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電商大戰的硝煙已經散去,“6·18”年中大促又拉開了帷幕,這一次又有多少網購族能忍住不“剁手”呢?國內(nei) 各大電商摩拳擦掌,各出奇招,誓要在這場年中大戰中分得一杯羹。
作為(wei) “6·18年中大戰”的大“莊家”,京東(dong) 這次又準備如何應戰呢?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正式上線的京東(dong) 全球購首次參與(yu) “6·18”大促,為(wei) 了保證貨源充足,京東(dong) 全球購與(yu) 其供應商——加拿大新永安集團合作組織包機送貨。商家積極參與(yu) 的背後正是國內(nei) 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熱情。事實上,也正是這種熱情與(yu) 需求直接催生了我們(men) 身邊無處不在的個(ge) 人代購,也“引誘”各大電商巨頭加入跨境電商的爭(zheng) 奪戰。
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迎來“開天辟地”的一年,[新加坡注冊(ce) 公司]先是亞(ya) 馬遜宣布開通海外六大站點直郵中國服務,高調推出“海外購”國外商品直采供應國內(nei) 市場,隨後的“雙十一”期間阿裏巴巴也高調宣布進軍(jun) 全球的市場戰略。資本市場上,成立僅(jin) 一年的蜜淘網獲得了3000萬(wan) 美元B輪融資,估值超過1億(yi) 美元。做C2C海淘模式的洋碼頭也完成最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5000萬(wan) 美元。包括京東(dong) 、蘇寧、聚美優(you) 品、唯品會(hui) 、1號店、順豐(feng) 優(you) 選等國內(nei) 電商平台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海外購物項目。
2014年成為(wei) 業(ye) 界公認的跨境電商“元年”,那麽(me) ,經過去年爆發式擴張的跨境電商,今年是否還將維持這個(ge) 趨勢呢?
跨境電商順流而上
進入2015年,跨境電商發展勢頭依然迅猛,並且密集迎來政府層麵的扶持政策,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國家層麵平均一個(ge) 月左右就會(hui) 出台一項涉及跨境電商的政策,足見國家對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視程度。
今年1月2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了關(guan) 於(yu) 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ye) 務試點的通知,網絡購物單筆交易限額由1萬(wan) 美元提高至 5萬(wan) 美元;3月12日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成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試點城市,截至目前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試點城市已有7個(ge) :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及深圳。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完善消費品進出口相關(guan) 政策,豐(feng) 富國內(nei) 消費者購物選擇,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guan) 稅、調整征稅範圍等;5月12日國務院出台了加快培育外貿競爭(zheng) 優(you) 勢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積極開展跨境電商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抓緊研究製訂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進入6月,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又部署了四項舉(ju) 措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一是優(you) 化通關(guan) 流程,二是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三是鼓勵外貿綜合服務企業(ye) 為(wei) 跨境電子商務提供通關(guan) 、倉(cang) 儲(chu) 、融資等服務,四是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ye) 通過海外倉(cang) 、體(ti) 驗店等拓展營銷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台,合理增加消費品進口。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ti) 來看,我國對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方麵的扶持力度已經非常大了,例如單筆交易限額由1萬(wan) 美元提高至 5 萬(wan) 美元,跨境電商在支付方麵幾乎不存在什麽(me) 障礙。6月10日出台的通關(guan) 便利化政策和退免稅政策也給跨境電商帶來了很多便利,政府已經為(wei) 跨境電商創造了一個(ge) 非常寬鬆的環境。
手握多個(ge) “政策紅包”,跨境電商是否真正享受到了這些政策帶來的便利呢?
