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電子煙市場的大蛋糕,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7月28日,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美團運營主體(ti) 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新增零售煙草(含電子煙)業(ye) 務。美團隻是下遊零售端的入局者之一,在上遊生產(chan) 端的玩家則更多。
此前,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推出了小野電子煙、星座占卜類大號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與(yu) 黃太吉創始人赫暢也共同推出電子煙YOOZ。作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電子煙快速發展,但其行業(ye) 標準尚未形成定論,並催生了部分灰色產(chan) 業(ye) 鏈以及社會(hui) 問題,對“標準”和“法規”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蜂擁
7月28日消息,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美團運營主體(ti) 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發生變更,新增零售煙草(含電子煙)等業(ye) 務。美團經營範圍變更,這也意味著用戶未來也許可以在美團外賣上訂購電子煙。
鋪天蓋地的電子煙品牌以及越來越紅火的銷售,或許是美團增加該項業(ye) 務的題中之意。如今市麵上的電子煙品牌,不僅(jin) 有早先入局的美國電子煙巨頭Juul、加熱不燃燒卷煙IQOS,同時,也有煙草周邊老大ZIPPO。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已有RELX、VPO、山嵐、GIPPRO、EVOVE億(yi) 霧等多個(ge) 電子煙品牌進入市場。在天眼查上搜索“電子煙”顯示,已有20個(ge) 項目品牌和投資機構,同時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超過10萬(wan) 家。
此外,在電子煙行業(ye) ,也不乏一些與(yu) 類煙草行業(ye) 毫不相幹的企業(ye) 成為(wei) 跨界玩家。2019年初,羅永浩為(wei) “FLOW福祿換彈霧化煙”站台,隨後便推出了小野電子煙;蔡躍棟與(yu) 赫暢也共同推出電子煙YOOZ。
ZIPPO旗下電子煙品牌VAZO品牌總監施潤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去年9-10月,電子煙品牌蜂擁而至。這一現象也從(cong) 近五年的電子煙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中得到體(ti) 現。數據顯示,電子煙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一直呈增長狀態,2014-2018年,電子煙企業(ye) 分別增加85家、1122家、1502家、1834家及1170家,且今年仍在持續增加。
蛋糕
市場潛力大是諸多企業(ye) 蜂擁而至的原因。根據《2017年世界煙草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煙草報告》)數據,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達到120億(yi) 美元,其中海外市場占比94%;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子煙有望達到480億(yi) 美元的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速達到26%。
目前,中國電子煙滲透率不到1%,但我國煙民基數大,國內(nei) 電子煙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假設未來電子煙的滲透率達到10%,相應市場規模能夠達到千億(yi) 級別。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中國擁有煙民大約3.5億(yi) 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消費和生產(chan) 國,消費卷煙量占世界煙草市場44%。在此背景下,電子煙市場規模同樣很大,引來資本分享這塊鮮美的蛋糕。
市場潛力之外,電子煙豐(feng) 厚的利潤也被品牌和資本所看中。一位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一般一款市麵售價(jia) 299元的電子煙,一級經銷商拿貨價(jia) 120元,二級經銷商拿貨價(jia) 150元,三級經銷商180元。按此折算下來,一級經銷商可拿到約60%的利潤,二級經銷商也可獲利約50%;即使三級經銷商,也獲利不菲。
在一份過去一年內(nei) 國內(nei) 電子煙企業(ye) 融資情況的統計表中,大部分企業(ye) 均獲得了上千萬(wan) 元的融資,2018年8月完成A輪融資的IJOY愛卓依則,則拿到了高達3億(yi) 元的融資金額。而在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對於(yu) 電子煙更加熱衷,僅(jin) 今年上半年,融資總額就達到了10億(yi) 元,幾乎是去年電子煙領域全年的融資額。
“電子煙有利可圖是眾(zhong) 所周知的事情,不過,電子煙的成品率不高,市麵上部分電子煙以次充好,甚至有些電子煙並不能使用,隻是賺錢的工具。這不僅(jin) 帶偏了行業(ye) 發展,也極大地危害了人體(ti) 健康。”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稱。
監管
就在電子煙市場井噴式增長的同時,背後的健康和監管問題也日益凸顯。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近日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透露,國家衛健委正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進行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監管電子煙。在產(chan) 品廣告宣傳(chuan) 上,嚴(yan) 禁商家將電子煙宣傳(chuan) 為(wei) “戒煙神器”等。
“電子煙產(chan) 生的氣溶膠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而且對尼古丁等含量標識模糊容易導致吸煙者吸食過量,另外電子煙還存在爆炸、高溫燙傷(shang) 等風險。同時,電子煙的使用容易誘導青少年使用傳(chuan) 統煙草,加速吸煙者年輕化趨勢。因此,必須加強對電子煙的管控。”毛群安進一步解釋說。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天貓、京東(dong) 等購物平台看到,悅刻、魔笛、小野電子煙等電子煙品牌仍顯示為(wei) “戒煙神器”。在今年央視“3·15”晚會(hui) 上,電子煙也被曝光其危害性並不亞(ya) 於(yu) 燃燒型卷煙,隨後,“電子煙”的關(guan) 鍵詞一度被屏蔽。
上海衡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紅俊坦言,電子煙從(cong) 一開始宣傳(chuan) 的所謂“無毒無害”、“戒煙神器”等,到如今的“有毒有害產(chan) 品”,這一過程中不知不覺傷(shang) 害眾(zhong) 多“無知者”,但至今仍沒有研究可以證明電子煙有助於(yu) 戒煙,因為(wei) 市場宣傳(chuan) 的噱頭將許多非煙民變成了煙民,將許多“癮君子”變成了“雙重癮君子”,這是對普通群眾(zhong) 來說最大的傷(shang) 害。
世界衛生組織7月26日也發布報告,呼籲各國政府和消費者不要輕信煙草企業(ye) 關(guan) 於(yu) 電子煙等產(chan) 品的宣傳(chuan) 。報告說,所謂“電子煙危害小”等說法隻是煙草企業(ye) 的宣傳(chuan) 策略,應加強對電子煙市場的監管。
除了危害人體(ti) 健康,電子煙造成的公共安全問題也一度引發熱議。2018年7月底,北京地鐵10號線車廂內(nei) 一女子吸電子煙,被其他乘客勸阻時發生爭(zheng) 執;同月,一架由香港飛往大連的航班上,因副駕駛在駕駛艙內(nei) 吸電子煙而導致飛機急降7000米。鑒於(yu) 上述情況,目前已有地鐵、飛機、高鐵等公共交通工具限製了電子煙的使用,多個(ge) 城市也相繼出台了電子煙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
“在立法上,應當對電子煙的霧化器、煙嘴、煙油等產(chan) 品細節進行國家級的技術規範管製,還要對宣傳(chuan) 、銷售、購買(mai) 者年齡限製等方麵進行全麵的立法,慢慢讓電子煙市場趨於(yu) 有序健康的發展。”李紅俊稱。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hui) 官網看到,關(guan) 於(yu) 《電子煙》國家標準製定計劃的項目狀態已進入“正在批準”階段,有望在今年內(nei) 發布。“這意味著電子煙將‘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