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中藥材的價(jia) 格正在創造新的“價(jia) 格神話”。
來自中藥材信息中心網的最新統計,進入8月以來,中藥材價(jia) 格反彈明顯。 黃連、黃芪、連翹等價(jia) 格開始反彈;金銀花係列領漲,山東(dong) 、河北、河南及湖南等產(chan) 區各規格金銀花均有不同程度漲幅,其中湖南白花(金銀花的高端品種之一),價(jia) 格由上月的每公斤85元左右上升到每公斤140至145元,上升幅度超過70%,其他規格漲幅亦在5%至15%之間;而太子參、青翹近期受新產(chan) 品上市後漲價(jia) 、批量采購增加影響,升幅在10%以上。
那麽(me) ,現在的問題是,藥材價(jia) 格為(wei) 何上漲?藥企是否會(hui) 借此提高成品藥價(jia) ?
8月1日還在10元/公斤的白芷,到8月10日市場價(jia) 已飆升到17至18元/公斤。
更離奇的另外一個(ge) 例子是槐花。被譽為(wei) “槐中三寶”的槐米、槐花、槐角,因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藥用功效,被廣泛應用於(yu) 醫藥工業(ye) 中,但8月以來,槐花的價(jia) 格已創曆史新高,由6月份的每公斤5至6元漲至10至12元,漲幅100%,槐角也由每公斤6至7元漲至9至10元,漲幅在70%左右。
白芷、槐花價(jia) 格大幅上漲隻是中國數以萬(wan) 計的中藥材的一個(ge) 縮影。今年下半年以來,中藥材價(jia) 格在震蕩中輪番上漲。眾(zhong) 所周知,今年5月,因西南幹旱,已經促使三七、金銀花等中藥材的價(jia) 格瘋狂上漲一輪,沒想到,在傳(chuan) 統淡季的夏天,中藥材的“漲價(jia) 風”再次卷土重來。
來自中藥材信息中心網的最新統計,進入8月以來,中藥材價(jia) 格反彈明顯。 黃連、黃芪、連翹等價(jia) 格開始反彈;金銀花係列領漲,山東(dong) 、河北、河南及湖南等產(chan) 區各規格金銀花均有不同程度漲幅,其中湖南白花(金銀花的高端品種之一),價(jia) 格由上月的每公斤85元左右上升到每公斤140至145元,上升幅度超過70%,其他規格漲幅亦在5%至15%之間;而太子參、青翹近期受新產(chan) 品上市後漲價(jia) 、批量采購增加影響,升幅在10%以上。
供不應求的現狀
業(ye) 內(nei) 人士指,槐花的價(jia) 格新高是由產(chan) 量銳減所致,這也是今年大部分中藥材集體(ti) 漲價(jia) 的一個(ge) 共同原因。
據了解,在山東(dong) 臨(lin) 沂、濰坊等槐米產(chan) 區,大部分國槐都麵臨(lin) 絕收。據中國最大的中藥材市場——安國市場專(zhuan) 營槐米的趙老板告訴記者,今年槐米坐果時,氣候反常,持續的低溫導致槐米減產(chan) 在9成以上。他已多次電話聯係陝西、山西、東(dong) 北三省等槐米產(chan) 區,結果都是一樣:槐米絕收。他說,自今年年初槐米價(jia) 格就一路飆升,沒有存貨。
太子參漲價(jia) 的原因則是:買(mai) 家正持續增多,而市場存量較少,因此行情快速走高。據亳州市場經銷商反映,無論是福建貨、宣州貨,價(jia) 格均漲為(wei) 120元,並且各地都存在缺貨現象。
中藥材網站分析員傅先生告訴記者,中藥材價(jia) 格上漲是由供求矛盾造成的,因供不應求,部分中藥材價(jia) 格上漲趨勢明顯。據他介紹,像白芷等中藥材由於(yu) 今年種植麵積小,又受低溫天氣影響,產(chan) 量減少,處於(yu) 供不應求的狀態,導致價(jia) 格上漲。同樣,今年以來,黃芪的主要產(chan) 地——內(nei) 蒙的種植麵積大幅減少,市場供應趨緊,並且庫存量小,價(jia) 格也一路看漲。
