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零售醫藥等多板塊整合 華潤“動刀”初現輪廓

距離去年4月23日宣布傅育寧任華潤集團董事長即將一年,在此時間點上,該公司內(nei) 部架構動刀的動作頗為(wei) 頻繁。昨日,華潤集團提出建議以280億(yi) 港元收購華潤創業(ye) 全部非啤酒業(ye) 務,按其說法,此次交易落實了該集團推動業(ye) 務單元專(zhuan) 業(ye) 化的戰略。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曾被稱為(wei) “並購之王”的華潤集團近期包括零售、醫藥等多個(ge) 業(ye) 務板塊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漸入加速通道,且已初見雛形。

零售:被華潤創業(ye) “剝離”

華潤創業(ye) 主席陳朗表示:“這次戰略轉型符合所有股東(dong) 的最佳利益。[新加坡公司注冊(ce) ]我們(men) 的非啤酒業(ye) 務所麵對的市場挑戰及業(ye) 務整合風險,已經為(wei) 公司的財務表現帶來負麵影響。這次建議收購將讓我們(men) 市場領先的啤酒業(ye) 務價(jia) 值從(cong) 原有的複合結構中釋放出來。”

從(cong) 財報上看,此次剝離的零售、食品和飲品業(ye) 務資產(chan) 包超過1100億(yi) 港元,截至2014年底華潤創業(ye) 總資產(chan) 約2000億(yi) 港元,此次剝離資產(chan) 占八成,從(cong) 收入構成看,目前啤酒隻占華潤創業(ye) 總收入的20%左右,零售占64.77%,食品占9%,飲品占5.8%。

華潤創業(ye) 旗下零售板塊品牌眾(zhong) 多,包括華潤萬(wan) 家超級市場、中藝、華潤堂、藥妝店采活VIVO、太平洋咖啡等。零售板塊的高速擴張被認為(wei) 是華潤創業(ye) 虧(kui) 損的主要原因。2013年,華潤創業(ye) 淨利潤還高達16.42億(yi) 港元,但2014年時,其基礎綜合虧(kui) 損7.94億(yi) 港元。根據該公司上個(ge) 月公布的2014年業(ye) 績,零售業(ye) 務因完成並購Tesco內(nei) 地業(ye) 務,綜合虧(kui) 損13.59億(yi) 港元。

華潤集團稱,此次交易落實了推動業(ye) 務單元專(zhuan) 業(ye) 化的戰略,完成後,華潤創業(ye) 將成為(wei) 一家專(zhuan) 注於(yu) 啤酒業(ye) 務的公司。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華潤的上述整合,是該公司聚焦加碼啤酒業(ye) 務的重要舉(ju) 措。但就中國啤酒行業(ye) 而言,目前存在較大壓力,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ye) 累計產(chan) 量4921.85萬(wan) 千升,同比下降0.96%。“目前,啤酒企業(ye) 紛紛進入拚內(nei) 力時代,由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轉移,中高端的結構增長將是今後酒企業(ye) 績增長的主力。”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

地產(chan) :人事變動背後的戰略回歸

在對其消費板塊進行調整的同時,華潤集團另一家主要上市公司——華潤置地也被曝出重要的人事變動消息。該傳(chuan) 聞稱,於(yu) 去年11月9日辭去華潤置地董事會(hui) 主席職務的吳向東(dong) 即將回歸華潤置地。彼時,吳向東(dong) 的辭任因不符合央企管理層人事變動常態而引起業(ye) 界諸多不解,也正因如此,此時的回歸信息也變得更為(wei) 神秘。

北京商報記者昨日也試圖向華潤置地相關(guan) 負責人求證該傳(chuan) 聞,但是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未能收到對方回複。

吳向東(dong) 的突發辭職被市場看做是宋林案之後華潤集團所經曆的又一次人事震動,不過華潤置地對於(yu) 僅(jin) 履職一年的吳向東(dong) 辭職的原因解釋為(wei) 個(ge) 人原因,辭任主席職務後,吳向東(dong) 仍為(wei) 華潤置地執行董事。

實際上,在吳向東(dong) 辭職之時,業(ye) 界分析認為(wei) 吳向東(dong) 在華潤置地時的主要戰略思路就是提高利潤率,為(wei) 了提高利潤率,在吳向東(dong) 掌舵後的2013年下半年,華潤置地便多次以高價(jia) 在廣州、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補充土地儲(chu) 備。因此,在吳向東(dong) 辭任之後,如何提高利潤率、如何消化高價(jia) 地成為(wei) 華潤置地的遺留問題。

華潤置地2014年財報顯示,去年該公司營業(ye) 額為(wei) 883.81億(yi) 港元,同比增長23.8%,與(yu) 2013年60.9%的增速相比出現大幅下滑。在業(ye) 內(nei) 分析師看來,吳向東(dong) 若真正回歸,華潤置地的戰略仍將歸回到上述路線, 此外,吳向東(dong) 的回歸也從(cong) 另一側(ce) 麵意味著華潤置地或已逃離人事變故,這對於(yu) 重心從(cong) 三四線城市轉移至一二線城市中的華潤而言不失為(wei) 一件好事。

醫藥:整合重啟

重組擱淺近一年後,華潤雙鶴日前發布公告表示,將以37億(yi) 元的價(jia) 格收購華潤賽科,並將其作為(wei) 華潤醫藥下屬的化藥處方藥業(ye) 務平台進行整合。

資料顯示,華潤在醫藥和醫療板塊發力始於(yu) 2004年,在華潤集團原董事長宋林掌舵的10年裏,先後控股了東(dong) 阿阿膠、三九集團、華源集團,隨後又將北藥集團納入麾下,獲得豐(feng) 厚的醫藥資產(chan) 。

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華潤醫藥對其大肆並購但沒有進行內(nei) 部整合的弊端已有所覺察,早在2013年,華潤旗下醫藥板塊的整合已經形成明確思路,其中華潤三九作為(wei) OTC及中藥處方藥整合平台,華潤雙鶴作為(wei) 化學藥整合平台,東(dong) 阿阿膠作為(wei) 中藥滋補保健品整合平台。這一醫藥板塊整體(ti) 思路重組在去年上半年拉開序幕。去年3月,華潤集團拋售旗下醫療器械業(ye) 務板塊,包括所持有的華潤萬(wan) 東(dong) 51.51%股權和上海醫療器械集團100%的股權。4月,華潤雙鶴、華潤三九同時停牌進行資產(chan) 重組。然而隨著宋林的落馬,華潤雙鶴和華潤三九的重組被暫時擱淺。

“選擇在此時重新啟動對醫藥板塊的重組,[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一方麵是現任董事長傅育寧上任滿一周年,需要有所動作對集團有交代,另一方麵是華潤醫藥的分散業(ye) 務到了必須要整頓的地步”,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谘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表示,在國家醫改的大背景下,華潤醫藥旗下子公司應該嚐試混改,引入民營資本。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