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輪輪排山倒海的宣傳(chuan) 攻勢後,彩電商們(men) 掀起的3D電視浪潮卻在消費者那兒(er) 碰了壁。上市4個(ge) 月,被奉為(wei) 新的“淘金”機會(hui) 的3D電視銷量數據不見起色,價(jia) 格卻一降再降,身價(jia) 已經普遍縮水20%。3D電視是“未來產(chan) 品”還是“概念炒作”?
一周賣一台
就算不錯
今年4月,彩電商們(men) 攜“3D概念”發起了市場攻勢。索尼、三星、LG、鬆下、夏普五大跨國彩電商相繼上市3D電視,海信、長虹等國內(nei) 彩電製造商也紛紛發布3D電視產(chan) 品。不過,一位賣場促銷員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能夠保持“一周賣一台”的節奏已經是不錯的業(ye) 績。
在蘇寧賣場記者看到,除了索尼等個(ge) 別外資品牌外,大部分彩電商似乎已經不願拿出太多空間展示3D電視。在少數擺放的樣機上,“標價(jia) 直降”的標簽很醒目。LG一款47寸的3D電視直降7500元,售價(jia) 一下從(cong) 24999元降到了17499元。索尼55寸的3D電視標價(jia) 21499元,直降2500元,實際售價(jia) 18999元。海信電視頂級配置的55寸3D電視售價(jia) 19999元,促銷員告訴記者,除了贈送3副眼鏡外,還會(hui) 送一台小尺寸液晶電視,“這款產(chan) 品剛上市的時候售價(jia) 要25000元”。3D電視價(jia) 格像坐上了滑梯,一些產(chan) 品兩(liang) 個(ge) 月間售價(jia) 就猛降萬(wan) 元。
“十一”再降三五千
“製造商在最初定價(jia) 時,已經為(wei) 自己留出了足夠的利潤空間。”家電觀察家劉步塵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有創新性質的產(chan) 品在上市定價(jia) 時往往非常離譜,並會(hui) 在3個(ge) 月到半年內(nei) 通過降價(jia) 調整等策略帶動消費者購買(mai) 。
目前市場上的3D電視大多以大尺寸產(chan) 品為(wei) 主,主要集中在40寸至55寸,定價(jia) 多在2萬(wan) 元到2.5萬(wan) 元。與(yu) 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相比,價(jia) 格會(hui) 高出3000元到8000元不等。但是采用最先進的快門式3D方案,從(cong) 傳(chuan) 統電視升級到3D產(chan) 品,製造商的成本增加應該在千元之內(nei) 。由此判斷,目前3D電視的售價(jia) 依然偏高,製造商在單台產(chan) 品上也仍然保有較高的利潤。中國電子[1.07 -0.93%]商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陸刃波透露,調查顯示,隻有24%的消費者能接受售價(jia) 在1.5萬(wan) 元以上的3D電視。他預計“十一”黃金周期間,3D電視還將普遍降價(jia) 3000元到5000元。
成熟要再等兩(liang) 三年
價(jia) 格調整能否打動消費者?
“製造商都很清楚,這些措施不會(hui) 在市場上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們(men) 著眼的是未來市場。”劉步塵表示,從(cong) 目前的情況看,3D電視還不能被稱為(wei) 成熟產(chan) 品。看3D電視還必須要有其他的配件支持,如3D眼鏡、高清3D碟片、3D藍光影碟機等,過高的使用附加費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更重要的問題是內(nei) 容匱乏和“視覺安全”。目前我國電視台不播放3D畫麵的節目內(nei) 容,市場上的3D碟片種類和數量也很有限,3D電視很可能會(hui) 淪為(wei) 家庭擺設。此外,頭暈是配戴眼鏡觀看3D節目的後遺症之一,左右眼視力差距較大或是弱視的觀眾(zhong) ,在沒有矯正視力的情況下也不適合觀看。即使在3D電視的發源地日本,其市場占有率也不超過1%。但是按照彩電產(chan) 品的規律,3D電視可能會(hui) 在2到3年後成熟,製造商先期的概念炒作將在那時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