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jia) 持穩於(yu) 70-80美元/桶之間,這是今年以來大部分時間油價(jia) 所處的區間。雖然上周初期市場一度看漲,但情緒很快轉為(wei) 悲觀,因為(wei) 世界兩(liang) 大石油消費國——美國和中國的主要統計數據和消息引發更多世界經濟可能二次探底的猜測,除非美國就業(ye) 形勢有所改善,且中國調整其經濟結構,降低對出口的依賴,並刺激內(nei) 需增長。7月13日,即月布倫(lun) 特和WTI原油期價(jia) 分別上漲至76.65美元/桶和77.15美元/桶。但到7月16日,兩(liang) 者已分別下滑至75.37美元/桶和76.01美元/桶。去年同期,即月布倫(lun) 特和WTI期價(jia) 分別為(wei) 62.75美元/桶和62.02美元/桶。
雖然常規金融因素(股市疲軟、美元走強)被指為(wei) 導致上周油價(jia) 看跌的直接原因,但還有更大的因素在起作用:中美經濟。上周三有消息稱,美聯儲(chu) 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相對溫和”但明顯變差,不過美聯儲(chu) 並未表示美國經濟正進入雙底型衰退。據稱主要因素是就業(ye) 市場持續疲弱,從(cong) 而打擊了當前脆弱的經濟複蘇的持續性。因此,美聯儲(chu) 正考慮額外的貨幣刺激措施,不過,鑒於(yu) 利率已接近零,除了擴大數量寬鬆規模外,美聯儲(chu) 幾乎已無計可施。
此外,中國宣布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長放緩,增長率“僅(jin) 為(wei) ”10.3%,不過這樣的兩(liang) 位數增長足以令大多經合組織國家豔羨不已。相比之下,一季度增長率高達11.9%。《中國日報》就此置評稱:“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放緩可能為(wei) 政策製定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但經濟將保持穩定,不需要出台新的刺激措施。”
今年較早前,中國收緊了對房地產(chan) 市場的調控以避免資產(chan) 泡沫,並實施更嚴(yan) 格的信貸額度以降低借貸熱度。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被認為(wei) 是上述措施的滯後反應。此外,《中國日報》稱,經濟將可能繼續放緩。報道引述瑞銀證券中國經濟研究主管汪濤的話說:“四季度增長甚至可能放緩到8%。”
此外,根據歐佩克最新預測,由於(yu) 庫存充裕及原油產(chan) 能增長,世界石油市場供應良好的狀況將保持至2011年。歐佩克還預測對其原油需求將出現三年來首次增長,增加18萬(wan) 桶/日至2884萬(wan) 桶/日。但該數字低於(yu) 歐佩克目前的產(chan) 量水平,即2920.3萬(wan) 桶/日。歐佩克稱:“總體(ti) 展望顯示當前的庫存盈餘(yu) 將足以滿足2011年的新增需求。因此,石油市場將保持供應良好,在原油產(chan) 能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尤其如此。”
本月較早前,IEA呼籲石油消費大國加快使用清潔能源。IEA稱,至2050年全球液體(ti) 燃料需求可能達到1.34億(yi) 桶/日,除非可再生能源投資大幅增長及機動車能效得到提高,否則將需要大量使用非常規石油和合成燃料。IEA稱,全球繼續依賴於(yu) 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將繼續推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化石燃料的價(jia) 格。IEA稱,以2008年實際價(jia) 格計算,油價(jia) 到2050年可能達到120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