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六個(ge) 月的時間,張川主管的百貨業(ye) 務,SKU(stock keeping unit,即庫存量單位)的數量從(cong) 1萬(wan) 餘(yu) 個(ge) 猛漲到6萬(wan) 餘(yu) 個(ge) 。這是今年2月以來,張川加入B2C網站京東(dong) 網上商城(360buy.com)後的主要工作。作為(wei) 主管百貨的副總裁,其帶領的團隊在最高峰的時期裏,曾創造了一天約有3000個(ge) 百貨類SKU上線的記錄,以至於(yu) 網站上傳(chuan) 圖片、文字說明的工作負荷繁重。而到2010年底,日用百貨類商品達到10萬(wan) 個(ge) 是張川部門奮鬥的目標。
10萬(wan) 個(ge) SKU,隻是京東(dong) 網上商城對日用百貨類規模擴張的階段性目標。京東(dong) 網上商城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劉強東(dong) 的規劃是,未來三年整個(ge) 商城SKU的數量將達到80萬(wan) -100萬(wan) 個(ge) ,僅(jin) 僅(jin) 日用百貨類一項,明年劍指25億(yi) -30億(yi) 的銷售目標,用劉強東(dong) 的話來說,“行業(ye) 中絕對領先的地位”。
作為(wei) 卓越亞(ya) 馬遜(Amazon.cn)總裁,王漢華現在就很為(wei) 其網站品類的豐(feng) 富而自豪。目前卓越亞(ya) 馬遜的SKU數量為(wei) 150萬(wan) (其中80萬(wan) 為(wei) 書(shu) 籍),“要知道,沃爾瑪、家樂(le) 福的旗艦店,SKU的數量也不過六七萬(wan) 。”自從(cong) 王漢華2005年上任以來,百貨化一直是其力推的戰略之一,由圖書(shu) 音像到3C產(chan) 品、化妝護理產(chan) 品,就在8月中旬,其辦公用品頻道上線,品類達到27大類,購物選項中甚至包括殼牌機油。
網上購物方興(xing) 未艾,國內(nei) 綜合類網站的代表紛紛提速在品類方麵的布局,“跨界”擴展商業(ye) 領域,壯大規模的同時,也在實時應對各自組織能力提升的挑戰。
“百貨化”膨脹
2008年年末,經過數月的醞釀,京東(dong) 網上商城上線日用百貨類,跨出了傳(chuan) 統3C的邊界。初期上線的SKU數量不過數千個(ge) ,劉強東(dong) 的想法是,搭建起了大品類的完整框架,品類具體(ti) 的豐(feng) 富程度慢慢再增加。即便如此,仍然遭到了包括投資人的反對,擔心分散資源,稀釋品牌的影響力,不過這沒有影響他的決(jue) 定,在京東(dong) 董事局7個(ge) 投票席位中,劉強東(dong) 手握4個(ge) 投票席位,“我一舉(ju) 手,就是4票多數通過。”
當時,劉強東(dong) 力主上線百貨類,外界有傳(chuan) 言,因為(wei) 京東(dong) 經營的3C類產(chan) 品毛利率較低,有增加盈利能力的考慮。“其實百貨類費用率也高,跟毛利沒有關(guan) 係。我們(men) 有用戶需求的調查,連續三年日百類的需求都是排名第一的。”劉強東(dong) 說,最有力的理由是,他不能漠視消費者每年數千條的留言要求。
如今,B2C網站進軍(jun) 綜合化,似乎已經不需要理由:提供一站式購物體(ti) 驗,增加用戶黏性,提升銷售規模等等。
在王漢華看來,網購行為(wei) 的變遷催生了綜合化網站的產(chan) 生。卓越亞(ya) 馬遜2005年試水非Media類產(chan) 品,當時,他們(men) 選擇的貨品是手機,因為(wei) 其與(yu) 圖書(shu)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高度標準化、便於(yu) 運輸,唯一的差別是高價(jia) 格,彼時手機價(jia) 格普遍都在2000元以上,“我們(men) 當時懷疑,那麽(me) 貴的東(dong) 西,多少人願意去嚐試在網上購買(mai) ?現在情況則完全不同,要反問有哪些東(dong) 西不能在網上買(mai) ?我們(men) 隻能適應這種消費行為(wei) 的改變。”
