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當中,電商迅速取代傳(chuan) 統零售的論調此起彼伏,電子商務成功地把消費者從(cong) 購物中心鎖定到電腦和移動終端,悄然改變了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和商業(ye) 形態。
而目前這種“一邊倒”的言論卻悄然發生著改變。一方麵是電商的交易額在大幅增長,另一方麵,傳(chuan) 統零售雖然受到巨大衝(chong) 擊,大型零售企業(ye) 盡管銷售額增速在下降,但卻依然頑強挺立。
當零售市場的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時,零售業(ye) 巨頭們(men) 爭(zheng) 奪市場份額的競爭(zheng) 必然不可避免:亞(ya) 馬遜開始將目標轉向企業(ye) 客戶,沃爾瑪也要把實體(ti) 零售進行到底。
亞(ya) 馬遜瞄準B2B市場
傳(chuan) 統零售巨頭憑借自身優(you) 勢堅守陣地,[馬紹爾注冊(ce) 公司]而風光無限的電商也正繼續開疆拓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美國零售巨頭亞(ya) 馬遜將目標瞄準企業(ye) 客戶,推出了B2B一站式網購模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這是一項為(wei) 企業(ye) 主購買(mai) 所需一切商品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辦公室的藝術品和快餐、管道供應和實驗室設備,以及批發油炸鍋和食品供應等一切商品在內(nei) 。
亞(ya) 馬遜曾在2012年推出過一個(ge) 名為(wei) “亞(ya) 馬遜供應”的商品批發網站,首次在企業(ye) 對企業(ye) ,也就是B2B的業(ye) 務模式上進行了嚐試。而過去三年,該網站在巔峰時擁有約220萬(wan) 款產(chan) 品和數百萬(wan) 企業(ye) 客戶,這些客戶的開支高達數十億(yi) 美元,帶動了企業(ye) 的網購趨勢。所以,亞(ya) 馬遜決(jue) 定將“亞(ya) 馬遜供應”大規模擴張,升級為(wei) “亞(ya) 馬遜商城”的B2B電商服務。
企業(ye) 用戶要想使用“亞(ya) 馬遜商城”服務,需要進行注冊(ce) ,注冊(ce) 企業(ye) 賬號是免費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亞(ya) 馬遜公司還希望以此進一步證實這些用戶是真正的企業(ye) 。
此外,如果客戶通過“亞(ya) 馬遜商城”訂購50美元以上的貨物,還可以享受免費兩(liang) 天內(nei) 的送貨服務。“亞(ya) 馬遜商城”的商品不向零售用戶供應,這些產(chan) 品可以提供特殊打折,而且“亞(ya) 馬遜商城”還將提供一整套工具,例如稅收減免計劃、購買(mai) 審批、使用企業(ye) 信用卡支付等。
雖然企業(ye) 直接對消費者,也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B2C模式更加吸引人們(men) 的眼球,但有數據顯示,B2B對大的電商來說比B2C更賺錢,並且這兩(liang) 個(ge) 市場的差距正在進一步加大。
來自美國電子商務雜誌《互聯網零售商》的數據顯示,B2B市場在2014年的年度營收已達到1萬(wan) 億(yi) 美元,而B2C市場的營收隻有2.633億(yi) 美元。另據Census Data的數據,2013年,批發電子商務網站的營收已達到1.96萬(wan) 億(yi) 美元,而B2C電子商務零售商在2014年的營收可能隻有3049億(yi) 美元。
研究機構佛雷斯特預計,到2020年,全球B2B市場規模將接近7萬(wan) 億(yi) 美元,超過B2C市場的兩(liang) 倍,而中國將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B2B市場,擁有2.1萬(wan) 億(yi) 美元的銷售額。美國B2B市場的當前銷售額是7800億(yi) 美元,占所有B2B市場的9.3%,但5年之後,預計會(hui) 突破1萬(wan) 億(yi) 美元,隨之電商份額也會(hui) 上升到12%。
佛雷斯特的分析師表示,像阿裏巴巴和亞(ya) 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會(hui) 進一步加速B2B市場的布局和發展。
