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整合者”安博:如何消化24家並購項目?

  8月5日,安博教育集團(股票代碼:AMBO,以下簡稱“安博”)今日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1.07億(yi) 美元。這是繼新東(dong) 方,雙威教育,正保遠程教育,諾亞(ya) 舟,弘成教育之後又一家上市的中國教育培訓類企業(ye) 。

  安博首日開盤價(jia) 定為(wei) 10美元,取10-12美元定價(jia) 區間的下限。從(cong) 一開盤微漲之後一路下滑,收盤價(jia) 為(wei) 9.25美元,下挫7.5%。

  早在兩(liang) 年前,因為(wei) 金融危機,安博教育曾放棄過上市計劃,轉而向投資者募集1.03億(yi) 美元資金,創下曆史記錄。

  事實上,在安博實現IPO之前,總共進行了四輪融資,而在資本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安博的定位和商業(ye) 模式也同步進行了微調,在資本推動力和市場推動力的雙重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安博教育集團的獨特定位。

  在此之前,本報曾兩(liang) 次公開報道安博教育集團的相關(guan) 新聞(詳見2007年10月17日《教育業(ye) 私募最大單:5400萬(wan) 美元敲定安博教育》;2008年10月27日《整合者安博》);這幾年間,本報記者一直保持對安博集團的深度關(guan) 注,曾深入安博教育集團在昆山、大連的教育實訓基地,以及對安博集團收購的企業(ye) 進行多次采訪。

  招股說明書(shu) 顯示,從(cong) 2007年到2009年間,安博教育集團在多輪融資後展開的累計並購項目多達24項,與(yu) 此同時,從(cong) 2007年到2009年間,安博的收入分別為(wei) 3.2億(yi) 、5.1億(yi) 、9億(yi) 元,淨利潤分別為(wei) 3400萬(wan) 、6700萬(wan) 、1.4億(yi) 元。

  那麽(me) ,在安博的業(ye) 務和業(ye) 績成長中,並購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作為(wei) 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安博又如何整合和消化其所並購的如此眾(zhong) 多的企業(ye) ?

  四輪融資:教育界最大的私募如果回顧安博教育的融資記錄,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家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的公司。

  創始人黃勁在美國獲得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博士學位之後,在矽穀一家公司擔任工程師,當時她就在設計一款可以將教育程序化的軟件。

  2000年,黃勁靠這個(ge) 想法,募集了幾百萬(wan) 美元回國創業(ye) 。

  2003年,安博就開始銷售自主開發的學習(xi) 軟件,靠這些軟件一年後的安博實現正向現金流。

  黃勁在這個(ge) 時候第一次讓安博變軌,從(cong) 賣教育軟件轉向教育服務。

  為(wei) 此,黃勁啟動新一輪融資,吸引了思科,集富亞(ya) 洲和華威1000萬(wan) 美元的投資。而且通過此次融資,黃勁還將談判桌對麵代表思科的浦翠玲攏入安博旗下,後者成為(wei) 安博後幾輪融資和上市的主要參與(yu) 者。

  原本計劃在2008年上市的安博,準備在2007年公司已有規模的基礎上大規模跑馬圈地,啟動第三輪融資。

  根據招股說明書(shu) 顯示,2007年的安博已經有3.2億(yi) 的收入,淨利潤3400萬(wan) ,財務狀況非常好。

  這一輪有10多家PE和VC搶安博這個(ge) “香餑餑”,最後安博融得5400萬(wan) 美元,其中麥格理銀行集團主投2500萬(wan) 美元,其餘(yu) 2900萬(wan) 美元來自原股東(dong) 華威、思科及艾威基金

  募集這筆資金之後,安博馬不停蹄開始擴張,截至2008年10月,安博教育已經並購整合了分布在十個(ge) 省的十多家教育培訓機構。

  但安博這一年沒有按照原定計劃選擇上市,由於(yu) 經濟危機導致資本市場萎靡,安博選擇在這一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融資,向英聯、艾威基金以及麥格理銀行集團總計融資1.03億(yi) 美元。和今天上市的募資金額相比,頗為(wei) 接近。

  VC如何推動模式轉變從(cong) 創業(ye) 的最初期開始,安博隻是一家出售軟件產(chan) 品的教育技術公司,創業(ye) 十年間,安博在不同的階段,逐漸轉型,轉而成為(wei) 一家以終身教育為(wei) 目標的民辦教育集團,業(ye) 務專(zhuan) 注升學與(yu) 就業(ye) 市場。
簡而言之,2003年到2004年,安博從(cong) 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轉向提供教育服務。

  到2007年,安博隻專(zhuan) 注於(yu) 通過渠道向學校提供產(chan) 品服務,但不涉及並購學校。而且這些服務一旦銷售之後,安博不會(hui) 為(wei) 此負責。

