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書(shu) 展27日熱熱鬧鬧地結束了。今年書(shu) 展吸引觀眾(zhong) 眼球的新鮮事不再僅(jin) 僅(jin) 是靚模嫩模們(men) 尺度清涼的寫(xie) 真集,首次開辟的“電子書(shu) 和數字出版”展區同樣出盡了風頭。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此次亮相電子書(shu) 和數字出版展區的有不下20家香港和內(nei) 地參展商。這些參展公司有的專(zhuan) 營電子閱讀器,有的從(cong) 事紙質書(shu) 電子化業(ye) 務,還有的則既開發網上電子書(shu) 店又開發閱讀器,可謂琳琅滿目。
電子書(shu) 商已經登上曆史舞台。
“香港的電子書(shu) 市場才剛剛開始,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明白什麽(me) 是電子書(shu) 。”首尚文化有限公司的市場推廣經理葉翠嫻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wei) 一家專(zhuan) 門從(cong) 事電子書(shu) 製作與(yu) 推廣的香港本土公司,首尚公司與(yu) 香港和台灣的多家出版商合作,負責將出版社推出的紙質書(shu) 做成電子版。
23日,蘋果公司ipads以“超低價(jia) ”登陸香港市場,無疑也讓葉翠嫻省卻了許多推廣費用,這些ipads的購買(mai) 者很可能就會(hui) 讀到首尚提供的電子書(shu) 。
這也讓業(ye) 界對電子書(shu) 市場更加有信心,他們(men) 認為(wei) ,ipads的魅力可能會(hui) 給香港數碼出版市場帶來一場新的變革。
“香港是緊緊跟隨世界先進技術發展的,ipads在香港的推出會(hui) 引領一個(ge) 新的潮流,加速電子出版革命的到來。”香港出版總會(hui) 會(hui) 長、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wan) 雄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
ipads催生新行當
首尚公司非常年輕,今年4月剛剛成立。不過葉翠嫻告訴記者,早在去年,他們(men) 就已經開始留意電子書(shu) 的發展。
“自去年底,蘋果公司將在今年年中於(yu) 香港正式發售ipads的消息一經公布,我們(men) 便認為(wei) 進入電子書(shu) 市場的時機已趨於(yu) 成熟。”葉翠嫻表示。
葉翠嫻透露,目前香港電子書(shu) 市場一個(ge) 普遍的做法,是在傳(chuan) 統圖書(shu) 和數字科技之間搭建起一個(ge) 平台,利用新穎的營銷模式推廣書(shu) 籍的閱讀。在這個(ge) 產(chan) 業(ye) 鏈中,首尚扮演的是一個(ge) 中間商的角色,產(chan) 業(ye) 鏈的兩(liang) 端分別是蘋果的Apple Store和多家出版社。
作為(wei) 中間商,首尚要做的是把經出版社許可的印刷書(shu) 做成電子版,然後再傳(chuan) 送到蘋果電腦公司旗下的Apple Store,供那些使用ipads、iphoness 以及iTouch的用戶下載閱讀。
“我們(men) 付給Apple Store一定的費用,使得我們(men) 的電子書(shu) 可以在它們(men) 的平台上發布。”葉翠嫻說。她透露,公司需要支付給Apple Store的費用大約占公司總收益的30%。
目前,首尚的合作夥(huo) 伴包括三聯書(shu) 店(香港)、中華書(shu) 局(香港)、圓方出版社、天地圖書(shu) 等大約20家出版商。“當然我們(men) 希望將來能有機會(hui) 和更多的內(nei) 地出版商交流和合作。”葉翠嫻說。
至於(yu) 公司與(yu) 出版社之間的合作模式,葉翠嫻告訴記者:“版權依舊是歸出版社所有的,我們(men) 隻是獲得出版社的準許把它們(men) 的書(shu) 做成電子版推廣開來而已。”她表示所獲收益公司和出版社之間會(hui) 有一個(ge) 分成,但她並不願意透露具體(ti) 的分成比例。
出版商覺醒
7月24日,首尚聯合其合作夥(huo) 伴舉(ju) 辦了一個(ge) 名為(wei) “電子閱讀日”的活動,推動了當天電子書(shu) 的單日下載量達到2500本。
記者接觸到的電子產(chan) 品參展商不少都表示,在書(shu) 展上賣出的產(chan) 品比平時多了好幾倍。