沃爾瑪依然看好實體(ti) 店
這幾年,實體(ti) 零售企業(ye) 的日子並不好過,沃爾瑪的壓力也毋庸置疑。從(cong) 2014財年來看,沃爾瑪的全球總淨銷售額為(wei) 473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為(wei) 160億(yi) 美元,同比下滑5.7%。其中,國際業(ye) 務淨銷售額同比下滑0.4%,成為(wei) 惟一淨銷售額下滑的部分。
沃爾瑪進入中國19年,已在165個(ge) 城市開設分店412家。董明倫(lun) 表示,從(cong) 今年到2017年年末,沃爾瑪將在上海、深圳、武漢等地增開115家店,同時將加大對三四線城市的開發力度。今年,還會(hui) 斥資3.7億(yi) 元人民幣用於(yu) 50家現有門店的改造升級。
與(yu) 其他外資零售公司及中國同行一樣,沃爾瑪在中國也麵臨(lin) 著以阿裏巴巴為(wei) 首的新興(xing) 電商的競爭(zheng) 壓力,其零售業(ye) 績更是受到多起食品安全醜(chou) 聞的影響。去年6月,沃爾瑪宣布,2013-2015年食品安全方麵的累計投入將超過3億(yi) 元人民幣。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一些國際零售企業(ye) 已經退出中國或者縮減其業(ye) 務規模。而且在電商大行其道的當下,為(wei) 什麽(me) 沃爾瑪依然要在中國市場大舉(ju) 擴張?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到13萬(wan) 億(yi) 元左右,同比增長約25%。從(cong) 2013年起,中國就超過美國成為(wei) 了全球網絡零售第一大國。
英國廣播公司援引沃爾瑪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lun) 的話稱,中國是沃爾瑪在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在將來會(hui) 加大對中國市場不同業(ye) 務的投資。
董明倫(lun) 認為(wei) ,沃爾瑪擁有的自身優(you) 勢就是善於(yu) 管理生鮮食品,選擇正確的供應商、正確的標準,讓沃爾瑪的產(chan) 品在各個(ge) 配送中心之間快速地運輸,讓產(chan) 品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門店上架。對沃爾瑪來說,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完善的基礎係統,然後高質量地運行,建立起讓人們(men) 可以依靠和信任的商業(ye) 模式。
董明倫(lun) 說:“沃爾瑪的目標不是做中國最大的零售商,而是要做最可信的零售商。”
麵對本土電商對傳(chuan) 統零售業(ye) 的衝(chong) 擊,董明倫(lun) 表示,中國電商的發展極具競爭(zheng) 性,沃爾瑪尊重競爭(zheng) ,並會(hui) 向本土電商學習(xi) ,了解它們(men) 真正讓顧客滿意的地方,然後看看是否能運用到沃爾瑪的商業(ye) 模式當中,讓沃爾瑪的未來變得更好。
對於(yu) 未來的零售業(ye) 態,董明倫(lun) 認為(wei) ,實體(ti) 店仍然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wei) 顧客還需要這些實體(ti) 店,而到這些實體(ti) 店也不僅(jin) 僅(jin) 是進店購物,沃爾瑪還可以讓這些店麵成為(wei) 一個(ge) 配送中心,從(cong) 那裏選出商品存貨給周邊地區顧客進行配送服務。所以,實體(ti) 店的功能將不再單一,沃爾瑪會(hui) 圍繞實體(ti) 店附加線上下單送貨等其他的服務功能,讓實體(ti) 店變得更加高效。這樣,即便再過10年、20年,實體(ti) 店也依然會(hui) 存在,還會(hui) 吸引顧客進店購物。
誰略勝一籌
隨著零售市場的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作為(wei) 零售業(ye) 巨頭的沃爾瑪和亞(ya) 馬遜,其競爭(zheng) 也就不可避免:沃爾瑪開設了自己的線上商店,亞(ya) 馬遜則率先拿到了寶貴的無人機商用試用許可,那麽(me) 目前在美國市場,亞(ya) 馬遜和沃爾瑪誰略占上風?
