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liang) 年一直在全國各地尋求更大拓展空間的國航,並沒有放棄大本營北京市場的任何機會(hui) 。《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cong) 多位人士處獨家獲悉,國航正與(yu) 北京市政府方麵探討成立一家新的航空公司“北京航空”的可能性,有望於(yu) 近期簽署合資框架協議。
據記者了解,在雙方正醞釀成立的新公司中,國航希望控股,新公司選擇切入公務機市場,而不是傳(chuan) 統商業(ye) 定期客運航班。值得注意的是,三個(ge) 月前,國內(nei) 第四大航空集團海航剛完成與(yu) 北京市政府的一項合作,由北京國資企業(ye) 首旅集團參股、海航控股的“首都航空”正式掛牌,公務機業(ye) 務同樣是首都航空的重點業(ye) 務之一。
“公務機”潛力何在
目前在北京民航客運市場,國航以絕對優(you) 勢占據最大市場份額,此時又要成立一家新航空公司,接近國航的人士稱,主要是有產(chan) 品多元化方麵的考量。
早在2003年,國航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務機分公司,主要業(ye) 務包括飛機托管、包機銷售、購機谘詢和地麵服務代理。到現在,國航的公務機分公司規模並不大,隻托管了三四架飛機,明年會(hui) 有更多飛機加入。此外,國航控股的山東(dong) 航空擁有一家公務機公司彩虹航空。
所謂公務機,是按照某一旅客或機構的個(ge) 性化需求,通過專(zhuan) 門設計的航線,在約定時間內(nei) ,向旅客提供包機飛行服務。其客戶大多是政界首腦、企業(ye) 領袖、藝術家等高端人士。
目前在發達國家,公務機數量較多,比如美國就擁有公務機超過18000架,公務機的年飛行小時早已超過大航班飛機的年飛行小時,有1.5萬(wan) 家企業(ye) 用自己的飛機從(cong) 事公務運輸,適合小型飛機飛行的機場則約有19000個(ge) ,而適用於(yu) 大航班飛機的機場卻不到600個(ge) 。
而目前我國公務機發展處於(yu) 起步階段,中國境內(nei) 運營的公務機數量僅(jin) 為(wei) 美國的六百分之一,南美洲的六十分之一。不過,業(ye) 內(nei) 估計,由於(yu) 公務機市場的增長與(yu) 國家經濟和GDP的增長密切相關(guan) ,未來10年,中國將需要600~1200架公務機來滿足商務乘客的增長。
這一市場,現在被海航捷足先登。目前,海航運營著國內(nei) 最大規模的公務機公司,今年成立的首都航空,就是由海航長期從(cong) 事旅遊包機和公務機業(ye) 務的金鹿航空增資更名而來。目前,首都航空擁有空客飛機25架,運營各類豪華公務機24架,占據中國公務包機市場九成以上份額,這些公務機既搭載過兩(liang) 任聯合國秘書(shu) 長,也乘接過索羅斯、劉德華。這樣的機隊規模和業(ye) 務範圍,也成為(wei) 海航能夠順利“進京”,獲得北京國資企業(ye) 真金白銀的重要籌碼。
爭(zheng) 奪地方政府
在今年2月海航與(yu) 北京市政府方麵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雙方除要合建航空公司,還將在旅遊、酒店、傳(chuan) 媒、文化等多個(ge) 方麵開展合作。而這樣的“進京”力度,無疑觸動了北京航空市場最大的承運商國航的神經。
知情人士對本報透露,海航與(yu) 北京市政府和首旅集團洽談合作,是從(cong) 去年7月份開始的,在此之後,國航方麵也找到北京市政府接洽。在成立首都航空前,北京市是全國四大直轄市中唯一沒有本地品牌航空公司的城市。在首都航空掛牌儀(yi) 式上,北京市政府方麵的領導曾指出,首都航空的定位符合北京拓展“世界城市”的意圖,此外,作為(wei) 一個(ge) 龐大的世界城市所必需的功能,通用航空的城市交通、救援和其他服務,北京還亟待發展。
記者昨天從(cong) 民航局了解到,目前國航與(yu) 北京市政府計劃成立的“北京航空”,還未遞交審批申請。而在民航局收緊新建航空公司申請的禁令尚未完全解除時,要成立一家新航企並不是太容易的事。此前海航組建“首都航空”就是沿用了金鹿航空的牌照和運行合格證。一旦“北京航空”獲批,在北京這一潛力巨大但航線時刻資源又最為(wei) 緊張的市場,海航將麵臨(lin) 更嚴(yan) 峻競爭(z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