海蜜全球購創始人徐俊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國家政策對進口電商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與(yu) 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走三單合一流程的時候,他們(men) 充分感受到了政府想要扶持、服務電商企業(ye) 的誠意,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走完了全部審批流程,這在幾年前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京東(dong) 集團稅務與(yu) 資金副總裁蔡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這些政策從(cong) 國家引導方向以及行業(ye) 實際操作方麵都對跨境電商業(ye) 務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cong) 這一點來說2015年可以說是跨境電商之年。
蔡磊表示,京東(dong) 也從(cong) 這些政策中受益良多。京東(dong) 自2012年起開始運營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ye) 務,在2014年6月辦理了北京市第一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退稅,而京東(dong) 在今年4月15日正式上線的麵向零售進口的“全球購”業(ye) 務更是這方麵的最新例證。具體(ti) 來說,京東(dong) 主要從(cong) 以下幾方麵受益:
首先,試點城市的增加擴大了京東(dong) 跨境電商業(ye) 務覆蓋麵,降低了物流等成本,同時帶動了更多的當地中小企業(ye) 加入京東(dong) 跨境電商平台,擴大雙贏、多贏的輻射效應。
其次,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明確和優(you) 化,跨境電商業(ye) 務受到海關(guan) 大力支持,進出口報關(guan) 流程的調整加快了整體(ti) 通關(guan) 速度。
再次,海關(guan) 零售小包裹的出口退稅政策落地執行,對於(yu) 以往無法享受退稅政策的跨境零售商品以“分送集報”的模式申請退稅,對於(yu) 從(cong) 事出口業(ye) 務的電商平台和商家來說都是重大利好,提升了中國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zheng) 力,使商家直接受惠。
政策扶持仍有完善空間
麵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又得益於(yu) 政府的政策扶持,國內(nei) 大大小小的跨境電商業(ye) 務正“紅紅火火”。當然政府出台的每一項利好政策也並非十全十美,具體(ti) 落實在跨境電商身上,仍然有待完善的空間。
“受益於(yu) 國家跨境電商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京東(dong) 的業(ye) 務運營發展十分順利,未受到什麽(me) 阻礙。作為(wei) 行業(ye) 內(nei) 的先驅者,我們(men) 期待國家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讓相關(guan) 利好輻射區域更廣;另一方麵,我們(men) 在具體(ti) 業(ye) 務運作中也確實碰到了一些操作上的細節性問題,希望國家及各級監管部門能對一些環節做出進一步指導和明確。”蔡磊表示,希望國家對於(yu) 一些海關(guan) 政策細節和操作流程可以進一步明確,例如對於(yu) 零售進出口模式中發生退貨時,在相應的退稅和貨物退關(guan) 政策方麵,希望給予更明確的指示。
此外,貨款結算是跨境電商業(ye) 務一個(ge) 重要環節,目前京東(dong) 跨境電商平台上的商家主要是中小型商家,這些商家受到其企業(ye) 規模所限,在外匯結匯方麵受到限製較多,無法全麵享受現有的進出口貿易企業(ye) 外匯業(ye) 務便利流程。因此期待國家在外匯方麵出台更多的政策,降低中小型出口企業(ye) 的收付匯門檻,以鼓勵和培育它們(men) 的業(ye) 務發展,也期待國家對於(yu) 一些真實的非貿易項目,如代收代付稅款的結匯政策做出明確規定。
徐俊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目前海蜜全球購的成長速度在同行業(ye) 中也是比較快的,但在退換貨方麵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眾(zhong) 所周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對跨境電商來說是立足之本,希望政府能在這方麵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麵也希望國家支持開放更多的商品品類,隻有紙尿褲、奶粉這些標品不足以稱之為(wei) 海淘。”
而在趙萍看來,目前國家對跨境電商的相關(guan) 政策是比較完善的,但政策目標存在多元化的問題,下一步應該注意政策的協調性,要在多個(ge) 目標之間保證政策的一致性,從(cong) 而使政策效果更加明顯,而不至於(yu) 讓不同的鼓勵政策相互抵消,效果不彰。