先來看看亞(ya) 馬遜2015年的第一季度財報: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亞(ya) 馬遜淨收入227.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5%,高於(yu) 預期的223.9億(yi) 美元,每股收益0.12美元,略低於(yu) 預期的0.13美元,虧(kui) 損5700萬(wan) 美元。
一如既往,在財報公布之後,亞(ya) 馬遜幾乎沒有透露各項業(ye) 務的詳情,隻表示零售業(ye) 務正在進行一些重大的投資,包括整合印度市場的業(ye) 務等等。員工數量、整理業(ye) 務等信息的缺乏,讓外界很難對其具體(ti) 業(ye) 務做更多的猜測。
路透社分析稱,從(cong) 全球市場的營收來看,2014財年,沃爾瑪的收入大概是亞(ya) 馬遜的5.5倍,從(cong) 利潤來看,沃爾瑪一直保持著較穩定的增長,而亞(ya) 馬遜卻一直沒有擺脫虧(kui) 損的狀況。
此外,美國零售業(ye) 聯盟根據2013年的營業(ye) 額發布的2014年美國百大零售商排行榜也顯示,占據這份榜單榜首位置的依然是沃爾瑪,緊隨沃爾瑪之後的是七家以實體(ti) 店為(wei) 主的公司,而亞(ya) 馬遜被甩在了第9位。
不過,在電子商務領域與(yu) 亞(ya) 馬遜爭(zheng) 鋒,沃爾瑪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據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亞(ya) 馬遜在美國擁有175100萬(wan) 移動端和PC端獨立訪客,而沃爾瑪則隻有8190萬(wan) 。
路透社表示,在去年年底美國舉(ju) 行的一次零售行業(ye) 分析師大會(hui) 上,很多分析師都表示,如果有誰能夠撬動亞(ya) 馬遜在電商市場上的地位,那一定就隻能是沃爾瑪。原因很簡單,因為(wei) 這是一場相當燒錢的競爭(zheng) ,而沃爾瑪是最有實力也是最有優(you) 勢的。
沃爾瑪這幾年也沒有停下加速電商市場投入的步伐,去年一年,沃爾瑪在電商市場就投入了10億(yi) 美元左右,今年的投資額將增加到12億(yi) 至15億(yi) 美元,主要用在電商平台基礎建設和科技的更新上。巨大的投入帶來的結果就是,去年沃爾瑪已經成為(wei) 美國第四大電商平台,其增長達到了22%,而在去年年初沃爾瑪的增長還一度超過了亞(ya) 馬遜達到30%,增長勢頭不容小覷。
富國銀行的分析師表示,沃爾瑪還有一個(ge) 優(you) 勢,就是其可以把實體(ti) 店作為(wei) 電商物流的重要一環,既可以當做倉(cang) 儲(chu) ,也方便顧客實現線上下單線下取貨。
《華爾街日報》指出,有成千上萬(wan) 的顧客認為(wei) 沃爾瑪是最好的實體(ti) 零售店,在這一點上,亞(ya) 馬遜相形見絀,但這也讓沃爾瑪沒有跳出在人們(men) 心中的零售商的形象。所以8190萬(wan) 的訪問量,讓它和電商“鼻祖”亞(ya) 馬遜存在一定差距。
晨星消費品行業(ye) 股票研究總監霍托維認為(wei) ,[注冊(ce) 新加坡公司]要想在這場互聯網零售巨頭爭(zheng) 霸戰中贏得勝利,沃爾瑪必須做的事情遠不止基礎設施投資,還必須有很好的理由來吸引那些忠於(yu) 亞(ya) 馬遜的顧客。
路透社表示,現在電商的增長速度很快,但實體(ti) 店的主流地位還未被撼動,而在未來,隨著電商的不斷增長,更有可能看到的是電商和實體(ti) 店平分秋色的狀況。蘋果作為(wei) 美國最大的科技電子產(chan) 品公司還仍然在加速擴大實體(ti) 店的數量,這就說明實體(ti) 店的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所以,如果能夠同時擁有實體(ti) 店和電商兩(liang) 大市場份額,那麽(me) ,肯定就能在行業(ye) 中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