 的薪資平均增長率分別為(wei) 7.2%、7.2%、7.2%、8.1%、8.4%、8.3%、6.4%和6.2%,如果考慮到2009年部分企業(ye) 實行了凍薪方案,2009年的增長率隻有2.6%。

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相比,高科技行業(ye) 一貫被看作是高學曆、高收入的行業(ye) ,近幾年來,陳天橋、丁磊等首富也較多產(chan) 生在這個(ge) 行業(ye) ,盡管如此,從(cong) 實際市場調研結果來看,可能並不像“看上去那麽(me) 美麗(li) ”。

跑不過GDP

2001和2002年,全球範圍都經曆了一場“互聯網泡沫”,從(cong) 2003年開始,整個(ge) 行業(ye) 開始快速複蘇,這個(ge) 行業(ye) 的員工收入也進入了快速攀升的快車道。2003和2004年,大學畢業(ye) 生進入傳(chuan) 統行業(ye) 的平均收入隻有3000元左右,但進入互聯網行業(ye) 已經可以拿到5000元以上。

之後的4年中,互聯網行業(ye) 仍在突飛猛進的發展,百度、盛大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ye) 成功上市,並且造就了一批百萬(wan) 、千萬(wan) 富翁;2005~2008年也是中國手機普及率迅速提高的幾年,諾基亞(ya) 、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外資企業(ye) 重新奪回半壁江山,中國已經成為(wei) 諾基亞(ya) 等企業(ye) 的第一大市場,並且幫助諾基亞(ya) 在這幾年之中,成為(wei) 全球第一大手機企業(ye) 。

員工的收入也與(yu) 企業(ye) 的發展實現了同步增長。一位已經從(cong) 諾基亞(ya) 離職的員工告訴記者,10年前他加入諾基亞(ya) 的時候就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月薪,到他2008年離開時,月收入已經上升到1.5萬(wan) 元左右,還不包括各種節日福利和年終福利,在外企,每年拿13~16個(ge) 月的工資是比較正常的。

華爾街一直有種說法,高科技行業(ye) 是經濟的風向標,高科技行業(ye) 總是最先感覺到經濟的惡化,也會(hui) 最先從(cong) 經濟回暖中實現複蘇。

2009年是整個(ge) 高科技行業(ye) 都非常艱難的一年。在中國市場,不少IT企業(ye) 都采取了降薪和裁員方案,再加上摩托羅拉巨虧(kui) 、北電破產(chan) 等重大事件,員工流動率明顯增加,收入保持連續增長已經非常困難。

“能夠不被裁員、不被降薪已經是很幸運了。”一位蘇州高新[6.31 1.94%](600736)區某電子企業(ye) 的工程師告訴記者,他們(men) 公司加薪員工的比例被大大降低,原本應該加500元的全改為(wei) 加300元,應該加1000元的,改為(wei) 500元。

美世的谘詢顧問秦燕認為(wei) ,2010年,智能手機市場茁壯成長,移動搜索服務成為(wei) 新熱點,雲(yun) 計算得到快速發展,3G技術變革給3G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公司帶來滾滾商機。

她表示,2010年,大多數高科技企業(ye) 的業(ye) 務出現增長,慢慢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2010年大多數公司都有漲薪計劃,然而基本工資的漲幅卻十分有限,大多數公司還是選擇了保守的調薪方案。

智力資源不被重視是根本

“十年前我以博士學曆進摩托羅拉的時候,能拿到一萬(wan) 塊左右的月薪,現在恐怕他們(men) 雇一個(ge) 博士隻能給8000元。”戰略人力資源專(zhuan) 家薑汝祥對本報感慨地表示。

如果將高科技行業(ye) 過去7年平均收入的增幅與(yu) GDP的增幅相比,實在隻能“甘拜下風”,從(cong) 2003年到2009年,我國GDP的增幅分別為(wei) 10.0%、10.1%、10.4%、11.6%、13.0%、8.9%和9.1%。也就是說高科技行業(ye) 每年的薪資增幅都落在了GDP之後。

一位國際著名軟件企業(ye) 的員工感慨說,5年前他的月收入就已經能夠過萬(wan) ,那時候最貴的房價(jia) 也不過一萬(wan) 多元/平方米,無論買(mai) 什麽(me) 東(dong) 西在他看來都很便宜,即使自己外出旅遊,也肯定選擇不低於(yu) 4星級的酒店,現在他的收入上漲到了2萬(wan) 元,但北京五環外的房子都已經漲到2萬(wan) 元/平方米以上,他突然發覺自己從(cong) 這個(ge) 社會(hui) 的中產(chan) 階層變成了底層民眾(zhong) 。

薑汝祥表示,10年前員工收入在我國GDP中的比重能達到35%,而如今隻有2%,這說明改革開放讓每個(ge) 人的收入都有所增長,隻是個(ge) 人收入增長與(yu) 國家財富增長相比是有所下降的。

但他也指出,無論是國家GDP的增長還是員工薪資的增長,都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說,部分管理層的收入增長應該是高於(yu) GDP增長的,但如果把所有員工的收入增長計算在內(nei) ,普通員工的收入增長應該是遠遠落後於(yu) GDP的增長。

決(jue) 定這種狀況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勞動力供給。令薑汝祥感慨的是,當年他畢業(ye) 的時候,那一屆總共隻有兩(liang) 個(ge) 博士,但現在每年的畢業(ye) 生,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出幾十上百個(ge) 博士也不足為(wei) 怪。

教育部門的統計顯示,2001年,大學畢業(ye) 生為(wei) 104萬(wan) ,但到了2010年,這個(ge) 人數已經達到631萬(wan) 。研究生的數量也從(cong) 2001年的7萬(wan) ,增長到2010年的40萬(wan) 。當勞動力供大於(yu) 求的時候,勞動力價(jia) 格難以維持在一個(ge) 較高水平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更為(wei) 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經濟以及中國企業(ye) 的增長方式。“企業(ye) 的發展更多是依賴機會(hui) 和價(jia) 格戰,而不是智慧和知識。”薑汝祥認為(wei) ,這讓企業(ye) 更多依賴量的增長,而非質的提高。

目前在中國的外企公司,更多承擔的是銷售、市場維護以及部分應用開發的職能,很少有人從(cong) 事最尖端的技術研發,這意味著企業(ye) 隻要雇傭(yong) 更多的人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效益。

特別是在高科技行業(ye) ,由於(yu) 國家在整體(ti)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方麵的體(ti) 係仍然不夠完善,很多企業(ye) 的發展都是靠模仿、抄襲別人的商業(ye) 模式、業(ye) 務模式、甚至技術雷同的方式而獲得。

“隻要中國經濟以及在中國發展的企業(ye) 主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you) 勢而獲得發展,仍然以低成本為(wei) 核心優(you) 勢,那麽(me) 企業(ye) 隻會(hui) 選擇雇傭(yong) 更多的人,而未給勞動者更多的報酬以體(ti) 現更高的價(jia) 值,勞動力的收入水平就很難獲得明顯提高。”薑汝祥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