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理念傳(chuan) 播,冷鏈物流已經成功融入大眾(zhong) 的日常生活。2014年我國冷鏈需求市場比上年增長了近22%,未來中國冷鏈物流行業(ye) 將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長。然而,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麵前,冷鏈物流依舊“看著熱幹著冷”。可見,要想冷鏈物流“熱”起來,不是單純地擁有市場需求就可以的。
冷鏈物流現井噴前兆
2014年是我國冷鏈物流真正快速發展的一年。[馬紹爾公司注冊(ce) ]曆經幾年的市場培育和理念傳(chuan) 播,我國冷鏈產(chan) 業(ye) 市場逐步進入由初級的基礎物流服務向物流增值服務邁進的階段。
在“2015開利運輸冷鏈物流校園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hui) 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以下簡稱中物聯冷鏈委)秘書(shu) 長秦玉鳴介紹說,2014年冷鏈需求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加,達到11200萬(wan) 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了近22%。2014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3320萬(wan) 噸,折合8300萬(wan) 立方米,與(yu) 上年2411萬(wan) 噸相比,增長36.9%。去年冷藏車增長了2萬(wan) 輛,相較2013年翻倍增長。
另外,2014年的冷鏈基礎設施投入也繼續加大。據中物聯冷鏈委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運作(包含建成、開建、簽約不包括建設中的)的重點冷鏈項目超過40個(ge) ,投資額超過550億(yi) 元,相較於(yu) 2013年,雖然新投資降幅較大,但考慮到大型冷鏈項目的工期一般在2至3年,所以2014年的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依然火熱。其中2014年完工的冷鏈項目超過80億(yi) 元,奠基開工、新簽約的冷鏈項目達到370多億(yi) 元,涉及冷庫180多萬(wan) 噸。
秦玉鳴還表示,接下來十年冷鏈物流會(hui) 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首先是政府對冷鏈物流的關(guan) 注程度越來越高。“今年3月初,李克強總理召開了關(guan) 於(yu) 標準的座談會(hui) ,裏麵提到了三點,凡是涉及到健康、安全、環保的方麵,要製定強製性國家標準。之前的強製性國家標準隻涉及到安全和環保,而如今,冷鏈物流又與(yu) 健康緊密相連,因此今後冷鏈物流會(hui) 得到全麵的關(guan) 注。”
其次,居民收入在不斷增長,尤其是中產(chan) 階級的收入在快速增長。冷鏈物流的市場需求與(yu) 居民的收入成正比,居民收入越高,冷鏈市場需求越大。
開利運輸冷凍(中國)董事總經理陸景璟與(yu) 秦玉鳴一樣,對中國冷鏈物流的未來十分看好。陸景璟表示,開利運輸進入中國30年,見證和參與(yu) 了冷鏈物流行業(ye) 的發展。中國有13億(yi) 人口,但是冷鏈物流規模依舊很小,過去每年冷藏車的新增量不到日本的1/10,現在達到1/8,這個(ge) 行業(ye) 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毫無疑問,冷鏈物流是朝陽行業(ye) 。“前二十五六年冷鏈物流發展很緩慢,就是近四五年發展速度才起來,並且有井噴的勢頭。”
對於(yu) 開利運輸來說,由於(yu) 受行業(ye) 發展局限,最初企業(ye) 在中國的發展並不快,到了近兩(liang) 年,企業(ye) 才快速發展。“開利運輸在全球有三個(ge) 生產(chan) 基地,分別在美國、法國及中國上海,接下來集團會(hui) 增加上海的生產(chan) 線規模。” 陸景璟表示,開利運輸很看好中國的冷鏈物流市場。為(wei) 了抓住市場機遇,接下來開利運輸將會(hui) 不斷引進新技術,加快研製新產(chan) 品。
依舊“看著熱幹著冷”
盡管冷鏈物流行業(ye) 前景美好,但是冷鏈物流企業(ye) 依舊是小規模發展,並且壓力很大。冷鏈行業(ye) 依然“看著熱幹著冷”。
秦玉鳴表示,冷鏈物流行業(ye) 依舊處於(yu) “小、散、亂(luan) ”狀態,行業(ye) 的市場集中很低。從(cong) 中物聯冷鏈委發布的“2013冷鏈物流企業(ye) 百強排名”來看,在規模方麵,2013冷鏈百強企業(ye) 總收入為(wei) 109.02億(yi) 元,隻占全國冷鏈總收入的10%左右,而且缺乏龍頭企業(ye) 。前50強占據絕大份額,後50強基數太小。在百強排名中,年收入在5億(yi) 元以上的有7家,年收入過億(yi) 元的有25家,8000萬(wan) 元以上的有33家,6000萬(wan) 元以上的有51家。
對於(yu) 這種現象,陸景璟也深有體(ti) 會(hui) 。“關(guan) 於(yu) 冷鏈物流我們(men) 沒有前車之鑒可以借鑒,大家都在摸索。比如,我們(men) 目前在跟順豐(feng) 合作,但是也沒有一個(ge) 特別好的方案。目前市場的需求量相對較少,這時企業(ye) 的利益無法保證,那麽(me) 企業(ye) 的投入也會(hui) 受限。”
對此,陸景璟建議,搭建物流平台,實現資源共享很必要。冷鏈物流宅配很散,一家企業(ye) 做起來比較困難,如果幾家企業(ye) 進行資源共享,就會(hui) 推動冷鏈市場的發展。
