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深圳服裝業集體轉型 平均兩三家企業就擁有一個品牌

新一輪成本壓力重新襲來,珠三角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中又開始有些企業(ye) 因吃不消而被淘汰出局,但也有不少企業(ye) 借助品牌和內(nei) 銷,扛住節節攀升的成本。在運營成本偏高的深圳,3000多家服裝企業(ye) ,創建了1200多個(ge) 品牌,平均兩(liang) 三家企業(ye) 就擁有一個(ge) 品牌,由於(yu) 較早轉型,成本壓力並未對其造成影響。

“剛剛又漲了一次工資,平均每個(ge) 工人每月加了200元,現在工人月薪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還要包吃住。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在深圳很難留住熟練工人。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得也很厲害,今年來進口麵料漲價(jia) 幅度已超過30%。不過,品牌對消化成本起到很大作用。”深圳贏家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靈梅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成本不斷上漲是必然趨勢,關(guan) 鍵是企業(ye) 對經營戰略的調整,僅(jin) 依賴廉價(jia) 成本模式發展的企業(ye) 最終會(hui) 被淘汰,單純做來料加工的出口訂單,十多年前在深圳就已站不住腳跟。

陳靈梅稱,今年設立的銷售目標是增長42%,上半年已按原計劃完成,一套服裝賣到5000元左右,部分禮服甚至賣到上萬(wan) 元一套,這裏麵有較大的利潤空間來消化今年來急劇上漲的生產(chan) 成本。

不過,創品牌投入較大,帶有一定風險。陳靈梅舉(ju) 例,該企業(ye) 2008年新推出的自主品牌,現已投入3500萬(wan) 元,現在開到六七家店,仍然是虧(kui) 損的,計劃投資到5000萬(wan) 元時才可以扭虧(kui) 為(wei) 盈,做高端品牌一定要堅持,前三年要做好沒錢賺的心理準備。

不少加工企業(ye) 擔心投資風險而不願意走品牌之路,但代工始終不是長遠之計。隨著身邊一批批高新技術企業(ye) 不斷湧出,深圳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ye) 都意識到,要留在這個(ge) 城市繼續發展,與(yu) 一些高附加值的製造企業(ye) 爭(zheng) 奪工人和廠房,就必須轉變增長模式,僅(jin) 靠加工將無法維係日益增加的成本。深圳歌力思服裝實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國新透露,代加工與(yu) 品牌經營的利潤差別是1∶9,代工毛利率不足10%,而品牌經營毛利率高達90%。

目前,深圳是我國最大的女裝品牌生產(chan) 基地,服裝自有品牌產(chan) 品產(chan) 值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不足10%上升到去年的49%,而且這種變化趨勢正在加快。

中國服裝[8.05 -0.49%]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蔣衡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整個(ge) 服裝產(chan) 業(ye) 正呈現品牌集群化趨勢,僅(jin) 深圳就有3000多家服裝企業(ye) 、1200多個(ge) 品牌。服裝行業(ye) 的同質化競爭(zheng) 嚴(yan) 重,尋找獨特的品牌競爭(zheng) 力和精準市場定位,顯得格外重要。

拓展品牌和內(nei) 銷,這對出口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深圳古勒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玉平說,內(nei) 外銷兩(liang) 條腿走路有助企業(ye) 平穩增長,在打造內(nei) 銷品牌過程中不斷提升設計和產(chan) 品質量,無形中對出口訂單也更注重從(cong) 量到質的轉型,並相對順利地向海外客戶漲價(jia) ,該公司今年來業(ye) 績增長20%,可以承受目前上漲的成本壓力。

今年來,作為(wei) 廣東(dong) 最大服裝出口地區的深圳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海關(guan) 統計顯示,今年1~6月,深圳出口紡織服裝53.5億(yi) 美元,增長16.4%,占同期廣東(dong) 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32.5%。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