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萬達商業曬財報:上半年租金收入70億

有中國商業(ye) 地產(chan) “教父”之稱的萬(wan) 達掌舵人王健林,正在探索業(ye) 務多元化和轉型之路上疾行。

7月11日,萬(wan) 達集團曬出2015年上半年成績單,[注冊(ce) 開曼公司] 萬(wan) 達集團上半年總收入同比增長18%,預計全年同比增長逾20%,多項業(ye) 績指標均實現穩步增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萬(wan) 達商業(ye) 總收入734.1億(yi) 元,同比增速12%,其中租金收入70.2億(yi) 元,同比增長33.3%。

萬(wan) 達集團內(nei) 部人士表示,租金收入的增速遠超整體(ti) 收入增速,意味著萬(wan) 達商業(ye) 租金收益占利潤的比重快速上升。未來一兩(liang) 年內(nei) ,萬(wan) 達商業(ye) 租金收益有望超過利潤的50%,成為(wei) 利潤的主要來源。下半年,萬(wan) 達將發起6起並購。

租金收入成“新引擎”

萬(wan) 達商業(ye) 作為(wei) 萬(wan) 達集團在港上市的商業(ye) 地產(chan) 板塊的主要資本平台,2014年新增持有物業(ye) 麵積452.7萬(wan) 平方米,累計持有物業(ye) 麵積2156.6萬(wan) 平方米,同比增長26.5%。

萬(wan) 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強調,上述數字隻是萬(wan) 達商業(ye) 地產(chan) 公司持有的物業(ye) 麵積,沒包括集團持有的物業(ye) 麵積。也就是說,萬(wan) 達集團旗下還有部分商業(ye) 持有麵積還未裝入萬(wan) 達商業(ye) 這個(ge) 平台。

對於(yu) 商業(ye) 地產(chan) 的持有模式,王健林曾談到,百年老店要自持物業(ye) ,不能隻做開發商。實際上,像九龍倉(cang) 、恒隆地產(chan) 、太古地產(chan) 等港資房企,一直是持有型商業(ye) 的先驅,一度成為(wei) 萬(wan) 達趕超的對象。

萬(wan) 達商業(ye) 董事長丁本錫在去年年報中說,從(cong) 物業(ye) 規模來看,萬(wan) 達商業(ye) 已躋身全球最大的不動產(chan) 企業(ye) 之列,物業(ye) 租賃及商業(ye) 管理業(ye) 務毛利率及對利潤的貢獻進一步提升,使萬(wan) 達商業(ye) 足以抵禦房地產(chan) 業(ye) 的周期性波動風險。

今年上半年,萬(wan) 達商業(ye) 實現收入734.1億(yi) 元,完成上半年計劃的101%,同比增長12%。其中,實現租金收入70.2億(yi) 元,完成上半年計劃的102%,同比增長33.3%。萬(wan) 達集團強調,上半年萬(wan) 達商業(ye) 租金收繳率為(wei) 100%,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平。

在萬(wan) 達集團內(nei) 部人士看來,租金增速遠超收入增速,意味著萬(wan) 達商業(ye) 租金收益占利潤的比重快速上升。“未來一兩(liang) 年內(nei) ,萬(wan) 達商業(ye) 租金收益就有望超過利潤的50%,成為(wei) 利潤的主要來源,萬(wan) 達商業(ye) 也將實現從(cong) 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向服務型企業(ye) 的轉變。”

第一太平戴維斯相關(guan) 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中國內(nei) 地的商業(ye) 地產(chan) 項目偏重於(yu) 物業(ye) 銷售,但該模式已遇到發展瓶頸,很多城市的商業(ye) 地產(chan) 已陷入結構性過剩,銷售壓力大,對房企資金鏈是一個(ge) 考驗。而持有型物業(ye) 的回報率則相對穩定可持續,但需要長期培育。

實際上,支撐萬(wan) 達商業(ye) 快速崛起的是遍布全國、從(cong) 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的上百個(ge) 萬(wan) 達廣場,如其對外宣稱的“萬(wan) 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無論從(cong) 口岸,還是開發、持有成本上,很多房企都難以趕超。

萬(wan) 達集團披露,在消費市場不景氣和線上消費衝(chong) 擊下,今年上半年萬(wan) 達廣場客流9.24億(yi) 人次,同比增長27.8%,預計全年客流突破20億(yi) 人次。

將轉型服務型企業(ye)

今年上半年,萬(wan) 達集團累計投入150多億(yi) 元,先後並購了瑞士盈方體(ti) 育傳(chuan) 媒集團、澳大利亞(ya) HOYTS院線等企業(ye) ,投資入股馬德裏競技足球俱樂(le) 部、同程旅遊等企業(ye) 。

早在2012年,萬(wan) 達集團以26億(yi) 美元並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外界曾認為(wei) 這是一樁賠本買(mai) 賣,但隨著1年後AMC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萬(wan) 達集團賺得盆滿缽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海內(nei) 外並購力度加大,萬(wan) 達商業(ye) 的版圖也越來越大,嚐到甜頭的王健林對並購的興(xing) 趣越發濃厚。

萬(wan) 達集團稱,2015年下半年公司將加大並購步伐,完成國外3家、國內(nei) 3家大型企業(ye) 並購,同時推進海外企業(ye) 業(ye) 務在中國落地。

王健林解釋說,萬(wan) 達加大國內(nei) 外並購步伐,一是為(wei) 了占有稀缺資源,因為(wei) 國外文化、金融等產(chan) 業(ye) 資源,特別是上遊核心資源,基本被歐美公司瓜分,隻有通過並購才能得到;二是為(wei) 了快速做大企業(ye) 規模;三是借此進一步調整公司的產(chan) 業(ye) 結構,萬(wan) 達的文化、金融、體(ti) 育產(chan) 業(ye) 都是靠並購發展做大的。

尤其是在金融業(ye) 務上,[注冊(ce) 馬紹爾公司]萬(wan) 達借助上海自貿區和快錢公司P2P平台,發起了國內(nei) 首個(ge) 商業(ye) 地產(chan) 互聯網眾(zhong) 籌產(chan) 品“穩賺1號”,投資標的為(wei) 萬(wan) 達商業(ye) 地產(chan) 2015年新開工且在2016年開業(ye) 的,隻租不售的國內(nei) 城市商業(ye) 廣場項目,這被萬(wan) 達視作商業(ye) 輕資產(chan) 轉型的重要嚐試。

另據《證券時報》近日報道,萬(wan) 達今年下半年將完成銀行、證券、保險公司並購,加上已有的快錢公司和萬(wan) 達投資公司,萬(wan) 達金融集團將正式成立。到2018年,萬(wan) 達集團將全麵轉型為(wei) 服務型企業(ye) 。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