長期來看,中藥材的價(jia) 格還會(hui) 持續上漲。中投證券中藥研究員餘(yu) 方升認為(wei) ,今年自然災害頻發,成本上漲,導致中藥材價(jia) 格節節攀升,另外,甲流和手足口病等疫情的相繼爆發、去年中藥飲片被納入基本藥物目錄以及中藥提取物出口需求不斷增長,這些都是藥材漲價(jia) 的重要因素。但他預測,入秋以後,許多中藥材開始產(chan) 新,價(jia) 格有望回落,但較往年仍會(hui) 保持高位水平。
遊資炒作成“幕後推手”
中國中藥協會(hui) 的相關(guan) 負責人稱,中藥材屬於(yu) 農(nong) 副產(chan) 品,價(jia) 格早已放開,隨行就市,所以炒作肯定是存在的。投機商在新一輪的藥材漲價(jia) 中的炒作作用不可小覷。
東(dong) 吳證券醫藥行業(ye) 研究員徐青表示,最近80%的中藥材價(jia) 格都上漲了一倍甚至更多,不隻是因為(wei) 水災、地震,同時還由於(yu) 原本投資樓市的一些遊資撤離,進入了中藥材市場進行炒作,這對中藥材市場影響很大。這些資金進來之後,足以壟斷一些藥材。這對於(yu) 炒客來說幾乎沒有什麽(me) 風險,主要看囤積藥材的成本高低。按照慣例來說,這些資金不會(hui) 長期停留在這個(ge) 市場,炒到一定高位,賺一倍或兩(liang) 倍的利潤就會(hui) 走。
但遊資炒作的危害性卻不可低估:人為(wei) 地降低藥材產(chan) 量,造成極大資源浪費;囤貨、待價(jia) 而沽,企業(ye) 和消費者卻最終成為(wei) 受害者。
中成藥會(hui) 否提價(jia)
從(cong) 上海一些中藥房的最新價(jia) 格來看,三七、黨(dang) 參等中藥飲片的價(jia) 格已經有了小幅提升,但中成藥的價(jia) 格保持穩定。
北京同仁堂[25.70 1.82%]藥房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一般大的藥企都有一定存貨,也有固定的藥材生產(chan) 基地,能夠應付一段時間。但是,原料價(jia) 格的波動會(hui) 很快傳(chuan) 遞到中藥成品行業(ye) ,零售市場的中成藥價(jia) 格出現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今年企業(ye) 成本上升較快,目前來看,隻有基本醫藥目錄以外的產(chan) 品才能小幅度提價(jia) ,包括一些獨家品種。”陝西一家海外上市的中藥企業(ye) 戰略主管這樣告訴上海證券報。
對大多數企業(ye) 來說,提高中成藥價(jia) 格的可能性很小。一位中藥上市公司董秘向記者透露,目前正在國家政策嚴(yan) 控藥價(jia) 的敏感期,企業(ye) 又怎會(hui) 頂風作案?隻能從(cong) 內(nei) 部抓管理,降成本,盡可能地減低企業(ye) 壓力。
在這種形勢下,藥企的成本壓力正逐步提升。上海海虹今辰藥業(ye) 市場部經理袁先生向記者表示,他們(men) 公司的主要產(chan) 品是板藍根,生產(chan) 原料均是板藍根的根部——為(wei) 了保質保量,隻能選用藥效最佳部位的根部,但這樣一來,價(jia) 格更貴,同時產(chan) 品價(jia) 格也沒有跟風漲價(jia) ,損失利潤已經在所難免。
此外,為(wei) 了應對成本壓力,一些資金實力比較強的中藥企業(ye) 已經選擇了跟中藥材農(nong) 戶合作,或自建藥材生產(chan) 基地。中投證券中藥研究員餘(yu) 方升表示,像康緣藥業(ye) [20.45 -0.34%]投資建設的金銀花GAP種植基地,已有1000畝(mu) 進入收獲期,企業(ye) 的成本壓力有望逐漸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