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三星蘋果開始疲軟 國產手機正迎來分化?

必須看到的是,國產(chan) 高端機並未很好地搶占三星、HTC丟(diu) 失的市場,這部分市場大部分被蘋果占據。國產(chan) 手機的高端之旅依舊長路漫漫。


鈦媒體(ti) 注:國內(nei) 手機市場雖然呈現出了膠著戰的態勢,但從(cong) 市場總體(ti) 格局來看,已然步入了衰退時期。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3.89億(yi) 台,相比2013年的4.23億(yi) 台下降了8.2%。

、壟斷高端,華為(wei) 、小米兩(liang) 雄爭(zheng) 霸,樂(le) 視、一加、錘子等領先廠商又紛紛加入戰局。市場規模縮減的同時,玩家又越來越多,狼多肉少,蛋糕怎麽(me) 分成為(wei) 了各家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具體(ti) 內(nei) 容來看鈦媒體(ti) 作者吳俊宇的分析:

市場的血海競爭(zheng) 愈演愈烈,2015年年中之際,各家旗艦新品齊發,發布會(hui) 一場連著一場,這個(ge) 7、8月份幾乎成為(wei) 了國內(nei) 手機市場最熱鬧的一年。

手機圈的大戰打得火熱,各家獨立分析谘詢機構的數據也呼之欲出。Canalys公司最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在華銷量從(cong) 第一下滑至第三,國產(chan) 手機則戰績輝煌。小米以15.9%的市場份額雄居榜首,華為(wei) 以15.7%的成績緊隨其後,第四和第五分別是三星和vivo。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司的數據佐證了 Canalys 的絕大部分結論。國內(nei) 市場五強坐席排列分別為(wei) 小米(15.8%)、華為(wei) (15.4%)、蘋果(12.2%)、vivo(8.1%)、三星位列第五。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zheng) 的白熱化,巨頭間的力量對比也發生了微妙改變。國內(nei) 手機市場從(cong) 未出現過如此膠著的局麵。然而,國內(nei) 手機圈惡性競爭(zheng) 頻頻,膠著戰的背後正在迎來分化。

高端市場:國際巨頭疲軟,國產(chan) 手機覬覦

高端市場素來是國際巨頭把持的禁區,國產(chan) 手機過去往往在2000元價(jia) 位廝殺,麵對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幾乎無力企及。但在2015年的國內(nei) 手機市場,以三星、HTC為(wei) 代表的國際巨頭呈現出了態勢,而小米、華為(wei) 、中興(xing) 等廠商紛紛試水3000元市場,為(wei) 國產(chan) 手機高端路線探索道路。

國產(chan) 手機覬覦高端市場由多方麵因素造成。上文兩(liang) 家分析公司表示,蘋果雙旗艦iphoness 6和iphoness 6 Plus上市已久,在長達近一年的競爭(zheng) 中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而三星寄予厚望的旗艦機S6和 S6 Edge正麵臨(lin) 著先盛後衰的局麵。

日經新聞7月14日報導,日本某電子廠商負責人表示,大客戶三星電子旗艦機 S6 銷售不振,初期的訂單雖然火爆,但之後的訂單量卻急速萎縮至低於(yu) 原先預估。7月30日,三星稱手機部門正麵臨(lin) 嚴(yan) 峻的挑戰,準備“調整”的售價(jia) ,以“保持”兩(liang) 款機型的銷售動力。

與(yu) 三星同病相憐的HTC同樣迎來了旗艦價(jia) 格跳水的慘痛局麵。HTC近期的境遇可謂“水深火熱”,市值連連縮水,旗下旗艦手機HTC One M9銷量令人失望,庫存仍有上百萬(wan) 台。為(wei) 了改善財務狀況,HTC One M9竟跳水千元。

