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取現手續費升至4元,網銀轉賬費暴漲10倍,加收重置密碼費……本報率先關(guan) 注的銀行“手續費上漲”衝(chong) 擊波仍在蔓延。昨日有消息稱,目前銀監會(hui) 正加大力度對各家銀行3000多項收費進行檢查,“零鈔清點費”首當其衝(chong) ,成為(wei) “揪”出的違規收費項目之一,目前已被嚴(yan) 令叫停。記者則從(cong) 農(nong) 業(ye) 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行證實,這些銀行已於(yu) 6月初取消“零鈔清點費”。
“5月底引起公眾(zhong) 質疑之後,我們(men) 就沒有再收取零鈔清點費了。”農(nong) 業(ye) 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昨日向本報記者證實。農(nong) 行於(yu) 4月1日起麵向個(ge) 人征收零鈔清點費一事引發了不小的波瀾。按照農(nong) 行當時公布的收費標準,200枚(含)以下不收費;200枚以上每筆5元,每增加100枚加收1元。對於(yu) 停收的原因,農(nong) 行並未給出答複,隻稱“無論是開收還是停收,都是總行的統一要求,停收是否涉及監管層的要求我們(men) 也不知道。”農(nong) 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我們(men) 當初開收這一費用也是履行完正規的審批和公示程序的,不過停收則不需要經過公示程序,通知各網點即可。”
記者隨後在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處都得到了“6月初取消零鈔清點費”的答複。民生銀行的客服人員還對記者明確表示,民生銀行暫停收取“零鈔清點費”是“響應銀監會(hui) 和發改委的組織號召”,可見確實是在監管層的幹涉之下,這一飽受爭(zheng) 議的費用才得以叫停。
加上一直都沒有收取這一手續費的興(xing) 業(ye) 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以及未效仿農(nong) 行對個(ge) 人征收零鈔清點費的工行、建行、中行,對私“零鈔清點”已基本統一不收取手續費。
對公零鈔清點仍被收費
不過“零鈔清點費”在對公業(ye) 務上則仍被不少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所堅持。工行的客服人員就透露,工行在對公業(ye) 務上是收取“零鈔清點費”的,標準是100張(枚)以上收費,最低5元,每增加100張(枚)加收2元。據悉,工行的這一收費標準從(cong) 2007年5月即開始實施,“目前還沒收到停止收取的通知”。
在中行和建行,記者也被告知對公業(ye) 務的“零鈔清點費”沒有改變,隻是各家銀行的收費標準不一。中國銀行的起算標準是500張(枚),而建行則從(cong) 200張(枚)開始收費。
昨日的最新消息稱,目前銀監會(hui) 正加大力度對各家銀行3000多項收費進行檢查,“零鈔清點費”便是“揪”出的違規收費項目之一,目前已被嚴(yan) 令叫停。
此輪叫停令會(hui) 否令“零鈔清點費”徹底退出市場,目前仍有待觀察。但浦發銀行[14.43 -0.69%]的動作值得玩味,浦發銀行雖於(yu) 6月初與(yu) 農(nong) 行、民生、招行一道取消了對私“零鈔清點費”,但對公業(ye) 務的收費則仍在堅持,“500張(枚)及以上的對公業(ye) 務,我們(men) 是收取零鈔清點費的,最低4元,每增加300張(枚)加收1元。”浦發銀行證實。
清理工作進入實操階段
記者還從(cong) 各銀行了解到,在銀監會(hui) 發出要求各商業(ye) 銀行進一步規範服務收費行為(wei) 的通知後,銀行的自查和清理工作開始進入實操階段,“但要過幾天才能知道結果”,而各家銀行的廣州分行則表示,“正待總行的通知”。
有銀行業(ye) 人士透露,隨著工作的開展,一些違規項目的收費也會(hui) 在銀行完成自查和清理工作之後陸續停收。昨日就有消息稱廣發行已認為(wei) 此前確定的每月10元的打印賬單收費標準定價(jia) 過高,該行正研究降價(jia) 方案,但具體(ti) 降價(jia) 幅度還未確定。
不過專(zhuan) 家則對這些“想升就升,想降就降”的行為(wei) 提出了質疑。“國內(nei) 銀行很多收費都是憑感覺、拍腦袋,小銀行都是看大銀行怎麽(me) 定價(jia) ,然後追隨。實際上,銀行和公眾(zhong) 產(chan) 生矛盾,正是因為(wei) 銀行定價(jia) 主觀隨意性太強。”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ye) 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wei) ,銀行和公眾(zhong) 產(chan) 生矛盾,與(yu) 銀行業(ye) 競爭(zheng) 不充分、一些大銀行存在相對壟斷也有關(guan) 係,正因為(wei) 壟斷,它們(men) 才能夠把定價(jia) 的主觀意誌隨意施加。
郭田勇認為(wei) ,目前國內(nei) 銀行業(ye) 的產(chan) 品和服務價(jia) 格並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相比之下,國外大銀行在中間業(ye) 務上的定價(jia) 都有一套方法和模型,以後國內(nei) 銀行在定價(jia) 上應形成一套有效、合理的產(chan) 品定價(jia) 機製。同時,銀監會(hui) 、央行、國家發改委等監管部門也應該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對銀行收費價(jia) 格是否合理進行跟蹤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