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外延片和芯片等核心技術及製造的企業(ye) ,占據了整個(ge) 鏈條的70%利潤。”8月26日,中國照明電器協會(hui) 半導體(ti) 照明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唐國慶向記者勾勒了一幅LED產(chan) 業(ye) 的盈利圖譜,“即便在剩餘(yu) 的30%利潤中,還有20%被芯片封裝企業(ye) 拿到了,隻餘(yu) 下10%留給了終端應用環節”。
但終端應用卻是絕大多數國內(nei) LED企業(ye) 聚集的領域。
據LED產(chan) 業(ye) 研究機構——LEDinside的統計數據,截至2009年底,僅(jin) 珠三角地區就有1300多家從(cong) 事LED中下遊業(ye) 務的企業(ye) ,其中深圳就有超過900家。超過九成的本土LED企業(ye) 要在這10%的利潤裏相互搏殺爭(zheng) 奪,市場困境可想而知(詳見本報2010年7月19日報道《“90%LED路燈企業(ye) 虧(kui) 損”調查》)。
唐國慶的另一個(ge) 身份是科銳(納斯達克:Cree)中國區總經理。與(yu) 日亞(ya) 、歐司朗、飛利浦等並稱全球四大LED芯片巨頭的科銳,正是這“70%利潤”的既得利益者之一。科銳剛剛公布的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年報預估數據顯示,其2010財年營收達到8.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3%;淨利潤增長402%至1.523億(yi) 美元。
外資LED中國盛宴
“中國LED照明市場是科銳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8月26日,科銳全球戰略和商業(ye) 拓展業(ye) 務副總裁Christopher M. James對記者強調,科銳已計劃將LED產(chan) 業(ye) 重點轉移到中國,該公司2010年約1.67億(yi) 美金的投資計劃中的絕大部分將在中國使用。
就在去年11月,科銳在廣東(dong) 惠州投資20億(yi) 元人民幣建立了芯片生產(chan) 基地,該生產(chan) 線預計將於(yu) 今年12月全麵啟動量產(chan) ,屆時日產(chan) 能將達到150萬(wan) 顆。
Christopher M. James認為(wei) ,科銳在華銷售高速成長並獲得超額利潤的原因可以歸結為(wei) 以下因素:其一是科銳具備完整的LED產(chan) 業(ye) 鏈布局,覆蓋了從(cong) 材料到外延片、芯片再到封裝和照明解決(jue) 方案的全部產(chan) 業(ye) 流程;其二是科銳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在貼近市場和客戶的同時,還具有稅收優(you) 勢。中國海關(guan) 目前對每顆LED芯片加收20%的進口關(guan) 稅。
科銳財報顯示,2010財年,亞(ya) 洲市場營收占其總營收約2/3,其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的營收增長高達100%。
唐國慶指出,即便是在上遊核心的外延片、芯片製造領域,也不是所有企業(ye) 都能享受高利潤率。目前全球LED專(zhuan) 利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上文提及的四大巨頭手中,技術壟斷優(you) 勢使這幾家核心企業(ye) 能夠獲得超額利潤。而放眼中國大陸,具備LED芯片生產(chan) 能力的企業(ye) 僅(jin) 62家,即便算上有大規模封裝能力的企業(ye) ,布局產(chan) 業(ye) 鏈中上遊的也不過幾百家。
“90%的LED企業(ye) 虧(kui) 損有點誇張,最近國內(nei) 資本市場上幾家代表性的LED企業(ye) ,報告出的利潤率都很好。”唐國慶認為(wei) ,國內(nei) LED企業(ye) 的虧(kui) 損現狀,還是要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布局和企業(ye) 戰略規劃上找問題尋出路。
對於(yu) 國內(nei) 布局在LED上遊的企業(ye) ,唐國慶分析指出,比如三安光電[48.60 -0.29%](600703.SH)做紅黃光產(chan) 品利潤就低,調整做藍綠光以及汽車前照產(chan) 品利潤率就明顯提高。再比如士蘭(lan) 微[22.07 2.22%](600460.SH)、武漢華燦,以前隻有芯片生產(chan) 線,外延片需要外購,降低了產(chan) 品利潤率。而兩(liang) 家企業(ye) 年初都紛紛融資擴產(chan) ,具備了外延片和芯片的產(chan) 業(ye) 鏈製造優(you) 勢,利潤率自然向好。
“對於(yu) 國內(nei) 的芯片封裝企業(ye) 來說,應該講是90%都賺錢的,隻是生產(chan) 良率決(jue) 定了利潤率的高低差異。”唐國慶表示,所謂90%企業(ye) 虧(kui) 損的概念,應該是集中在LED產(chan) 業(ye) 鏈末端的應用市場。
1500億(yi) 元市場
“無論是最先應用的環境光照明,還是迅速增長的汽車照明和LED TV等顯示光源,中國無疑已經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LED照明應用市場。”LED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主任張小飛表示,在LED全彩屏、LED交通信號燈、太陽能LED燈以及LED景觀照明的產(chan) 量上,我國目前都已是世界第一。
