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獨家獲悉,風電並網國家標準在經過兩(liang) 輪的征求意見和修訂後,已由中國電力[1.67 0.60%]企業(ye) 聯合會(hui) (下簡稱中電聯)報批國家能源局,新的標準將更嚴(yan) 格並具有強製性約束力。
從(cong) 事風電項目的公司對此標準已經期盼很久。相關(guan) 準備也已經進入衝(chong) 刺階段。
“目前所裏的人都在張北加班加點進行檢測中心的項目。”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劉純說。
劉純所說的項目,是去年11月5日國家電網公司獲批建立的國家風電技術與(yu) 檢測研究中心。其作為(wei) 風電機組的入網檢測機構,一直被認為(wei) 是風電企業(ye) “入網門檻”,該中心將通過各項檢測然後發放風電機組“入網證”。
據透露,該檢測研究中心的基礎研究平台已基本完成。一旦“風電並網國家標準”出台,檢測研究中心將與(yu) 之配套啟動。
嚴(yan) 於(yu) 企業(ye) 標準
本報了解到,該“強製性”國標的框架基本來自國家電網的企業(ye) 標準,如包括風機控製技術、功率預測技術和儲(chu) 能技術等。此外,新標準還對並網風機和風電場的技術指標、運行性能,包括電壓、頻率、功率因數/無功功率、低電壓穿越、監控通信等功能和風電廠在並網管理、調試期管理、調度運行管理、發電計劃管理、檢修管理、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化裝場置管理、通信運行管理以及調度自動化管理等方麵提出了詳細的規定和要求。
“比如低電壓穿越方麵,企業(ye) 標準要求風電場在並網點電壓跌落到20%時,確保0.625秒不脫網運行,而新的國標修改稿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細化。”一位參與(yu) 風電並網國標製定的人士表示。他告訴本報,新的標準將比國家電網標準更為(wei) 嚴(yan) 格。
據這位人士透露,該標準目前已兩(liang) 次征詢風電專(zhuan) 家、風電設備製造商和下遊企業(ye) 的綜合意見,加入修訂意見的“標準”已由中電聯上報能源局待批。
除此,在並網方麵,國家層麵下一步將強化推出風電並網檢測認證製度,這將是風電企業(ye) 並網的“準入門檻”。
檢測認證製度將通過國家風電技術與(yu) 檢測研究中心對國內(nei) 生產(chan) 、使用的風電機組進行檢測與(yu) 檢驗,滿足風電設備認證的檢測要求,可為(wei) 風電設備製造企業(ye) 獨立進行試驗提供場地和測試設施。
據稱,上述界定就是要對已投產(chan) 機組進行評估,不合要求的要逐步實施改造,而新投產(chan) 的機組將以此為(wei) 標準進行並入網認證。
爭(zheng) 議
在一些風電企業(ye) 看來,並網國標更多地是約束企業(ye) ,針對企業(ye) 提出諸多具體(ti) 明確的技術要求,而對電網卻基本沒有要求和約束。
一些企業(ye) 表示部分新設定的標準較為(wei) 超前和苛刻,國內(nei) 目前的技術難以達到,同時一些可以實現的標準,須大幅增加大風電場的投資成本,從(cong) 而進一步擴大棄風現象。
自去年有關(guan) 部門一直 “抑製”風電的產(chan) 能過剩,同時由於(yu) 上網難,很多企業(ye) 選擇了關(guan) 停機組,很多風機被閑置。不過,知情人士稱,棄風現象隻是暫時性的,而且抑製產(chan) 能也是從(cong) 淘汰落後的產(chan) 能去講,所以從(cong) 長遠看,電機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根據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 《可再生能源發展 “十一五”規劃》,2010年的風電總裝機容量目標為(wei) 1000萬(wan) 千瓦。但事實上,2009年,全國的裝機已經超過2000萬(wan) 千瓦,遠遠超過上述的裝機容量目標。但與(yu) 裝機容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風電的發電量連年不“達標”。
“裝機容量隻是總量,實際的電量還要看有效裝機容量,而並網問題卻是首要障礙。”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風能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國家規定可再生能源要優(you) 先調度、優(you) 先上網,但電網公司實際上難以落實。
他說,對於(yu) 電網的基層作業(ye) 單位來說,由於(yu) 風電不穩定,還要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增加電網運行管理成本,所以電網要承擔更大風險。
有電網公司人士對此標準也表示,風電的間歇性和隨機性使得並網後電網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加大,而且調度機構也有不小壓力,所以隻有嚴(yan) 格標準才能減輕電網的壓力和調度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