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是液晶電視庫存尚未消化,而另一方麵,國內(nei) 彩電廠家又不得不麵對液晶麵板價(jia) 格集體(ti) 下調所帶來的跌價(jia) 風險。
“32英寸液晶麵板4月份的價(jia) 格還是200多美元,到七八月已經下調到165美元,下調幅度超過17%。”一位國內(nei) 彩電廠家的高層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液晶麵板價(jia) 格下調並不局限於(yu) 32英寸這一規格,而是所有尺寸都在下調,“目前國內(nei) 彩電廠家的庫存壓力仍然很大,液晶麵板價(jia) 格的下調,讓國內(nei) 彩電庫存產(chan) 品的跌價(jia) 損失持續加大。”
該高層指出,國內(nei) 彩電廠家原本期望七八月能將庫存消化,但從(cong) 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並沒有想象中樂(le) 觀,“如果以50萬(wan) 台CCFL背光液晶電視庫存、平均每台230元的麵板跌價(jia) 損失計算,國內(nei) 每個(ge) 彩電廠家的跌價(jia) 損失將達到1.15億(yi) 元左右。因為(wei) 這部分庫存彩電的麵板基本上是4月份采購的,而這1.15億(yi) 元跌價(jia) 損失還不包括彩電廠家主動降價(jia) 所導致的虧(kui) 損。”
奧維谘詢(AVC)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內(nei) 銷彩電零售規模達到1949萬(wan) 台,同比僅(jin) 增長28%,與(yu) 年初的預期大打折扣。AVC副總經理金曉鋒指出,為(wei) 迎接上半年的市場旺季,今年初國內(nei) 彩電整機廠商紛紛加大了CCFL液晶麵板采購規模,為(wei) 旺季儲(chu) 備足夠庫存,但上半年市場的液晶電視需求規模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使得整機企業(ye) 最終的實際規模與(yu) 預期出現落差,導致CCFL液晶電視庫存升高。
昨日,創維數碼[5.56 -1.94%](00751.HK)、TCL多媒體(ti) [3.58 -3.76%](01070.HK)和康佳集團(000016.SZ)等國內(nei) 彩電廠家均向記者承認,麵臨(lin) 庫存和液晶麵板降價(jia) 所帶來的跌價(jia) 損失壓力,但上述廠家未透露虧(kui) 損麵到底有多大。
而美國正在發起的針對日韓及台灣地區液晶麵板巨頭的反壟斷訴訟,也反映出缺乏上遊資源掌控力的國內(nei) 彩電廠家所麵臨(lin) 的市場尷尬。
8月6日,美國紐約州檢察長指控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的麵板公司,聯合操縱價(jia) 格十年,要追究這項共謀造成的損害、民事懲罰,包括追回非法溢價(jia) 。此次被訴的液晶麵板生產(chan) 商包括友達光電、奇美電子、CMO、日立、夏普、東(dong) 芝、LG、三星等8大液晶麵板巨頭。
指控文件指出,這些企業(ye) 在十年間形成了一個(ge) 價(jia) 格壟斷體(ti) 係,控製了總額達700億(yi) 美元的市場和液晶麵板市場90%的份額。
此前已有美國司法部、歐盟貿易委員會(hui) 等對它們(men) 展開反壟斷調查,另外消息還稱,AT&T、摩托羅拉也都在美提出控訴。而包括LG、夏普和日立在內(nei) 的多家企業(ye) 已承認操縱價(jia) 格,並支付了超過8.6億(yi) 美元的罰金。
“除非大陸8.5代麵板線開始量產(chan) ,否則大陸彩電廠家根本無法根本改變上遊麵板價(jia) 格被壟斷操縱的命運。”上述國產(chan) 彩電廠家高層指出,這些麵板巨頭之所以積極參與(yu) 大陸8.5代麵板線項目,其實還是想主導這一產(chan) 業(ye) ,不想喪(sang) 失市場價(jia) 格的主導權。比如,三星之所以最近想參與(yu) 深圳8.5代麵板項目的主要原因是,三星在蘇州的7.5代麵板項目可能通過的幾率非常小,而LG、夏普、友達、奇美等麵板巨頭在大陸均已設好據點。
一位熟悉日韓麵板企業(ye) 的業(ye) 內(nei) 資深人士透露,目前TCL並不希望三星參與(yu) 到華星光電項目(深圳8.5代線項目主體(ti) ),一方麵TCL集團[4.01 0.25%]的增發已經實現,暫時沒有資金短缺之憂;另一方麵,華星光電項目中,LG和奇美都有一定程度的參與(yu) ,如果再加上三星,合作方太多,各方的利益很難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