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國鉀肥棋局:自產、進口、境外1:1:1

“我小時候一度很好奇,為(wei) 什麽(me) 家裏好些化肥的包裝袋上均寫(xie) 著‘俄羅斯產(chan) ’、‘以色列產(chan) ’的字樣。”

自小在浙江農(nong) 村長大、現供職於(yu) 上海某經濟刊物的“80後”青年張誌告訴記者,他曾有這樣的疑惑。

在那個(ge) 年代,“進口”便是優(you) 質和稀缺的代名詞。年少的張誌不解的是:為(wei) 何家裏唯一的“進口貨”,竟是“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的肥料?

後來他才知道,那種印著“某某國”產(chan) 的肥料叫做鉀肥。而且,在中國這個(ge) 缺鉀的農(nong) 業(ye) 大國,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曾一度長時間別無選擇地依賴著這種“進口貨”。

他不曾了解到的是,這些“進口貨”,每年由中化、中農(nong) 等少數幾家企業(ye) 負責向外談判,向內(nei) 分銷。

一邊是巨大的市場需求,一邊是長期的進口依賴。中國的“鉀肥”地圖,描繪得曲曲折折。

繞不開的中化

張誌父親(qin) 所使用的鉀肥,經由中化集團進口。1993年4月,中化就獲得化肥進口代理經營權,獨家代理進口加拿大鉀肥產(chan) 品。

據記者了解,Potash Corp一直以來通過加拿大鉀肥銷售聯盟——Canpotex向中國出口鉀肥,而Canpotex則是通過與(yu) 中化集團簽訂銷售合同來完成向中國的出口。

因此,必和必拓收購Potash消息一出,中化集團便獲得了最多的關(guan) 注和聯想。

這家成立近60年的央企,主業(ye) 分布在農(nong) 業(ye) 、能源、化工、地產(chan) 、金融領域,是中國最大的農(nong) 業(ye) 投入品(化肥、農(nong) 藥、種子)一體(ti) 化經營企業(ye) 、第四大國家石油公司、領先的化工產(chan) 品綜合服務商,並在高端商業(ye) 地產(chan) 和非銀行金融業(ye) 務領域有涉足。

其在境內(nei) 外設有200多家經營機構,控股“中化國際[10.32 0.49%]”(600500.SH)、“中化化肥[3.93 2.34%]”(00297.HK)和“方興(xing) 地產(chan) [2.19 0.92%]”(00817.HK)三家上市企業(ye) 。20次入圍《財富》全球500強,2010年名列第203位。

在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方麵,中化也走在前麵,對象正是Potash。

8月24日,中化集團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men) 化肥業(ye) 務上市時,Potash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後來又增持了一部分。”

他認為(wei) ,此次外界關(guan) 於(yu) 中化會(hui) 否出手的呼聲和猜測,可能就是與(yu) 兩(liang) 者之間的長期合作有關(guan) 。

2005年6月,Potash與(yu) 中化集團旗下子公司中化香港(“中化化肥”的前身,0297.HK)達成戰略投資協議,以9700萬(wan) 美元收購後者9.99%的股份;

2006年初,Potash再度增加1.26億(yi) 美元收購10.01%的股權,增持中化化肥至20%。擁有董事會(hui) 內(nei) 推薦第二名董事的權利;

2008年,其再度增持2%,至現有持股比例為(wei) 22%。中化化肥目前最大的股東(dong) 則是中化集團,持股53%。

李強向本報記者表示:“Potash顯然看好我們(men) 的經營。而且在化肥業(ye) 務領域,我們(men) 的合作也有30多年的曆史,時間很長,了解很多。”

高價(jia) 鉀肥時代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消費鉀肥實物量達1000多萬(wan) 噸,是全球最大的鉀肥消費國之一,但鉀鹽資源探明儲(chu) 量隻占全球的1.6%。一些地區作物個(ge) 頭小、產(chan) 量低,“缺鉀”乃是重要原因之一。

國際鉀肥資源供應,集中於(yu) 俄羅斯、白俄羅斯、加拿大、以色列等幾國,中國的進口依存度一度超過70%,價(jia) 格長期被動,受製於(yu) 人,卻必須艱難求解。

2005年底,中外鉀肥談判正式開篇。跌宕程度,並不亞(ya) 於(yu) 鐵礦石。

在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hui) 的統一組織下,中國主要化肥企業(ye) 建立了鉀肥進口談判機製,包括國營和非國營的10多家企業(ye) ,主要代表為(wei) 中農(nong) 、中化和中石油。

