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12日獲悉,備受 矚目的《2010-2015全國醫藥流通行業(ye) 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草案已經完成,開始征求各方意見,並將於(yu) 近期出台。從(cong) 規劃草案的內(nei) 容來看,鼓勵藥品流通企業(ye) 兼並重組,鼓勵零售連鎖業(ye) 態的發展,培育國家級、地市級龍頭航母企業(ye) ,將成為(wei) “十二五”期間醫藥流通領域的工作重點。
目前,在國內(nei) 醫藥流通已形成的國藥、新上藥和華潤三足鼎立的背景下,業(ye) 內(nei) 人士紛紛表示醫藥流通領域或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下的並購將會(hui) 增多。除了央企的大動作,地方政府也已將醫藥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新一輪的經濟著力點。
規劃草案
核心在於(yu) 市場配置資源
12日,商務部市場秩序司承擔規劃編製工作的內(nei) 部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商務部已形成了醫藥流通業(ye) “十二五”發展的規劃,規劃草案已於(yu) 日前完成,開始廣泛征求相關(guan) 部委。行業(ye) 協會(hui) 、企業(ye) 的意見,並將於(yu) 近期出台。
中國醫藥[15.43 0.72%]管理協會(hui) 副會(hui) 長牛正乾在11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透露,醫藥管理協會(hui) 和中 醫 藥 商 業(ye) 協 會(hui) 正 在 完 善 具 體(ti) 條款。針對行業(ye) 現狀,對藥品流通企業(ye) 兼並重組給予政策支持,提高行業(ye) 集 中 度 將 成 為(wei) 規 劃 重 點 工 作 之一。
據接近規劃的內(nei) 部人士透露,規劃的總體(ti) 目標是按照國家醫藥改革總體(ti) 指導方針,完善國內(nei) 藥品供應保障體(ti) 係。在規劃草案中,關(guan) 鍵詞是“兼並重組”、“引導做大做強”、“平穩過渡”、“發展現代物流”。具體(ti) 來說,鼓勵醫藥流通企業(ye) 兼並重組,引導醫藥流通企業(ye) 做大做強,培育國家級、地市級醫藥流通企業(ye) 龍頭航母。
在醫藥批發領域,著力點是加速推動兼並重組、提升行業(ye) 集中度。比如,引導一個(ge) 地市重點培育三至四家主體(ti) 藥品批發企業(ye) ,經過幾年發展,使行業(ye) 集中度提高。在醫藥零售領域,則重在推動連鎖經營,力爭(zheng) 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連鎖經營比重達到2/3。在兼並重組的部分中,打破區域限製、實現均衡布局也是一項重要內(nei) 容。
此外,規劃的核心在於(yu) 用市場化的方式配置資源,靠行業(ye) 自己推動,而不是靠行政的力量。“因此,在規劃草案中沒有‘政府補貼’的內(nei) 容,政府會(hui) 給予支持,但不是通過直接補貼等行政手段。”上述人士指出。
目前,中國醫藥流通行業(ye) 的市場集中度大大低於(yu) 世界平均水平。美國藥品銷售額占世界藥品市場份額的40%,但美國藥品批發企業(ye) 總共僅(jin) 有75家。德國最大的三家藥品批發企 業(ye) 占 全 國 市 場 份 額 的6 0 %至70%。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的藥品批發企業(ye) 達到13000多家,但規模最大的前三家企業(ye) 占的市場份額,隻有20%左右。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指出,我國藥品流通行業(ye) 集中度低、連鎖化程度低的現狀,不能適應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和市場發展要求,加速兼並重組、做大做強是當務之急。
加速變局
市場集中度有較大提升空間
據了解,在過去的多年中,藥品流通行業(ye) 一直存在沒有主管部門的尷尬。去年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公布《關(guan) 於(yu) 加強藥品流通行業(ye) 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商務主管部門成為(wei) 藥品流通行業(ye) 的管理部門。“此次商務部接管該領域的當務之急就是先製定行 業(ye) 規 劃 , 作 為(wei) 此 後 的 管 理 依據。”牛正乾說。
清科資本副總裁鄭玉芬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醫藥流通領域的集中度提高本身並不需要政策推動,是行業(ye) 自身性質決(jue) 定的,醫藥流通行業(ye) 是規模效應非常明顯的行業(ye) 。”
她以5年前的數據為(wei) 例,當時美國前三名的醫藥商業(ye) 企業(ye) 占美國醫 藥 市 場 份 額9 6 %(1 9 9 5年 為(wei) 31%),日本前三名占67%(1995年為(wei) 21%),而我國的國藥、上藥、九州通三家卻僅(jin) 占20.4%,因此中國醫藥流通領域市場集中度還有較大的提高空間。
