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歸來的國美最近動作不斷。繼7月底將500多家非上市門店注入上市公司之後,8月5日,高級副總裁李俊濤宣布出任,原牟貴先仍留任國美在線董事長。繼韓德鵬、高翔和牟貴先之後,李俊濤成為(wei) 兩(liang) 年內(nei) 國美電器第四任CEO。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何陽青則出任國美在線O,同時啟用兩(liang) 位老將,可見國美對電商的心態有多糾結,既重視,又不放心交給外來的和尚。
李俊濤告訴本刊,2015年國美在線沒有硬指標壓力,“我的是2017年做到600億(yi) ,等於(yu) 再造一個(ge) 國美。到時候就不是線上業(ye) 務注入上市公司,而是國美在線要了。”2014年國美電器的營業(ye) 收入也不過600億(yi) 元,國美在線如果能做到600億(yi) 確實可以分庭抗禮。短短兩(liang) 年不到,要實現十幾倍增長,難度恐怕比扭虧(kui) 為(wei) 盈還要大。
錯過
在外界看來,國美在線曾經是距離國美最近的風口,但卻一直沒飛起來。7月26日,國美電器發布公告稱,將以112.68億(yi) 港元的交易總對價(jia) 將控股股東(dong) 黃光裕家族全資持有的578家非上市門店注入上市公司,由此國美電器門店總數上升至1700多家。大股東(dong) 黃光裕家族全數行使認股權的最終持股量將由32.43%升至55.34%,實現絕對控製。
國美並未完全實現二合一。國美電器CFO方巍說,國美在線並未參與(yu) 到本次整合中,除了60%股份為(wei) 國美電器持有外,還有40%股份在母公司手中。“目前線上業(ye) 務的估值基本為(wei) 零,而且還在虧(kui) 損,注入上市公司反而會(hui) 攤薄盈利。”方巍解釋說。
但資本市場對線上業(ye) 務的看重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體(ti) 店,公告後國美股價(jia) 不升反降,當日下跌13%。方巍告訴本刊,國美電器已經連續10個(ge) 月業(ye) 績實現逆市增長,1.5港幣左右的股價(jia) 不能反映國美價(jia) 值。
在投資者眼中,如今代表零售業(ye) 未來的,已不是國美。
國美曾有機會(hui) 改變這一切,早在2012年收購庫巴時國美已經進入了電商,但定位不清,雙品牌運作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同床異夢,2014年又轉過頭來整合庫巴,這一拖就給了對手寶貴時間,幾乎是坐等做大。到2014年,京東(dong) 營收已超過2000億(yi) ,阿裏係就更加龐大。國美對電商從(cong) 攻勢轉成了守勢,從(cong) 領頭羊成了追趕者。
追趕
李俊濤最擅長的不是追趕,是進攻。李俊濤說,過去的國美在線太慢,太保守了,“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接下來我們(men) 要發動強有力的進攻”。
身為(wei) 黃光裕的潮汕老鄉(xiang) ,李俊濤1989年就跟隨黃光裕從(cong) 一間電器鋪起家白手打天下,此後一直是黃光裕心腹愛將。李俊濤長期主管采銷業(ye) 務,業(ye) 內(nei) 人稱“小李飛刀”,在供應商圈內(nei) 人脈深厚,他作為(wei) CEO亮相當天就有、海爾和的渠道高層前來捧場。
李俊濤的風格簡單粗暴,新官上任第一個(ge) 動作就是特價(jia) 促銷。8月國美在線上48吋平板電視賣2399元,58吋賣到3899元,充分顯示出千億(yi) 大戶的砍價(jia) 底氣。李俊濤還拿出100公斤黃金天天抽金條,小山式的一桌金條堆出來,很能刺激人。
李俊濤告訴本刊,他到國美在線的第一件事是整合與(yu) 線下門店的采銷業(ye) 務,打通供應鏈。包括重新搭建信息平台,強化二、三級市場,利用428個(ge) 物流和倉(cang) 儲(chu) 中心提升小件產(chan) 品的配送。李俊濤還將在國美在線啟動和過去不同的業(ye) 績考核和激勵製度,全麵提速。
