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持續發展下去很難。”近日,浙江社區醫藥服務共同體(ti) 正式建立自己的實體(ti) 運營公司——杭州匯藥通醫藥有限公司。在藥品流通企業(ye) 兼並重組的大趨勢下,北京藥品零售市場對共同體(ti) 聯盟模式發揮的實質作用持保留意見,認為(wei) 參盟企業(ye) 如何創造共同價(jia) 值以解決(jue) 企業(ye) 實際問題才是聯盟模式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
記者昨日獲悉,在14家浙江共同體(ti) 會(hui) 員單位中有3家公司達成協議成立實體(ti) 公司。3家公司各自出資500萬(wan) 元作為(wei) 向上遊購買(mai) 藥物的預付款,並分別派人組建公司決(jue) 策層。
據了解,浙江社區醫藥服務共同體(ti) 已與(yu) 21家上遊核心客戶簽訂了產(chan) 品經銷協議,與(yu) 14家醫藥商業(ye) 會(hui) 員單位和非共同體(ti) 的15家醫藥商業(ye) 單位簽訂了分銷協議。此外,還與(yu) 多家物流企業(ye) 簽訂了合作協議。
盡管浙江共同體(ti) 實現了產(chan) 權聯合並擁有資金流、物流等豐(feng) 富的資源,但是,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導致以往眾(zhong) 多鬆散型聯盟生命力短暫的利益分配問題仍然是緊密型聯盟麵對的核心問題。京城多家藥品零售企業(ye) 負責人均表示,企業(ye) 聯盟往往願景美好,但是聯而不盟導致的執行難是通病。北京金象大藥房董事長徐軍(jun) 表示,根據以往出現的聯盟發展經驗而言,誠信問題、利益不一致等問題導致真正運營成功的聯盟寥寥無幾。
據北京德威治大藥房副總經理王誌軍(jun) 介紹,連鎖藥店最早的聯盟是貴州的PTO聯盟,北京也有金百合聯盟,還出現過藥品批發商、物流企業(ye) 參股的聯盟組織,但是終因利益分歧致使聯盟組織中途“夭折”。北京醫保全新大藥房總經理李慶福表示,藥店聯盟最初大多以采購聯盟的形式出現,意欲通過“抱團”增加對上遊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的話語權,但是由於(yu) 藥品具有專(zhuan) 利技術的特殊性,藥店聯盟不會(hui) 以失去市場為(wei) 代價(jia) 來聯合抵製具有某項醫藥專(zhuan) 利技術的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因此大多聯盟都收效甚微。
一位從(cong) 事多年藥品零售的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新醫改後,中小型藥品經營企業(ye) 生存壓力驟然增加,但是鬆散型聯盟模式對於(yu) 中小型企業(ye) 而言,隻是“看起來很美”,而加入後由於(yu) 組織鬆散、執行力不夠則成為(wei) “雞肋”。該人士指出,目前全國各地出現通過股份製方式組建的緊密型聯盟模式,但是上下遊鏈的聯盟企業(ye) 能否創造共同價(jia) 值、而不是強調單獨某一環節的利益追求是共同體(ti) 模式持續發展的動力,並且在“共苦”後能否繼續“同甘”仍是緊密型聯盟麵臨(lin) 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