政策的助推無疑會(hui) 大大加速醫藥流通行業(ye) 的變局。中投顧問醫藥行業(ye) 研究員郭凡禮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我國醫藥領域中的大部分優(you) 勢的確體(ti) 現在政策層麵,去年5月,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guan) 於(yu) 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ye) 發展的若幹意見》首次把中藥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上日程;去年6月份,國務院通過了《促進生物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為(wei) 我國生物製藥領域 注 入 了 一 針 強 心 針 。 在 資金方麵,新醫改推出後,國家在2009至2011年安排了8500億(yi) 保證新醫改的順利進行,這些都是我國醫藥行業(ye) 發展的優(you) 勢所在。
勢頭初顯
上半年並購案例明顯增多
記者12日從(cong) 清科研究中心獲悉,2010年7月中國創業(ye) 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33起,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ye) 9起投資案例占居首位。此外,截至6月30日,今年共披露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ye) 並購案23起,其中披露金額的案例20起,共涉及金額2 .26億(yi) 美元。其中醫藥流通領域的並購案5起,4起披露了金額,共涉2102萬(wan) 美元。在並購數量上,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郭凡禮指出,8500億(yi) 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促使外資醫藥企業(ye) 加大步伐進入中國市場,而進入中國市場主要就以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和生產(chan) 基地來實現。這些企業(ye) 有個(ge) 共同的特點,就是節省成本、在我國大幅度開拓本土市場、與(yu) 當地龍頭企業(ye) 建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最後逐步控製當地的銷售網絡,它們(men) 的每一個(ge) 步驟都是朝新醫改巨大的市場需求而去。而這都預示著目前是個(ge) 適合行業(ye) 內(nei) 大洗牌的時期,因為(wei) 從(cong) 新醫改的情況來看,新醫改在醫藥行業(ye) 的各個(ge) 環節都是對“大企業(ye) 、大集團”有利的,新醫改的推行也是我國醫藥行業(ye) 進行洗牌的一個(ge) 導火索。
“類似的動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還會(hui) 不斷發生,因為(wei) 中國正在進行的醫改對跨國醫藥企業(ye) 是一個(ge) 很好的機會(hui) 。一方麵,中國政府增加醫藥 領 域 的 投 資 , 普 及 醫 療 衛 生 服務,將不斷增加中國對醫藥產(chan) 品的需求;另一方麵,跨國醫藥企業(ye) 在疾病預防、疫苗研發生產(chan) 等方麵居於(yu) 全球領先水平,新醫改的進行也使得跨國醫藥集團可以參與(yu) 其中,對 跨 國 醫 藥 集 團 也 是 一 個(ge) 好 的 機會(hui) 。”他認為(wei) 。
兼並重組
未來投資新機會(hui)
郭凡禮還對《經濟參考報》表示,新醫改的效應可能會(hui) 在接下來的3-5年內(nei) 顯現。這期間我國醫藥行業(ye) 的投資重點和新興(xing) 熱點將在生物製藥、植物藥等“綠色領域”,發展的重點將會(hui) 側(ce) 重在醫藥流通行業(ye) 。
鄭玉芬也分析指出,醫藥流通領域相同或類似業(ye) 態下的並購將會(hui) 增多,一些原本割據一方的地方性醫藥商業(ye) 企業(ye) 可能會(hui) 進一步擴大其地域覆蓋或者實力。此外,更雄厚的企業(ye) 並購,在某市或省網點覆蓋較好的地方醫藥銷售企業(ye) 存在投資機會(hui) 。
此外,由於(yu) 社區衛生服務及農(nong) 村衛生服務是新醫改的重點方向之一,將受到較大力度的扶植,而且城市醫院往往已經被大型醫藥流通企業(ye) 所覆蓋,地方性的中小型醫藥流通企業(ye) 將目標瞄準社區及農(nong) 村市場,並且有可能自發形成地方性行業(ye) 聯盟。
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間醫藥行業(ye) 的核心任務就是兼並重組,同時進行流程優(you) 化,布局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鏈配套齊全的、在相當長時間內(nei) 具有資源優(you) 勢[2327.26 0.75%]的醫藥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