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龐大的“明星隊”。成員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國一汽、國家電網、中國科工……
8月18日,在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工信部副部長苗圩等相關(guan) 部委領導的見證下,16家央企負責人在20米長桌前一字排開,並肩簽署《中央企業(ye) 電動車產(chan) 業(ye) 聯盟章程》,宣告央企電動車聯盟正式成立。
在宣告以提升中國電動車產(chan) 業(ye) 整體(ti) 技術水平的國家隊由此誕生之時,麵對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帶來的巨大市場,中國諸多企業(ye) 正在全麵“觸電”。然而,缺乏統一標準,各自為(wei) 政則成為(wei) 了中國發展電動車急需解決(jue) 的問題。
該聯盟16家央企可以分成三部分:首先是包括中國一汽、東(dong) 風汽車[5.83 0.52%]、長安汽車[10.59 0.00%]、東(dong) 方電氣[25.23 0.48%]、中國南車[5.18 0.39%]等在內(nei) 的整車及電驅動企業(ye) ;第二是像中海油、有研總院、航天科技[15.09 0.20%]、航天科工等在內(nei) 的電池研究企業(ye) ;再就是國家電網、普天信息、中石油、中石化、南方電網等這些企業(ye) 在內(nei) 的能源供電和基建服務方麵的企業(ye) 。從(cong) 這個(ge) 結構上可以看出,它涵蓋了電動車生產(chan) 鏈的上下遊整個(ge) 環節。
“中央企業(ye) 具備發展電動車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優(you) 勢,上下遊生產(chan) 鏈十分齊全,研發方麵也有非常強的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更好地發揮表率作用。”李榮融表示,從(cong) 這個(ge) 角度上講,聯盟是一個(ge) 全產(chan) 業(ye) 的“抱團”行動。
此次組建電動車產(chan) 業(ye) 聯盟後,產(chan) 業(ye) 聯盟章程規定近期目標是促進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技術標準的統一,中長期是要掌握電動車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中國電動車企業(ye) 和品牌。
“國資委對這次‘造車’行動異常重視。出席產(chan) 業(ye) 聯盟大會(hui) 的名單,除了李榮融親(qin) 自出席外,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民政部甚至國家質檢總局的高層都在列,16家央企派出的都是董事長、總經理級別的人物。”一位接近此事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這份聯盟名單中,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中海油、南方電網的名字赫然在列。這意味著能源領域的五大央企將悉數進軍(jun) 新能源汽車,而圍繞電動車充電站、電池等產(chan) 業(ye) 鏈的競逐也將更趨激烈。
發改委8月初牽頭起草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規劃(草案)》曝光顯示,未來十年,中央財政拿出超過1000億(yi) 元的巨額資金,用以扶持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發展。在未來10年將分兩(liang) 個(ge) 階段,換取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化和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根據推算,新能源汽車未來年保有量將達到500萬(wan) 輛,以混合動力代表的節能車年產(chan) 銷量達到1500萬(wan) 輛以上。而新能源汽車“國家隊”成立,則被外界一致解讀為(w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規劃邁出的實質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