他坦言,國美在線動作太慢:“再不加速,和對手的差距會(hui) 越拉越大。”據統計,目前京東(dong) 在一線城市家電零售市場份額已經占到三分之一,在家電網購市場超過60%,而國美的這兩(liang) 個(ge) 數字分別為(wei) 20%和2%。國美在線正在拚命追趕,2015年第一季度國美在線業(ye) 績增長了107%,移動端訪問量增長了400%,但無奈基數太小,與(yu) 對手的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國美線下門店商品SKU數已經有50萬(wan) ,其中很多商品還沒有上網,國美在線首先要把這50萬(wan) SKU全部搬到網上。目前國美在線的SKU數在80萬(wan) 左右,而天貓、京東(dong) 都在數千萬(wan) 級,對於(yu) 一貫堅持立足家電的國美來說,這個(ge) 落差是不可接受的。
李俊濤說,線上肯定要把家電和3C品類繼續做大,更重要的是加強差異化商品的經營。國美電器CFO方巍透露,目前國美線下門店的差異化商品比例達到32%,而在線上這一數字隻有15%左右,“所謂差異化商品包括包銷、買(mai) 斷、定製商品等等,這是國美區別於(yu) 其他平台的重要優(you) 勢。”
合作
國美想做的還有很多,比如建立“國美雲(yun) ”,向第三方開放,做全品類電商平台。比如社區O2O業(ye) 務,以旗艦店為(wei) 龍頭覆蓋3到5公裏內(nei) 的社區,提供家電售後等上門服務。比如跨境電商和互聯網金融。據方巍透露,國美已經在香港成立了海外購子公司,專(zhuan) 門運營跨境電商,第一步是在日本成立日本公司,將日係小家電輸入國美日本館,下一步還將建立韓國館和法國館。方巍稱:“跨境電商我們(men) 的合作夥(huo) 伴是優(you) 傳(chuan) ,他們(men) 是專(zhuan) 業(ye) 的供應鏈公司。”
最流行的社交電商國美也在嚐試,推出6個(ge) 月的微店目前已經有3萬(wan) 家,銷售收入5億(yi) 元左右,平均客單價(jia) 在1000元左右,方巍說比預想中還要高些。
除了電商,國美還在謀劃智能家居。李俊濤的新名片上除了國美在線CEO,還有國美控股集團智能家居和家電製造板塊總裁。國美早就有自有品牌的嚐試,不過一直未成氣候,在新的智能硬件時代,借助強大渠道,以ODM模式進入硬件市場會(hui) 是新的機會(hui) 。據李俊濤透露,目前國美已經從(cong) 海爾挖來了智能家居領域的高管,要做國美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包括手機在內(nei) ,我們(men) 都有可能進入”。
對零售國美是內(nei) 行,但在硬件上國美是外行,合作夥(huo) 伴必不可少。包括家電以外的品類和跨境電商也是全新的領域。
智能硬件,開放與(yu) 合作,這不正是3個(ge) 月前我寫(xie) 的“黃光裕出來後,首先會(hui) 做這三件事”中提到的最後一件嗎?
附:黃光裕出來後,首先會(hui) 做這三件事
文_ 本刊記者 黃燕
5月14日,“黃光裕概念股”、中關(guan) 村、山東(dong) 金泰全部漲停,港股國美電器漲幅超過5%,國美電器股價(jia) 曾長期徘徊在1港幣,但從(cong) 4月開始連續上漲到目前的2.4港幣,累計漲幅達到114%。
一切都源於(yu) 一則持續發酵的消息,黃光裕將於(yu) 本月提前出獄。其實黃光裕將於(yu) 2015年中提前出獄的消息從(cong) 去年就開始流傳(chuan) ,難以想象這輪股價(jia) 上漲幕後沒有推手,僅(jin) 國美電器一支股票的漲幅就讓黃光裕家族身價(jia) 暴增70億(yi) 港幣,大股東(dong) 黃氏家族目前持有國美電器32.4%股權。
這就是黃光裕為(wei) 投入戰鬥準備的子彈。
子彈已經上膛,槍往哪裏打?
