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國賭定電動車方向 或引領行業第三次浪潮

全球第三次電動車發展浪潮在經過近二十餘(yu) 年的“能量”積蓄之後,終於(yu) 在近兩(liang) 三年以急速的席卷之勢爆發。而被視為(wei) 電動車發展速度最快的中國市場,無疑正處在此次浪潮的中心地帶。憑借政府的極力扶持,以及各方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中國很有可能將成主導者。

2010年8月18日,由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牽頭的“中央企業(ye) 電動車產(chan) 業(ye) 聯盟”在北京成立。

這是中國國家層麵對推動電動車產(chan) 業(ye) 化發展進行的一次探路,旨在尋求切實有效的解決(jue) 方案,為(wei) 成功主導全球電動車發展作下鋪墊。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選擇上,以及圍繞這種選擇做出的決(jue) 策,在整個(ge) 行業(ye) 產(chan) 生了一定的影響。2010年8月23日至8月27日,本報汽車研究院與(yu) 蓋世汽車網站進行了聯合調查。調查主題為(wei) “中國是否將主導電動車第三次發展浪潮”。調查期間共有1428位業(ye) 內(nei) 人士參與(yu) 投票。調查結果顯示,37%的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肯定,否定票數占比也達到了33%,另有30%的業(ye) 內(nei) 人士則持觀望態度,表示“難說”。同時,通過線下對部分業(ye) 內(nei) 人士的電話調查采訪,我們(men) 得出,中國業(ye) 界整體(ti) 上看好本土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政府之手

在汽車行業(ye) 錯失了1800年代中期以及1970年代的兩(liang) 次電動車發展之後,新一次的電動車潮流正在形成。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定位為(wei) 電動車,並從(cong) 政策層麵進行了扶持。

在8月18日“中央企業(ye) 電動車產(chan) 業(ye) 聯盟” 成立大會(hui) 上,原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宣稱,將堅定不移地支持央企加快發展電動車產(chan) 業(ye) ,“並已作出相應的安排。”由於(yu) 政府對於(yu) 發展電動車的決(jue) 心以及史無前例的政策最大力度扶持,中國電動車市場正逐步成為(wei) 具備全球影響力的示範基地。

2009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試基地考察時指出:“要以消費政策引導排量小、能耗低,尤其是汙染少的汽車發展,大力支持電動車發展。”不同場合下的類似表述,溫家寶已提過多次,政府對發展電動車的決(jue) 心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1992年,“八五”期間中國科技部就開始啟動有關(guan) 電動車的研究與(yu) 開發。到1999年,政府正式號召開始包括對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研發。自此開始,有關(guan) 發展電動車的政策陸續出台。

在中央企業(ye) 電動車產(chan) 業(ye) 聯盟成立後,到2012年,中國政府擬將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增至1000億(yi) 元。

與(yu) 這一發展相配套的《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目前已經編製完成,並已進入向各部委征求意見階段。據了解,該《規劃》製定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化和市場規模達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保有量達到500萬(wan) 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wei) 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達到世界第一,年產(chan) 銷量達到1500萬(wan) 輛。其間,中央財政將拿出超過1000億(yi) 元的資金,用以扶持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發展。

調查顯示,“政府強有力幹預”被29%的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是中國發展電動車所具備的最大優(you) 勢,而鑒於(yu) 中國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潛在消費市場廣闊”這一優(you) 勢也被20%的業(ye) 內(nei) 人士所認可。

此外,“電池原材料資源豐(feng) 富”、“成本優(you) 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後發優(you) 勢”的投票比例也分別達到17%、17%和11%。

正是在政府這種空前的政策扶持下,中國電動車發展風生水起,全民皆“動”。當然,中國政府並非急功近利盲目扶持,而是基於(yu) 多種因素的考量。在電動車核心技術儲(chu) 備取得一定成就後,豐(feng) 富的鋰資源儲(chu) 量也是中國可大範圍推廣電動車的有利保障。

米拉尖端動力係統經理德瑞克·查特斯此前在接受調查采訪時表示,中國擁有鋰、銩以及其他大量的可用於(yu) 生產(chan) 低碳汽車的原材料。“所以,中國可以從(cong) 任何一方向建立這個(ge) 新市場(電動車市場)。現在正是開始起步的絕佳時機。”

難題待解

在被業(ye) 界看好,以及具備相當優(you) 勢的中國市場,要想成功主導電動車第三次發展浪潮,仍須解決(jue) 好一些關(guan) 鍵問題。

“攻克掌握先進的動力技術”被33%的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是首當其衝(chong) 要解決(jue) 的,“參與(yu) 主導國際標準製定”的投票數則為(wei) 24%,居第二,緊迫性亦不容忽視。其次,“解決(jue) 好電池回收,以及發電汙染問題”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ye) ”的投票率也各占到了總票數的21%和16%,也被業(ye) 界視為(wei) 須重點關(guan) 注和解決(jue) 的問題。

電動車主要由電池儲(chu) 能係統、電機驅動係統等常用關(guan) 鍵動力部件組成,其中電池相關(guan) 技術被視為(wei) 阻礙電動車發展最主要的技術瓶頸。現階段,由於(yu) 電池儲(chu) 能係統技術的不成熟,使得電動車的續航能力明顯偏弱。而電動車要更加廣泛地推廣應用,關(guan) 鍵就在於(yu) 高性能動力源[13.22 -2.07%]技術未能得到有效解決(jue) ,現有電池產(chan) 品難以滿足汽車對壽命、動力性能等的要求。

“電池被認為(wei) 是電動汽車的技術瓶頸,不僅(jin) 在中國如此,在全世界都是一個(ge) 棘手的難題。”一位長期致力於(yu) 研究電動車發展的匿名人士對此稱,“目前世界上電動汽車采用的電池,始終無法解決(jue) 比能量低、續駛裏程短兩(liang) 大缺陷。比能量低,意味著電池功率低;續駛裏程短,意味著充一次電跑不了多少公裏。這兩(liang) 個(ge) 問題不解決(jue) ,電動汽車就隻能停留在概念車的階段。”

在經過十餘(yu) 年的自主研發和示範運行,中國整車製造商對一些核心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已取得一定成就,因此對於(yu) 電動車動力技術難題久未攻破無須太過悲觀,中國目前的電動車開發實力與(yu) 世界一流的電動車製造商的距離正在不斷縮窄,甚至在某些方麵已經齊平。

而在專(zhuan) 利戰略和技術標準平台建設方麵取得的已有成就,以及逐漸形成的產(chan) 品開發的配套體(ti) 係和管理機製,為(wei) 中國電動車產(chan) 業(ye) 化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與(yu) 此同時,中國有關(guan) 政府機構也正在加快電動車國家標準製定。

在電動車國際標準尚未完全製定出爐之前,中國率先推出的國家標準則不排除有上升至國際標準的可能。一旦國際上認同並采用中國的標準製度,中國電動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將會(hui) 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進。

我們(men) 認為(wei) ,為(wei) 應對今後電動車的普及,有關(guan) 電池回收以及發電過程中所產(chan) 生的汙染問題的解決(jue) 技術或方案,也應與(yu) 電動車研發步調保持一致性,未雨綢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