行郵稅上調傳(chuan) 聞
引發業(ye) 內(nei) 擔憂
在接連不斷迎來政策紅包的同時,勢頭正旺的跨境電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引發了一些從(cong) 業(ye) 者的擔憂。近日一則今年9月份國家將上調行郵稅的傳(chuan) 聞廣泛流傳(chuan) ,還有傳(chuan) 聞稱國家將取消行郵稅,並入一般商品貿易關(guan) 稅,這些傳(chuan) 聞催生了不少“跨境電商將遭殃”的論調。
海關(guan) 總署副署長魯培軍(jun) 近期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向媒體(ti) 透露,下一步會(hui) 不會(hui) 把貨物稅和物品稅進行合並,這個(ge) 問題有關(guan) 部門正在進行研究,但到現在為(wei) 止還沒有定論。
目前很多跨境電商都是將進口貨品先囤在進口口岸的保稅區中,等消費者下單後,再直接從(cong) 保稅區發給消費者,這部分商品多附加10%的行郵稅,相較於(yu) 一般貿易進口環節需要征收的關(guan) 稅、17%的增值稅等進口環節稅收而言,該稅稅率低得多,這種做法也引發了國內(nei) 製造企業(ye) “不公平”的呼聲。
“重要的是看政策製定者要實現什麽(me) 樣的目標。如果製定這個(ge) 政策的立場就是想吸引境外消費回流到國內(nei) ,我認為(wei) 調高行郵稅的可能性更大。”趙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如果從(cong) 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角度來講,下調行郵稅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我們(men) 為(wei) 了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為(wei) 了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國家出台了很多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下調行郵稅跟這些鼓勵政策的初衷是一致的。
蔡磊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cong) 原則上來說,消費者作為(wei) 行郵稅的納稅義(yi) 務人及傳(chuan) 統大宗貿易進口稅費的實際承擔方,最終應實現從(cong) 傳(chuan) 統貿易或跨境電商兩(liang) 個(ge) 渠道購貨承擔同樣的購物成本和稅負。而從(cong) 企業(ye) 實際業(ye) 務運營角度來說,成本不僅(jin) 需要考慮直接稅負,還需要綜合考慮整個(ge) 行業(ye) 的綜合成本。而跨境電商行業(ye) 目前還在前期培育階段,目前行業(ye) 特點是“頻次多、貨值小、品類雜、單量低”,和傳(chuan) 統大宗貿易進口相比,盡管行郵稅整體(ti) 稅率略低,但相對的交易環節單位成本比較高(如物流、倉(cang) 儲(chu) 、報關(guan) 服務等成本)。因此,在跨境電商行業(ye) 未發展到可以體(ti) 現規模效益前,提高行郵稅會(hui) 直接提高消費者的購物成本,不利於(yu) 行業(ye) 的整體(ti) 發展,也不符合國家鼓勵跨境電商發展的整體(ti) 政策方向。
“我們(men) 大部分人都認為(wei) 政府會(hui) 給予跨境電商更多的扶持和優(you) 惠政策,因此過早地提高行郵稅,而對於(yu) 跨境電商這個(ge) 初生‘嬰兒(er) ’來說並不是有效的退燒貼。”徐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退一萬(wan) 步來說,我們(men) 國家的行郵稅在國際上仍屬於(yu) 比較高的水平,有關(guan) 方麵在行郵稅率控製金額上的管控也比較嚴(yan) 。很多中國人對境外商品有需求,但高額的稅率又倒逼他們(men) 蜂擁到國外去搶貨,這種現象不僅(jin) 影響了國人的形象,還縮減了國內(nei) 資金,如果此時再提高行郵稅,無疑又是把一大批中國消費者推向境外去消費。”
在徐俊看來,[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 如果政府想平衡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商,那完全可以通過別的方式達到這個(ge) 目標,“比如在不打擊跨境電商的情況下,給一般貿易商更多的優(you) 惠或者幫助,隻有百花齊放,才能讓市場更好地發展,跨境電商畢竟剛剛起步,可以等未來時機成熟再提高行郵稅。當消費者對於(yu) 商品質量的重視程度高於(yu) 價(jia) 格的時候,稅率的問題就不再敏感,這是跨境電商起步和發展道路上必經的一些問題。跨境電商的發展對於(yu) 增加國內(nei) 就業(ye) 機會(hui) 、境外消費資金回籠等方麵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國內(nei) 跨境電商有了政策的支持,諸如消費者在日本買(mai) 中國產(chan) 的馬桶蓋這種事情或許也就不會(hui) 再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