預計到2010年我國LED銷售產(chan) 值將突破1500億(yi) 元,這一數據是2008年的兩(liang) 倍,並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長。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hui) 正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LED秀場,世博園區也正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LED示範區。”8月25日晚,上海世博園特別邀請園區夜景照明總規劃師、總設計師、同濟大學建築學院郝洛西教授帶領新聞媒體(ti) 夜遊世博。
郝洛西表示,目前世博園區內(nei) 使用了10.5億(yi) 顆LED芯片,世博場館室內(nei) 照明光源中約有80%采用了LED綠色光源,相較於(yu) 普通白熾燈省電達90%左右,“這樣大規模的集中示範顯示LED在未來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是多麽(me) 廣泛,市場潛力是多麽(me) 巨大”。
“在產(chan) 業(ye) 規模和市場應用上,中國無疑已經是LED大國。”Christopher M. James在讚歎中國市場巨大的同時也指出,中國LED企業(ye) 在技術上與(yu) 歐美日頂尖企業(ye) 尚有3-5年的差距,這也直接導致了國內(nei) 企業(ye) 目前還很難在奧運、世博這類高端項目上博取超額利潤。
Christopher M. James表示,室外景觀照明對於(yu) 上遊投資、技術、人才和專(zhuan) 利的要求都很高,並非簡單的前期去拚個(ge) 低價(jia) 標案、建造時裝上去就能解決(jue) ,技術不達標、質量不過關(guan) ,後期的維護服務就是大麻煩,這也是很多國內(nei) 照明企業(ye) 在這個(ge) 市場虧(kui) 錢的原因所在。
“就中國的LED產(chan) 業(ye) 來講,麵對政策、市場、資本等多方誘惑,願意在技術、管理人才上踏踏實實投入的企業(ye) 不多。”iSuppli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高級分析師顧文軍(jun) 指出,一兩(liang) 家企業(ye) 不在研發上投入可以說是生存所迫,整個(ge) 行業(ye) 都缺乏技術人才儲(chu) 備的話就很悲哀了。
他認為(wei) ,中國的LED光源起步晚、技術不成熟,於(yu) 是眾(zhong) 多LED照明企業(ye) 為(wei) 了保住自己的“品質”就都去進口國外光源,這勢必形成技術依賴,“也就別眼紅人家拿走那70%的利潤”。
補貼模式摸索
“在國家低碳政策、政府財政補貼、開發區政績導向下,國內(nei) LED未走先跑,大規模上馬室外照明的路燈、景觀燈,其實這個(ge) 方向是錯的。”唐國慶認為(wei) ,任何企業(ye) 的發展都是要遵循市場規律的,國內(nei) LED企業(ye) 起步晚、積累少、投入有限,目前產(chan) 品也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領域,而路燈景觀照明則是大功率領域並涉及自然環境、電流浪湧、穩定性衰減性等眾(zhong) 多方麵的問題,現階段的國內(nei) 企業(ye) 鮮有能力全麵滿足。
對此Christopher M. James也表示讚同,他認為(wei) 中國企業(ye) 應該優(you) 先從(cong) 技術及適應度要求相對較低,且具備一定市場需求的商業(ye) 、酒店等室內(nei) 照明做起。
“選好芯片、做好燈才有出路,以廉價(jia) 為(wei) 基礎急功近利拚市場死路一條。”唐國慶表示, “拚價(jia) 格不是出路,再便宜也低不過熒光燈,賣LED的價(jia) 格質量不過關(guan) ,產(chan) 品自然沒人要。”
唐國慶也讚同國內(nei) 企業(ye) 應把眼光轉向商業(ye) 照明市場,因為(wei) 相對於(yu) 路燈景觀等室外照明,室內(nei) 照明等行業(ye) 應用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性能、穩定等方麵要求相對成熟,比如在商場、酒店以及一些小型室內(nei) 景觀照明等應用領域,國內(nei) 企業(ye) 現有的技術和人才積累,足以為(wei) 這類市場提供性價(jia) 比很好的產(chan) 品。
“在照明領域推廣LED需要循序漸進,尤其應該選擇與(yu) 現階段LED技術相匹配的照明場所進行應用。”中國照明學會(hui) 室內(nei) 照明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名譽主任任元會(hui) 表示,目前在道路照明推廣LED其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可以在一些支路、小區道路上先試行推廣,不要一開始就一擁而上。
此外唐國慶指出,在政府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上可參照日本等國家的具體(ti) 實施細則,對采用LED商照的企業(ye) 給與(yu) 碳排放額度折算後的現金補貼,這樣可在市場環境下用經濟杠杆推動商業(ye) 企業(ye) 首先大規模應用LED照明,以促進國內(nei) LED照明企業(ye) 獲得合理利潤並持續加大自主技術生產(chan) 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