與(yu) 國際巨頭的疲軟相對應的則是國產(chan) 廠商頻頻試水高端市場。為(wei) 提升品牌溢價(jia) 、破解盈利難題。華為(wei) 、中興(xing) 、小米三家在2015年均推出了自家3000元價(jia) 位的旗艦機。小米在今年年初擁抱中高端市場,通過發布小米Note來改變屌絲(si) 形象,華為(wei) 則是把P8發布會(hui) 搬到了倫(lun) 敦,中興(xing) 則在今年7月在美國發布天機Axon隨後出口轉內(nei) 銷,將發布會(hui) 搬回國內(nei) 。然而必須看到的是,國產(chan) 高端機並未很好地搶占三星、HTC丟(diu) 失的市場,這部分市場大部分被蘋果占據。國產(chan) 手機的高端之旅依舊長路漫漫。

低端市場:小米榮耀稱雄,魅族大神崛起

今年以來眾(zhong) 多國產(chan) 手機廠商發力千元機市場,競爭(zheng) 愈發激烈的同時,出色的性價(jia) 比優(you) 勢以及設計成為(wei) 市場主導。大趨勢之下國內(nei) 低端手機市場依舊呈現出了小米、榮耀兩(liang) 強稱雄,魅族、大神等品牌百花齊放的態勢。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15年2季度,小米憑借著成功的兩(liang) 步棋重新拿回杆位。小米Note手機以及新的599 元的紅米2是該季度最暢銷的兩(liang) 款設備。與(yu) 此同時,榮耀係列低端機榮耀4A,與(yu) 榮耀4C、榮耀4X形成了產(chan) 品矩陣,鞏固了在千元機市場的優(you) 勢。

值得注意的是,魅族和大神在低端市場同樣戰績頗豐(feng) 。魅族千元機憑借良好的外觀設計成為(wei) 了低端機市場的又一選擇。魅族今年發布的低端機魅藍note2單月銷量突破120萬(wan) 台,魅藍手機5個(ge) 月銷量突破了500萬(wan) 。隨著360控股大神後,逐步確定了大神低端化思路。大神F1降價(jia) 399元,大神Note3千元竟帶有指紋識別,兩(liang) 款低端機同樣給市場帶來了衝(chong) 擊。

國產(chan) 極端機把“性價(jia) 比”的概念發揮到了極致,原本的千元機市場正在向百元機市場下探。雖然消費者享受到了價(jia) 格優(you) 惠,但各家產(chan) 品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甚至是賠本賺吆喝,極大地製約著企業(ye) 長久發展。以大神F1為(wei) 例,399元售價(jia) 甚至比成本價(jia) 還要低50元。如此惡劣的競爭(zheng) 環境中,國產(chan) 低端機正在遭遇“有量無利”的怪圈。

中端市場:各家連連失守,壓低價(jia) 格紅線

千元機市場正在向百元機下探,這樣的局麵同樣蔓延到了原本各家默契堅守的2000元檔位。今年4月,國產(chan) 手機2000元檔位出現鬆動跡象,魅族率先降價(jia) ,小米、榮耀、一加等中端機價(jia) 格紛紛下探到1500元左右價(jia) 位,帶了了國產(chan) 中端機市場的集體(ti) 跳水。

中端市場鬆動帶來的影響在“黃牛黨(dang) ”群體(ti) 中可見一斑。一位資深“黃牛”向筆者透露,今年不同往日,原本輕輕鬆鬆就月入萬(wan) 元日子早已已一去不複返。以前靠小米就能賺得盆滿缽盈,現在小米、榮耀、魅族三家並駕駕齊驅仍然沒有改變收入下滑的局麵。而這其中最大的根源則在於(yu) 2000元檔位紛紛下探至1500元。