不過,如果傳(chuan) 統出版商不覺醒,電子書(shu) 商也就沒有了穿針引線的市場空間。
英國獨立出版顧問白德信在7月21日的亞(ya) 洲出版研討會(hui) 上斷言,全球印刷書(shu) 籍的發展在經過由1980年到2005年的黃金發展期後,現正被風頭正勁的電子書(shu) 取代優(you) 勢地位。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印刷書(shu) 籍的銷量下跌,而與(yu) 此同時,網上書(shu) 商亞(ya) 馬遜推出的Kindle電子閱讀器和蘋果ipads的流行卻推動美國的電子書(shu) 銷量直線上升。電子書(shu) 的興(xing) 起促進了美國出版業(ye) 供應鏈的整合,改變了市場的運作,將印刷書(shu) 籍推向邊緣化。類似的情況也在英國發生。
這也給香港的出版商們(men) 提了個(ge) 醒。為(wei) 應對全球數字化出版的趨勢,許多出版社開始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電子書(shu) 。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公布的相關(guan) 信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去年12月起至今已經推出了120種電子書(shu) 。其總經理蘇惠良認為(wei) ,iphoness和ipads的普及有助於(yu) 讓讀者形成手機閱讀的習(xi) 慣,所以公司應該抓住發展手機電子書(shu) 的時機。
天地圖書(shu) 推出了28種電子書(shu) 並在Apple Store的網絡平台上發售。天地圖書(shu) 的高級編輯陳婉君表示,公司今年會(hui) 和內(nei) 地電子閱讀器製造商漢王合作,利用它們(men) 的平台發售新書(shu) ,最新推出的有蔡瀾的20本散文集等。
香港三聯書(shu) 店近期也和首尚合作推出了兩(liang) 批電子書(shu) 。
香港三聯書(shu) 店副總編輯李安告訴本報記者,他們(men) 目前一般是推出一些散文、小說及漫畫等消閑類電子圖書(shu) ,而且是先出實體(ti) 書(shu) , 再出電子書(shu) 。不過將來也有可能兩(liang) 者同步出版。
期待非常規發展
首尚的投資者陳德姿認為(wei) ,香港人每天花在交通的時間多達兩(liang) 三個(ge) 小時,閱讀電子書(shu) 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因此,市場是有潛力可挖的。她透露公司承製並推出的電子書(shu) 很多已經暢銷香港,其中不少書(shu) 籍都“遠銷”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
“我們(men) 還是很看好香港電子書(shu) 的市場前景的,也相信今後公司的業(ye) 務量還會(hui) 有一個(ge) 大的增長。”葉翠嫻表示。
不過精明的港商們(men) 仍然不滿足。
陳萬(wan) 雄認為(wei) ,雖然香港目前的電子書(shu) 出版已經市場化,但尚處於(yu) 起步階段。
“現在香港的出版社(包括教科書(shu) 出版社)從(cong) 事電子書(shu) 出版的大約有一半,但是收益還不及總收益的五分之一。”他說。
他認為(wei) 香港太小,始終是世界潮流的跟隨者,而不是引領者。現在的電子書(shu) 市場機製沒有完善,缺乏一套成熟的運作機製,技術開發和硬件支撐都遠遠不及美國的水平。
“很多出版社其實是被動地應對數字出版趨勢的,被很多網絡公司牽著鼻子走,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參與(yu) 到數碼出版這個(ge) 進程中來。”陳萬(wan) 雄說。
他同時認為(wei) ,傳(chuan) 統印刷書(shu) 籍仍然占據主流地位,許多出版社出版電子書(shu) 充其量隻能作為(wei) 印刷書(shu) 的補充,而香港數字出版的進程需要一個(ge) 長期的過程,投入巨大的開發資金,這不是“三五年就能解決(jue) 的問題”。
或許時間並不需要這麽(me) 長。如今有了ipads、Kindle、漢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鏈想必會(hui) 迅速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