無論在京東(dong) 網上商城還是卓越亞(ya) 馬遜,各種網購的新鮮事層出不窮,為(wei) 經營者的商業(ye) 判斷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黃飛紅的花生能在一個(ge) 月內(nei) 賣出數千箱;新疆、甘肅偏遠的地區,同樣可以收到高檔化妝品、名貴手表的訂單。在中國3億(yi) 多的網購人群中,綜合類網站見證了長尾理論的生動應用,“我們(men) 食品暢銷榜,排名前列的多是新疆大棗這類你想不到的產(chan) 品。”負責日用消費品產(chan) 品的卓越亞(ya) 馬遜總監楊明說道。
在這種需求背後,以傳(chuan) 統優(you) 勢品類聚集的流量,可以帶動新品類的銷售,如果擴展順利,反過來對流量也將產(chan) 生正向的循環。開心人大藥房的總經理史文祿,曾經參與(yu) 過數家垂直網站的運營,備嚐垂直類網站在營銷推廣的艱辛,為(wei) 了爭(zheng) 取流量,他們(men) 必須投入大量市場資源,在網上甚至是傳(chuan) 統媒體(ti) 投放廣告,以招攬人氣,“京東(dong) 網上商城憑借自己的流量,如果上線藥品、保健品,憑借自己的流量資源,就能賣得很好。”
劉強東(dong) 說,他的商業(ye) 哲學是成本與(yu) 效率優(you) 先,其運營的基礎正是基於(yu) 龐大的規模。而按張川的說法,京東(dong) 百貨類的單筆訂單額一直在穩步上升,高於(yu) 行業(ye) 平均值,就是基於(yu) 這種數量規模的提升,可選商品增加,每次放入購物籃的品種就會(hui) 增加,“贏者通吃”的理論在B2C圈子一樣管用。尤其在跑馬圈地時代,比如京東(dong) 網上商城在央視投放廣告等營銷支出以及龐大的物流中心建設計劃,放大銷售規模攤銷單位的營銷成本,都是應有之義(yi) 。
而在波士頓谘詢公司(BCG)高級合夥(huo) 人耐迪賢(Christoph Nettesheim)看來,一般來說,互聯網企業(ye) 隻要擁有現金流,為(wei) 了追求高估值,天然地具有擴張性。這種思路通過投資人,同樣會(hui) 影響一些網站的創業(ye) 者,世紀電器網總裁王治全上半年見了一圈的投資人,幾乎所有投資人都主張其迅速擴大品類規模,先把銷售、流量做上去,這與(yu) 他穩紮穩打的初衷大相徑庭。“我們(men) 銷售的大家電,市場規模足夠大,還是希望做好導購、物流等服務,把單一品類做紮實,要的錢也不需要很多,不過投資人根本不聽你的。”
無論從(cong) 消費者需求還是內(nei) 生動力,似乎都積蓄著擴張的動能,而在B2C網站的頁麵上增加一個(ge) SKU看起來似乎並不複雜。
“寶潔”們(men) 進場
“B2C跟淘寶的運作方式不同,他們(men) 可以隻提供信息中介,而我們(men) 前端需要進行銷售預測、聯係供應商、市場推廣,後台運作則包括倉(cang) 儲(chu) 、物流、客服、售後服務等。”劉強東(dong) 說,如果一個(ge) 環節成為(wei) 瓶頸,最終都會(hui) 影響用戶體(ti) 驗以及企業(ye) 運營效率。
與(yu) 3C、圖書(shu) 這類標準化產(chan) 品相比,日用百貨類商品的標準化程度要低很多,品牌、式樣更豐(feng) 富,個(ge) 性化色彩也更濃厚,這為(wei) 銷售預測帶來了不少難題。比如,3C類產(chan) 品3萬(wan) 餘(yu) 種SKU即已經算比較充足,而百貨、食品則是要以十萬(wan) 計,“如果運用長尾理論的說法,綜合類網站如何準確預測‘頭’和‘尾’,並納入供應鏈的管理,就是一個(ge) 重要問題。”王漢華分析道。