該“黃牛”甚至表示,今年降價(jia) 速度超出預期,原本的降價(jia) 周期提前了4個(ge) 月左右。圈內(nei) 部分朋友由於(yu) 誤判降價(jia) 周期,大量囤積米4、魅族MX4、榮耀6等中端機導致血本無歸,如今隻能低價(jia) 賤賣,“前段時間1號店上1299元的小米4正是黃牛渠道放出的庫存機”。而他目前基本不觸碰中端機型,手中的單子基本都是熱門千元機,雖然利潤不高,但“風險較小,旱澇保收”。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此次中端市場價(jia) 格失守很大程度是由樂(le) 視超級手機的定價(jia) 策略帶來的市場連鎖反應。這一說法在“黃牛黨(dang) ”群體(ti) 中得到了普遍認可。

生態成噱頭,價(jia) 格競爭(zheng) 加劇惡性循環

今年4月樂(le) 視打著“讓用戶變得更聰明、更理性,不為(wei) 硬件溢價(jia) 買(mai) 單”的旗號,公布手機BOM(物料清單)價(jia) 格”。這一做法被業(ye) 界普遍吐槽為(wei) “不守規矩,扒了市場底褲”。

對於(yu) 樂(le) 視這一做法,甚至在微博上暗示稱,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zheng) 非常激烈,而且個(ge) 別廠商正在加劇這種競爭(zheng) 。“有些競爭(zheng) 對手不合理地出牌,把供貨清單公布出來打市場,這些不理性的做法,其實是讓競爭(zheng) 更加劇烈。”楊元慶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是中國手機市場上,新進入手機市場的樂(le) 視是首家公布手機BOM(物料清單)價(jia) 格的廠商。

樂(le) 視這樣打著成本價(jia) 銷售手機的企業(ye) 幾乎都是以“生態之名行資本之實”。所謂的“靠生態盈利”實際上隻是一種噱頭,更多的還是憑借低價(jia) 攪局手機市場。這種“周瑜打黃蓋”的模式無可厚非,但這種做法會(hui) 使得國產(chan) 手機長期處於(yu) 價(jia) 格戰的泥淖之中,缺乏品牌溢價(jia) 的價(jia) 值驅動。長此以往將,國產(chan) 廠商將極大地削弱相創新熱情。

而在樂(le) 視之前,小米同樣是鼓吹“生態盈利”的企業(ye) 。小米曾企圖構建MIUI生態鏈,通過其中的圖書(shu) 、應用、壁紙、主題商店、遊戲中心、雲(yun) 儲(chu) 存服務進行盈利。但在去年年中開始,小米逐漸放棄了所謂的MIUI生態的說法,更多地轉向生態鏈硬件創業(ye) 企業(ye) ,尋求新的盈利點。

膠著戰之年,國產(chan) 廠商如何應對?

國內(nei) 手機市場雖然呈現出了膠著戰的態勢,但從(cong) 市場總體(ti) 格局來看,已然步入了衰退時期。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3.89億(yi) 台,相比2013年的4.23億(yi) 台下降了8.2%。

蘋果、三星壟斷高端,華為(wei) 、小米兩(liang) 雄爭(zheng) 霸,樂(le) 視、一加、錘子等領先廠商又紛紛加入戰局。市場規模縮減的同時,玩家又越來越多,狼多肉少,蛋糕怎麽(me) 分成為(wei) 了各家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

麵臨(lin) 市場變局,各家正在分化,生態轉型、渠道轉型、進軍(jun) 海外成為(wei) 了普遍的做法。小米生態鏈企業(ye) 成為(wei) 業(ye) 務擴張彌補利潤的渠道,魅族在阿裏投資後同樣尋求生態布局;華為(wei) 、中興(xing) 則在進軍(jun) 高端,提升品牌溢價(jia) 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樂(le) 視、奇酷作為(wei) 新晉廠商紛紛牽手酷派,謀求渠道合作;一加、vivo、OPPO則進軍(jun) 海外,實現牆裏開花牆外香。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國內(nei) 手機市場分化,各家應對策略雖然各不相同,但可以預見的是,國內(nei) 手機市場短跑健將不會(hui) 笑到最後,小步快跑才是正途。這一場大變局之中,勝者不是王者,剩者才是王者。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