2008年,中海油頂替了中石油的談判席位。這一年,談判結果難如人意。

根據當年達成的進口合同,氯化鉀離岸價(jia) 高達565美元/噸,較上一年上升了400美元,漲幅高達約240%。漲幅之大,遠遠超過中國另一同樣依賴進口的大宗商品鐵礦石——後者價(jia) 格談判的最高漲幅也不到100%。

中國市場,由此步入“高價(jia) 鉀肥”時代。

張誌告訴記者,父親(qin) 會(hui) 把碳胺、鉀肥、尿素等各取一定的量摻混成一種“複合肥”。而量取鉀肥時父親(qin) 錙銖必較,每一斤一兩(liang) 都不會(hui) 浪費。

“因為(wei) 這是最貴的肥料,而且一年比一年貴。”他說。

2009年4月,國外主要供應商之一BPC(白俄羅斯鉀肥公司)向中方報價(jia) ,在565美元/噸的價(jia) 格基礎上,2010年再漲50美元。中方不予接受,雙方陷入了僵持。

數周之內(nei) ,BPC先坐不出,隨即將每噸到岸價(jia) 下調到430美元、400美元。雙方獲得一致——如果考慮到50美元/噸的運費,其離岸價(jia) 已降至350美元,為(wei) 近年來新低。

海關(guan) 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受金融危機影響,在2008年鉀肥進口量已經同比下降44.19%的基礎上,2009年,我國鉀肥進口量再次下降了60%。

“在新價(jia) 格下,中國2010年全年鉀肥進口量有望達到400萬(wan) 噸左右的水平,國內(nei) 需求量可能回升到700萬(wan) 噸。”中金公司的分析師指出。

國內(nei) 產(chan) 能的增加、較大的鉀肥庫存以及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將是中國與(yu) 國外供應商進行鉀肥談判的籌碼。

克服“缺鉀”症

不過,在這“鉀肥”棋局中,中方還在考慮更多的“後招”。

今年6月30日,白俄羅斯政府第一副總理弗拉基米爾·謝馬什科表示,BPC將出售一部分股權,而中國企業(ye) 最有可能成為(wei) 股東(dong) 。除中國公司外,白方沒有與(yu) 任何國家就出售白鉀肥公司股權一事進行談判。

他透露,白方希望通過出售該公司股權來獲得60億(yi) -70億(yi) 美元的資金。

就產(chan) 業(ye) 布局而言,中國無機鹽工業(ye) 協會(hui) 鉀鹽(肥)行業(ye) 分會(hui) 副秘書(shu) 長亓昭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men) 會(hui) 對國際上的並購保持關(guan) 注,但是從(cong) 自身角度而言,還是要依照國家政策對自產(chan) 、進口、境外1:1:1進行布局。積極開發新的鉀礦資源,保持一定進口,同時又海外開礦。”

目前,我國國內(nei) 鉀肥產(chan) 量比較穩定,2009年為(wei) 312.7萬(wan) 噸,國內(nei) 自給率已經達到51.3%。

據中國石油[10.31 0.68%]和化學工業(ye) 協會(hui) 產(chan) 業(ye) 發展部副主任王孝峰向記者介紹:“從(cong) 生產(chan) 來說,中國主要有兩(liang) 家企業(ye) 。一是鹽湖集團[22.78 1.15%],占據國內(nei) 80%-90%的生產(chan) 量,青海國資委、中化分別為(wei) 第一、第二大股東(dong) 。另一個(ge) 是國投為(wei) 第一大股東(dong) 的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也開始占據一定份額。”

據了解,2009年,新疆羅布泊120萬(wan) 噸/年硫酸鉀項目建成投產(chan) ,讓我國鉀肥總產(chan) 能增至450餘(yu) 萬(wan) 噸。

目前在建和規劃中的鉀肥項目還有中信國安[13.50 -1.82%]、四川宏峰、亞(ya) 泰集團[6.64 1.53%]、濱地鉀肥等數家公司,累計鉀肥年產(chan) 能800萬(wan) 噸。

此外,我國目前在老撾投資的4家中國企業(ye) 中,3家分別為(wei) 5萬(wan) 噸/年、10萬(wan) 噸/年、12萬(wan) 噸/年的試驗工程已開工建設,最終將在10年內(nei) ,形成600萬(wan) 噸/年的海外權益礦產(chan) 能。

“這樣的海外布局,相對其他礦產(chan) 來說,已經走得很快了。”亓昭英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