第一戰:金融
房地產(chan) 早已是過去式,家電連鎖也江河日下,黃光裕新的戰場,是金融。這是一個(ge) 擠滿了競爭(zheng) 者,但還未有一家領導企業(ye) 的初創市場,互聯網金融更是魚龍混雜。亂(luan) 中求勝、火中取栗,本來就是黃光裕最擅長的事。
其實國美已經為(wei) 進軍(jun) 金融搭建好了平台。2015年1月,國美控股集團金融業(ye) 務板塊落戶天津開發區,涵蓋了國美金控投資有限公司、財務公司、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和小額貸款公司,總投資近15億(yi) 元。其中的核心是國美金控公司,由它投資下麵的若幹子公司,國美金控注冊(ce) 資本5億(yi) 元,由國美控股集團100%出資,目前由黃光裕的妹妹黃秀虹掌控。
此前一年,國美已經在金融領域做了一連串布局,2014年國美進入黃金電商,與(yu) 諾安基金合作推出了互聯網金融產(chan) 品“美盈寶”,2014年11月國美宣布斥資19億(yi) 元入股徽商銀行,持股5.41%,但這一認購未能通過證監會(hui) 審批,於(yu) 2015年2月宣告終止。不過這對黃光裕來說不是問題,國內(nei) 未上市銀行這麽(me) 多,再找一家並不難。
國美在金融上的一連串動作,背後的操盤手正是黃光裕的妻子、國美集團戰略決(jue) 策委員會(hui) 主席。以國美係多年來積累的客戶資源,黃光裕操控資本的能力,做金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黃光裕對金融或許缺乏業(ye) 務理解,不如出身銀行的杜鵑熟悉,但在戰略和方向上,沒有人比他更有眼光,國美的下一個(ge) 十年怎麽(me) 走,將取決(jue) 於(yu) 金融這一仗能否打響。
第二戰:電商
以黃光裕的聰明才智,不會(hui) 看不出國美這幾年江河日下,別人在大舉(ju) 擴張,國美卻在挨打,與(yu) 對手的差距不斷拉大。2014年國美電器營收603億(yi) 元,而同期京東(dong) 交易額為(wei) 2602億(yi) 元,蘇寧營業(ye) 收入1090億(yi) 元,即使加上非上市門店,國美與(yu) 對手的差距也在越拉越大。2014年國美的盈利能力得到明顯改善,12.8淨利潤同比增長43%,但是這是用戰略收縮換來的,當別人都在瘋狂做電商、下沉O2O時,國美幾乎是退出了戰場。
2014年,京東(dong) 在一線城市家電零售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0%,全國市場份額三分之一,國美在線上份額隻有1.7%。零售大佬換成了和劉強東(dong) 。當年同時代那批人老的老,走的走,隻有還在苦苦追趕。江湖,已不是那個(ge) 江湖。
以黃光裕的個(ge) 性,絕不甘心就此放棄老本行,必然會(hui) 重新殺入電商,用收購,用價(jia) 格戰,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打擊對手,拿回原本的市場份額。
燒錢,挖人,這些都難不住黃光裕,怕的是戰略搖擺不定。其實早在2012年收購庫巴,時國美有機會(hui) 搶先布局,但定位不清,雙品牌運作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同床異夢,2014年又轉過頭來整合庫巴,這一拖就給了對手寶貴時間,幾乎是坐等京東(dong) 做大。此時國美對電商的定位從(cong) 攻勢轉成了守勢,一切為(wei) 利潤服務,要拿出足夠好看的財報向大股東(dong) 交代。
現在黃光裕出來了,隻要他下決(jue) 心殺進電商,還愁不見血嗎?
第三戰:結盟
其實黃光裕的風格更像是獨狼,國美行走江湖這麽(me) 多年,隻有收購,沒有結盟。當年和曾經惺惺相惜,最後也是一山不容二虎。但是如今這個(ge) 時代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天下,行走江湖,沒有幾個(ge) 小夥(huo) 伴撐腰怎麽(me) 當老大?阿裏、都深明此理,平台做大了就要向硬件、物流、金融領域延伸,連京東(dong) 都在眾(zhong) 籌做智能硬件,相比之下,國美就顯得形單影隻。
如果黃老板在裏麵消息真的那麽(me) 靈通,一定看到外界都在合作、結盟,互聯網公司和製造商已經拉起手來,渠道商再不加入其中,找到自己的價(jia) 值和位置,未來地位岌岌可危。
國美在業(ye) 界20多年,手裏有這麽(me) 多供應商資源,難道就隻能簽簽大單?製造商們(men) 都迫切希望拿到消費者數據,誰買(mai) 了,誰在用,用得怎麽(me) 樣,這些國美手上都有,完全可以以此為(wei) 接口和製造商合作。把供應商變成合作夥(huo) 伴,幹點除了賣產(chan) 品更有意思的事情,國美的價(jia) 值絕不隻是銷售額。
現在智能硬件商多如牛毛,創業(ye) 公司那麽(me) 多,生產(chan) 出來產(chan) 品往哪賣?別隻讓京東(dong) 、蘇寧衝(chong) 在前麵,國美可以主動出擊做個(ge) 定製頻道,看準機會(hui) 甚至可以收購幾家,反正黃老板一旦出來股價(jia) 秒拉十幾個(ge) 漲停,不愁沒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