  在2008年,安博開始收購並且運營12年學曆製學校、輔導中心和就業(ye) 培訓中心。這些被並購機構的學費、住宿費和教材費陸續成為(wei) 安博的新收入。安博在這些被並購的機構裏開始直接提供教育服務。

  同時,2008年安博為(wei) 一些分銷商提供內(nei) 部研發的軟件產(chan) 品,通過分銷商渠道出售的產(chan) 品,安博不會(hui) 為(wei) 那些學校提供後續服務。

  2009年,安博收購的12年學曆製學校、輔導中心和企業(ye) 培訓中心越來越多,甚至有兩(liang) 所大學。

  這一年,安博的軟件產(chan) 品完全交給分銷商。且在招股說明書(shu) 中,安博表示未來軟件產(chan) 品業(ye) 務會(hui) 占的比重越來越少。

  除了收購外,安博還在園區的培訓學校建設上發力,在昆山其投資建設了職業(ye) 教育實訓基地,2009年9月又與(yu) 大連政府合作開始建設大連軟件實訓基地,安博計劃一年能為(wei) 大連軟件園區提供一萬(wan) 名軟件人才。

  從(cong) 2008年開始,安博有23起並購,以及獲得一家學校長期的運營權,總計耗資14億(yi) 元。安博的收購名單中,有以GMAT等出國培訓著稱的北京博森培訓、以家教為(wei) 主業(ye) 的京翰教育等。

  2009年3月份,安博曾宣布,此後3年,將在全國建立5-8家園區型實訓基地,實現全國戰略布局。另外,安博計劃投入20億(yi) 元在全國建成30個(ge) 區域教育服務中心。

  截至上市為(wei) 止,安博教育集團的教育培訓機構網點及教育培訓平台,遍布31個(ge) 省份中30個(ge) 省份。

  並購雙刃劍毋庸置疑,並購推動了業(ye) 績大規模增長。據記者查詢計算,在2008年進行的10項收購和一項運營權陸續帶來3.3億(yi) 收入,而在2009年進行的13項收購帶來5.3億(yi) 收入。

  另一方麵,從(cong) 去年的一係列采訪中,安博高層都談到了並購後續整合的應對策略。

  2009年,安博也從(cong) 思科公司請來大中華區信息官古一思擔任安博首席技術官,幫助安博進行並購發展。

  原先安博的收購策略非常清晰,主要收購對象為(wei) 與(yu) 安博升學與(yu) 就業(ye) 高度關(guan) 聯的強勢品牌機構,區域前三名或者團隊非常優(you) 秀的企業(ye) ,而對於(yu) 一些非核心領域如幼兒(er) 園就非收購對象。

  “管理團隊是首要的,關(guan) 鍵是要理念與(yu) 安博一致,並且勤奮,如思科看這些細節就是要考慮團隊是否足夠好;如我們(men) 收購的一家北京培訓機構,我問他們(men) 的管理團隊周末有沒有休息,他們(men) 說十年以來節假日別人最閑的時候他們(men) 最忙,就是這樣的團隊是我們(men) 所看中的”,此前安博教育副總裁浦翠玲曾對本報表示。

  安博教育職教運營中心總經理黃貴洲此前曾告訴記者,安博並購之後一般會(hui) 給這些機構較強的資金支持,並且給予期權。

  所有細節都收錄在一本300多頁的並購流程中。黃勁告訴記者,安博的收購團隊有兩(liang) 本流程手冊(ce) ,一本為(wei) 收購手冊(ce) ,一本為(wei) 整合手冊(ce) ,前者主要是進行收購的評估如風險在哪裏、什麽(me) 價(jia) 格是合理的、前期是看有沒有違規等,後者則是收購後進行的一係列的安排,這裏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進行收購是為(wei) 了進行資源的整合,許多當地的培訓機構從(cong) 招生到內(nei) 容研發以及各種事務全部都要涉及,這是資源的一種浪費,而我們(men) 收購以後就讓他們(men) 專(zhuan) 注最擅長的招生工作,我們(men) 將好的內(nei) 容與(yu) 平台帶過去,這樣就可以使資源效應最大化”,此前安博教育總裁黃勁曾如此表示。

  收購後,安博將主要從(cong) 六個(ge) 方麵進行整合,首先是招生係統,提升市場宣傳(chuan) 的工作;然後是教學管理,再就是IT係統與(yu) 財務;而把這些聯係起來的是品牌。

  “如果許多被收購的當地教育培訓機構也很有名氣了,我們(men) 就會(hui) 采用聯合品牌的形式,發展當地品牌,共創全國品牌”,此前安博教育集團副總裁黃森磊曾對本報稱。

  通過收購,安博逐漸建立各地的省級區域中心,並以區域中心為(wei) 據點,向當地以及更下區域拓展,“未來希望每個(ge) 省都有區域的教育服務中心”,此前黃勁曾向本報表示。

  她的期望,就是安博未來五年內(nei) 能在升學與(yu) 就業(ye) 培訓領域做到第一名。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