以卓越亞(ya) 馬遜為(wei) 例,據一份投行的報告,今年的銷售額在30億(yi) 元以內(nei) ,其現貨的SKU為(wei) 150萬(wan) 個(ge) ,其中相當部分產(chan) 品就屬於(yu) 銷量不高的長尾產(chan) 品,一個(ge) 簡單的備貨問題其實就非常複雜,“比如,我們(men) 預測一個(ge) 月內(nei) 隻能銷售一次的產(chan) 品,現在卓越亞(ya) 馬遜全國8個(ge) 運營中心,如果追求消費者體(ti) 驗最好,就要備8個(ge) 運營中心的貨品,庫存壓力就很大,如果在1和8之間,那麽(me) 備貨又應該放在哪裏?這沒有一個(ge) 簡單答案。”據介紹,亞(ya) 馬遜全球為(wei) 這類問題雇用了數十個(ge) 博士,製作模型去進行判斷。
京東(dong) 網上商城的係統研發、采購部門等同樣配置了多位數學博士,按照劉強東(dong) 的說法,“哪些東(dong) 西應該采購、采購多少個(ge) ,都由信息係統決(jue) 定的,采購經理隻有10%的權限。”饒是如此,在京東(dong) 位於(yu) 通州的倉(cang) 庫內(nei) ,記者還是看到部分百貨商品貨架上落有灰塵,顯示其周轉率不是非常理想。
綜合類網站進軍(jun) 百貨化順利與(yu) 否,一大關(guan) 鍵還在於(yu) 能否找到合適的供應商。一般而言,從(cong) 初步溝通他到確立商業(ye) 合作關(guan) 係,往往需要數月的溝通,在網站,這項工作主要由“買(mai) 手”來完成。
以卓越亞(ya) 馬遜楊明的團隊為(wei) 例,日用消費品部門之下設有化妝、個(ge) 人護理、食品、母嬰產(chan) 品4個(ge) 團隊,每一個(ge) 團隊配置不到10個(ge) 成員,其中相當部分來自傳(chuan) 統的零售商。這個(ge) 團隊直接負責600-700家供應商,協商采購細目,進貨價(jia) 格以及相關(guan) 的采購事宜。對於(yu) 網站來說,能否找到一個(ge) 好買(mai) 手很重要,隻有通過他們(men) ,才能找到不錯的供應商,保證商品貨源,還有優(you) 惠的價(jia) 格。
買(mai) 手方麵的競爭(zheng) 力,既要找到合適的人,更需要時間去磨礪。左右買(mai) 手背後的勢力,往往與(yu) 網站自身的表現高度相關(guan) 。分銷商聯強國際北方區總監劉如說,作為(wei) 供應商他們(men) 就很關(guan) 心網商在維護產(chan) 品價(jia) 格體(ti) 係、提供推廣支持方麵的能力。京東(dong) 網上商城在3C領域往往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品牌商總代,並獲得較有競爭(zheng) 力的價(jia) 格。在整合度比較高的領域,比如3C、高檔化妝品、個(ge) 人護理等方麵,品牌直供的現象都較為(wei) 普遍。在日百類品牌整合度較高的領域,比如高檔化妝品、個(ge) 人護理等方麵。因此,如果能爭(zheng) 取到品牌直供或者總代理,是成功跨界的一大關(guan) 鍵。
讓張川比較高興(xing) 的是,在6月份,寶潔(中國)總部與(yu) 京東(dong) 網上商城直接合作(注:寶潔同時也是卓越亞(ya) 馬遜的合作夥(huo) 伴),寶潔的產(chan) 品全係列上線,寶潔(中國)統籌各地的經營商向京東(dong) 供貨。好處不言而喻:有總部的支持,商品源頭就得到了保證,即便出現質量問題,也可以迅速統籌解決(jue) ,而在促銷推廣等環節,還可以與(yu) 總部協商,獲取更好的資源支持。
然而,新上線的品類,尤其是諸多長尾類商品,供應商的資質往往差強人意。例如京東(dong) 網上商城日百類的商品中,直接的品牌合作就不是非常普遍。而采購環節與(yu) 後端的售後服務等又是高度相關(guan) 的,一旦供應商資質在源頭把控不嚴(yan) ,後續環節的處理成本非常高。從(cong) 網站運營的數據看,約有過五成的消費投訴與(yu) 產(chan) 品質量相關(guan) ,供應商源頭的把控尤為(wei) 重要。
據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網站上線新品,往往容易出現“周期律”現象,某一品類大規模上線後,供應商數量會(hui) 迅速膨脹,售後環節就會(hui) 出現一波問題“頻發期”,如果能夠成功運營,供應商級別就會(hui) 向上“攀爬”,數量大為(wei) 精簡,其後,投訴率就大量減少。
