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電動車國家隊吹響集結號 新能源車技術共享難度不小

《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待出之際,由國資委牽頭、16家央企發起的“中央企業(ye) 電動車產(chan) 業(ye) 聯盟”昨日率先成立。電動車“國家隊”的任務之一是,幫助中國在電動車研發國際競爭(zheng) 中保持同步起跑優(you) 勢。但這個(ge) 旨在整合央企資源、分享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技術成果的開放式平台,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推力究竟有多大,尚待驗證。

技術積累參差不齊

該聯盟成員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上的各類企業(ye) ,包括整車及電驅動、電池、充電與(yu) 服務等。在這16家央企中,目前隻有一汽、長安、東(dong) 風是整車製造企業(ye) 。

按照一汽集團的計劃,今年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將小批量投放市場,2012年,將按照商品化模式,建立適應電動車生產(chan) 、營銷及售後的服務體(ti) 係,全係列新能源車將實現批量生產(chan) ,產(chan) 能將達到每年5萬(wan) 輛。

剛剛發布“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的東(dong) 風汽車[5.93 3.31%]已決(jue) 定,到2015年,中重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wan) 輛,具備純電動汽車的產(chan) 業(ye) 化條件並形成5萬(wan) 輛產(chan) 銷規模。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市場保有量則要達到80萬(wan) 輛。

而長安集團計劃2014年產(chan) 銷新能源汽車15萬(wan) 輛,並且已掌握自主整車集成設計、係統設計、性能匹配標定等技術95項,電池、電機、整車控製三大純電動核心係統控製技術51項。

由此可見,即便是“國家隊”央企,在新能源項目的技術積累方麵也是參差不齊。如何協調技術資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技術共享可能性不大

國內(nei) 一些民營汽車企業(ye) 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wei) ,央企聯盟優(you) 勢並不大。“這種聯盟形式比較鬆散,而且這三家央企本身就是競爭(zheng) 對手,技術共享幾乎不太可能,其實在國家統一的規劃和支持政策麵前,大多數沒有加入聯盟的汽車企業(ye) 與(yu) 三大央企都處於(yu) 一個(ge) 起跑線上。”某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e) 相關(guan) 人士表示。

事實上,國內(nei) 類似的“電動汽車聯盟”並非首次出現。此前,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已將國內(nei) 排名前十的車企組織起來,成立了“TOP10電動汽車聯盟”,力圖對中國電動車產(chan) 業(ye) 起到協調發展的作用。但聯盟成立兩(liang) 年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十家企業(ye) 至今仍各自為(wei) 政。

協調合作關(guan) 係

是難題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董揚昨日表示,央企聯盟對“TOP10電動汽車聯盟”不會(hui) 有衝(chong) 突,兩(liang) 者不是競爭(zheng) 關(guan) 係,甚至還會(hui) 有合作。但如何協調聯盟之間的合作關(guan) 係,恐怕是更大的未知數。

事實上,一直在新能源汽車量產(chan) 方麵走在行業(ye) 前列的民營汽車企業(ye) 比亞(ya) 迪並未加入上述兩(liang) 個(ge) 聯盟,而是積極與(yu) 國外汽車巨頭開展一對一的技術合作,目前已領先於(yu) 其他車企向市場推出量產(chan) 新能源車型。

長安汽車[10.98 1.57%]集團副董事長徐留平則認為(wei) ,央企電動車產(chan) 業(ye) 聯盟一個(ge) 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統一電動車整車和基礎設施的相關(guan) 標準。

有汽車分析師認為(wei) ,對於(yu) 整車製造企業(ye) ,昨日成立的央企聯盟對於(yu) 協調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領域的利益紛爭(zheng) 更具實際意義(yi) 。此前,各家石油公司和電網都紛紛宣布在全國布局自己的充電站,大有跑馬圈地之勢。通過聯盟將這些央企的發展範圍進行劃分,更有利於(yu) 各家的統一合作,保證各央企之間的利益平衡。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