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檔、春節檔將至,新一輪電商預售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年初一上映的《爸爸去哪兒(er) 》片方昨天宣布,7日將加開600場點映預售,線上線下同時進行。1月31日該片在國內(nei) 400家影城的首輪線下預售,2個(ge) 多小時就售出近5萬(wan) 張票,預約人數超座位數10倍。而情人節檔的《有一個(ge) 地方隻有我們(men) 知道》也在淘寶電影推動下不到1小時售出5萬(wan) 張票。
電商預售帶動了市場人氣,[香港公司注冊(ce) ]提升了影院上座率,成為(wei) 片方新營銷策略。但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電商貼錢推低價(jia) 票不利於(yu) 行業(ye) 長期健康發展,“貼錢”隻可能是短期營銷之舉(ju) ,一旦終止,觀眾(zhong) 可能大量流失。
電商預售取代團購,成為(wei) 近一兩(liang) 年來熱門的購票方式。據統計,2013年全國總票房217億(yi) 元中,在線售票份額約為(wei) 25%;2014年全年總票房296億(yi) 元,其中電商售票份額近40%。記者從(cong) 上海多家電影院了解到,目前電商售票份額已幾乎占影院票房五成。
對片方來說,電商預售票可迅速為(wei) 影片積累話題和人氣;對觀眾(zhong) 而言,在線購票便宜又便利;對影院而言,電商售票減輕了售票壓力,電商還是會(hui) 給影院貼補差價(jia) ,對影院結算價(jia) 格沒影響。在外界看來,這是一件“三贏”的好事。但上海博納銀興(xing) 影城經理陳慶奕卻認為(wei) 其中存在弊端:“影院自身的營銷空間沒了,因為(wei) 電商打出的預售價(jia) 很低,影城的會(hui) 員價(jia) 沒有吸引力了。另外,電商低價(jia) 促銷初期可以搶占市場份額,但長遠來看,觀眾(zhong) 習(xi) 慣低價(jia) 票後,不再願接受合理價(jia) 格,未來市場可能留不住觀眾(zhong) 。”還有業(ye) 內(nei) 人士直指電商精明:“挑選熱門檔期貼錢,做低價(jia) 預售,有時還可能讓片方自己補貼錢,等於(yu) 大家為(wei) 電商服務。”
因此,目前一線城市中心地帶影院不太願意參加電商預售,郊區影院則熱衷於(yu) 通過電商帶動人氣。而三四線城市的影院已被電商“綁架”,一旦離開電商補貼,影院客戶就會(hui) 大幅降低,票房直線下滑。有業(ye) 內(nei) 人士擔憂,隨著電商全麵滲透,影院很可能變成提供終端放映和檢票服務的場所。
對此,陳慶奕建議,影院還是要做整體(ti) 規劃,[注冊(ce) 香港公司]保持價(jia) 格平穩策略,不被電商左右。還有一些專(zhuan) 家認為(wei) ,傳(chuan) 統影院的生存基礎是自有會(hui) 員,如何有效利用電商平台引流,提高會(hui) 員轉化率,增強影城競爭(zheng) 力是影院未來經營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