棘手的供應鏈
在SKU不斷擴張的過程中,B2C網站們(men) 組織體(ti) 係各環節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各環節實現“無縫對接”,就尤為(wei) 緊要。在京東(dong) 網上商城,每天早上8點半都會(hui) 開總裁辦例會(hui) ,統一協調各部門的運作,會(hui) 上經常會(hui) 討論各種案例,借由案例去重新梳理運作的流程。
案例的表現形式不一而足。比如,上線的鑽石,曾經接受過完整的包裝盒內(nei) 物品遺失的現象,但盒子裏頭卻是空空如也。於(yu) 是,公司從(cong) 源頭供應商、倉(cang) 儲(chu) 、出貨、物流配送每個(ge) 環節逐一排查,尋找其中可能出現的漏洞,“後來,我們(men) 為(wei) 這類貴重物品的出貨建立了特殊通道,另外,在外包裝方麵也建議做專(zhuan) 門的技術處理。”京東(dong) 網上商城主管客服和售後的副總裁嚴(yan) 曉青說。
日用百貨類商品種類多,物理屬性各有不同,其實也為(wei) 倉(cang) 儲(chu) 、物流配送環節提出了不少的挑戰:比如,大量洗發水壓嘴容易滲漏,有必要做專(zhuan) 門的熱塑處理;不少食品、化妝品,儲(chu) 存有溫控、濕控的要求,而且還有保質期;高純度白酒、潤滑油等易燃商品的儲(chu) 運,國家有嚴(yan) 格的政策規定,要求專(zhuan) 門的運輸程序,等等。
在卓越亞(ya) 馬遜,每次上線新的日百品類,采購部門就會(hui) 與(yu) 倉(cang) 儲(chu) 、物流反複討論,確保新品類的運轉順利,“我們(men) 不時會(hui) 開會(hui) 討論,協調各自的進度。”楊明說。而在京東(dong) ,整個(ge) 管理層都會(hui) 以“電話呼入率”作為(wei) 考核指標,“呼入率”衡量的是訂單量與(yu) 接到客服電話的數量,而這個(ge) 比例越低越好,表明客戶購物順暢,不需與(yu) 客服溝通接洽。據介紹,2009年,呼入率超過40%,今年一度努力降到了28%,後來又上升到了30%多。整體(ti) 而言,呼入率越高,代表組織係統協調的挑戰越大。
然而,在中國,物流業(ye) 的發達程度高度不平衡,這為(wei) B2C網站的運營帶來了很大麻煩。耐迪賢與(yu) 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沃倫(lun) ·麥克法蘭(lan) (Warren McFarlan)都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了這個(ge) 問題,他們(men) 發現,中國隻有像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才能提供比較完備的物流服務,在廣大的腹地沒有完備的物流係統,於(yu) 是,B2C網站在全國範圍內(nei) 運營,如何去規範、統籌第三方物流的服務質量,是關(guan) 係客戶體(ti) 驗的一個(ge) 核心要素。然而,目前綜合類網站在這方麵所能做的非常有限。
“在美國,亞(ya) 馬遜甚至可以提供海鮮的配送,但是在中國大家都還做不到,為(wei) 什麽(me) ?其實主要受製於(yu) 整個(ge) 社會(hui) 供應鏈能力,比如冷鏈的服務能力。”王漢華說。
無論是京東(dong) 網上商城還是卓越亞(ya) 馬遜,都在全國各地建有倉(cang) 儲(chu) 中心,並在中心城市自建了配送隊伍,然而,即便如此,依然大量依靠第三方的物流配送力量,然而,由於(yu) 各地物流公司的信息係統能力以及經營的持續性參差不齊,結果招致大量投訴。比如,京東(dong) 曾經將成都地區大家電的配送服務委托給當地一家物流公司,後因該公司倒閉,導致部分家電的配送延遲。卓越亞(ya) 馬遜在沈陽的運營中心建立以前,東(dong) 北地區的配送大部分是從(cong) 北京的運營中心進行調撥。