除此之外,秦玉鳴還表示,冷鏈物流企業(ye) 存在惡性競爭(zheng) 問題。冷鏈物流行業(ye) 很多標準缺失,比如誠信體(ti) 係的缺失,這也阻礙了行業(ye) 的發展。“冷鏈物流屬於(yu) 服務行業(ye) ,通過服務去創造價(jia) 值。但是企業(ye) 配備的設備有好有壞,差距很大,設備不同,服務就不一樣,而大眾(zhong) 對此並不了解。因此,我們(men) 也在加快冷鏈物流星級企業(ye) 的評選,以此來進行服務質量的區分,為(wei) 市場提供一份參考依據。”
另外,冷鏈物流在整個(ge) 鏈條中,還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冷鏈物流的投資建設都集中在消費地,即最後一公裏,而忽略了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地,最先一公裏的建設。”秦玉鳴指出。
眾(zhong) 所周知,冷鏈物流要求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chan) 、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ge) 環節中始終處於(yu) 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但是長期以來,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采摘預冷、分級、加工、包裝及倉(cang) 儲(chu) 等環節,至移交物流運輸之前的冷鏈物流“最先一公裏”建設問題尚未解決(jue) ,該環節產(chan) 品腐損率高達20%以上。
秦玉鳴以生鮮電商為(wei) 例進一步說明了“最先一公裏”建設缺乏對社會(hui) 的影響。秦玉鳴介紹,目前國內(nei) 生鮮電商售賣的商品大部分是進口食品,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進入生鮮電商的量很少,原因就在於(yu) 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最先一公裏”標準化沒有實現,致使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成本很高。相反,由於(yu) 國外發達國家實現了農(nong) 產(chan) 品“最先一公裏”的標準化,因此它們(men) 的食品價(jia) 格比國內(nei) 還便宜,新鮮度也比國內(nei) 好。目前,大部分冷鏈物流領域的投入仍集中在消費地,比如北上廣等相對比較發達的城市。而農(nong) 副產(chan) 品生產(chan) 地的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依舊比較“冷”。
人才培養(yang) 從(cong) 學校抓起
無論如何相比過去,如今的冷鏈物流行業(ye) 發展起來了,這時行業(ye) 對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冷鏈物流行業(ye) 卻並沒有足夠的專(zhuan) 業(ye) 人才。
陸景璟表示,冷鏈物流在快速發展時需要人才的支持,但是目前的人才不能滿足行業(ye) 的發展。“現階段人才培養(yang) 是重要課題,此時人才的培養(yang) 可以為(wei) 以後行業(ye) 的快速發展打下基礎。”
秦玉鳴表示,很多行業(ye) 都與(yu) 冷鏈物流緊密相連,包括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做冷庫、市內(nei) 配送、運輸的物流行業(ye) ,做貿易的代理商,終端零售及餐飲企業(ye) ,還有冷鏈技術企業(ye) 等。這些企業(ye) 都與(yu) 冷鏈物流相關(guan) ,也都需要這方麵的專(zhuan) 業(ye) 人才,但是市場上冷鏈物流人才緊缺。在此背景下,中物聯冷鏈委與(yu) 開利運輸冷凍(中國)共同承辦了“2015開利運輸冷鏈物流校園行”活動。
“目前還沒有院校開設專(zhuan) 門冷鏈物流的專(zhuan) 業(ye) ,冷鏈物流人才都來自於(yu) 食品與(yu) 藥品領域。因此當下有必要引導學生了解冷鏈物流行業(ye) ,讓學生知道市場對這個(ge) 行業(ye) 對人才的需求是什麽(me) ,引導學生就業(ye) 。”秦玉鳴表明了該次校園行活動的主旨。
陸景璟介紹,目前冷鏈物流領域的人才實際價(jia) 值與(yu) 企業(ye) 的付出不對等,企業(ye) 要找一個(ge) 合適的人才很困難,基本上需要通過獵頭。另外,人才的流動性也很高,企業(ye) 也很困難,因此隻能通過簡單的方法——高工資留人。當然,企業(ye) 也在積極地培養(yang) 自己的人才。開利運輸就設置了ESP獎學金機製,員工進公司後可以進行深造,考取高等院校後可以申請獎學金。
中物聯培訓部主任郭肇明在發布會(hui) 上談道,[注冊(ce) 新加坡公司]進入21世紀物流業(ye) 得到迅猛發展,近幾年來冷鏈物流更是迅猛發展,此時企業(ye) 缺乏高端管理策劃運作的人才,學校也很難滿足企業(ye) 需求,企業(ye) 麵臨(lin) 招人難、用人難的問題,此時人才的緊缺製約了物流行業(ye) 的發展。對於(yu) 人才緊缺問題,中物聯曾提出物流人才發展戰略,一方麵是企業(ye) 人才培養(yang) ,另一方麵是對學校學生培養(yang) 。“冷鏈物流校園行”公益活動就是對學校學生培養(yang) 的實踐。
郭肇明還表示,基於(yu) 目前冷鏈人才的缺失現狀,將考慮在部分高校開設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並著手相關(guan) 教材的編寫(x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