“打個(ge) 比方,我們(men) 自建物流,配送到哪裏,幾乎可以實時查詢。然而依賴於(yu) 第三方的環節,很多部分就像黑匣子一樣。” 嚴(yan) 曉青對此頭痛不已。而在商品種類擴充之後,供應鏈的細節要求更為(wei) 繁複細致,孱弱的供應鏈潛在的隱患可能更大。各網站現在普遍的做法,就是擴大自建物流的規模,加強資質審核,盡可能找到實現能力匹配的物流公司。
可喜的進展發生在反向物流方麵。以京東(dong) 為(wei) 例,其在今年6月,將退換貨上門取件服務由此前的40個(ge) 城市擴至全國,承諾在全國各地隻要是京東(dong) 或者圓通快遞覆蓋範圍內(nei) 的用戶,在遇到商品質量問題需要退換貨或維修時,隻需通過網絡申請,京東(dong) 網上商城將負責上門取貨及後續的相關(guan) 售後問題,由此產(chan) 生的配送費用全由京東(dong) 承擔。
上門取件的反向物流看似簡單,其實需要信息係統、操作流程的全麵改進升級。比如,如果對於(yu) 退換貨的審批授權過於(yu) 寬泛,一定級別的員工自我授權進行退換貨,容易出現內(nei) 盜現象。劉如則表示,現在給京東(dong) 供貨,往往需要排隊等很長時間,希望其與(yu) 供應商物流方麵的銜接可以加速。
在麥克法蘭(lan) 看來,對於(yu) 快速擴充品類的綜合商城,其實改造信息係統相對是比較容易的環節,“最重要的挑戰在於(yu) ,如何高速發展過程中,持續保持高標準的服務以及配送,避免聲譽受到損失,而這正是亞(ya) 馬遜在美國的成功之處。”
快速發展的京東(dong) 曾在2009年因用戶和銷量猛增一度陷入到口碑評價(jia) 下降的困境,以客服為(wei) 例,由於(yu) 團隊的發展一時滯後,電話的接通率曾跌至60%左右,大量用戶抱怨其客服形同虛設;另外,在退換貨環節,審核人員以前分處三地,流程、標準未見統一,又沒有時間承諾,投訴同樣不少。這些問題,都是在啟用宿遷京東(dong) 全國客服中心,將審核團隊集中一地統一作業(ye) 後,才得以緩解。2010年,劉強東(dong) 將“客戶服務”列為(wei) 京東(dong) 的優(you) 先戰略,並親(qin) 自任首席服務官,即有這種考慮在裏頭。
不過,即便網站投入資源,綜合化進軍(jun) 的背景下,服務被“稀釋”的風險仍然存在。比如,綜合類網站的客服整體(ti) 主要集中在售後端的服務,前端專(zhuan) 業(ye) 的導購服務就會(hui) 有所欠缺,而據王治全介紹,根據他們(men) 的經驗,涉及大家電這類貴重的耐用消費品,用戶有不少的谘詢需求。而在服飾等品類方麵,個(ge) 性化需求多,試穿、調換貨前的檢驗,一支更為(wei) 專(zhuan) 業(ye) 化的配送隊伍往往在用戶體(ti) 驗可以有更多的加分。
在能力鍛造之外,誠信的價(jia) 格觀也格外重要。據耐迪賢觀察,新生的互聯網群體(ti) 對於(yu) 任何結論充滿著本能的質疑,“虛擬世界的零售商,信任是強大品牌的關(guan) 鍵,可以帶來價(jia) 格的‘溢價(jia)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實時、準確地反映客戶的評價(jia) ,容納異見甚至是抱怨的聲音,也絕不僅(jin) 僅(jin) 是風度的問題。
2007年的時候,嚴(yan) 曉青來到京東(dong) ,彼時他是公司整個(ge) 後台係統的副總裁,後來物流倉(cang) 儲(chu) 的業(ye) 務由一位新進的副總裁接手,再後來,物流、倉(cang) 儲(chu) 又分立,再配置了一位副總裁。前不久,從(cong) 采購到售後服務,又增加了一位負責質量控製的副總裁。這種人事的變化,形象地反映了網購平台生長的過程。
這種規模以及能力的生長,往往又在孕育著模式進化新的可能。比如,借助於(yu) 百貨化,鍛造供應鏈能力,聚攏更多的供應商資源,在鞏固網站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同時,又會(hui) 為(wei) 第三方平台業(ye) 務創造條件。如何在枝蔓的延展中,依然保持強大的主幹,是不少網商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