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來臨(lin) ,傳(chuan) 統零售業(ye) 和電商平台的冰火兩(liang) 重天愈發明顯。
與(yu) 阿裏巴巴(NYSE:BABA)、京東(dong) (NASDAQ:JD)、唯品會(hui) (NYSE:VIPS)等中概電商股收獲巨大並在此前夕集體(ti) 大漲形成鮮明對比,A股零售板塊開始陷入落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顯示,[英國注冊(ce) 公司]11月11日,A股零售板塊80隻個(ge) 股中有69隻下跌,其中,跌幅超過3%以上的個(ge) 股達到50隻,而上漲的8隻零售個(ge) 股也大多局限在農(nong) 資連鎖、醫藥連鎖等專(zhuan) 業(ye) 領域。
“今天(11月11日)零售板塊集體(ti) 下跌,是行業(ye) 受電商衝(chong) 擊的體(ti) 現。”王府井有關(guan) 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電商影響)對行業(ye) 的整個(ge) 形勢挺嚴(yan) 峻的。”
疲態漸顯的零售業(ye) 上市公司,在“雙11”期間亦隻當配角。據阿裏巴巴方麵宣稱,包括王府井、銀泰商業(ye) 等在內(nei) 28家百貨集團的317家門店正式參與(yu) “雙11”購物狂歡節O2O專(zhuan) 場。
即便如此,實體(ti) 零售業(ye) 上市公司依然難以在O2O通道展現優(you) 勢。
“公司‘雙11’在天貓商城的銷售不怎麽(me) 大,總體(ti) 來講客單比較低。”前述王府井有關(guan) 人士表示。
友阿股份和新華都工作人員均稱,公司皆有參與(yu) “雙11”促銷活動,但電商銷售數據不方便透露或沒有專(zhuan) 門統計。
而傳(chuan) 統實體(ti) 零售業(ye) 上市公司的銷售增長困境,目前仍舊無法改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同花順iFinD統計發現,今年前三季度,滬深兩(liang) 市零售業(ye) 上市公司合計淨利潤同比下降逾12%。
與(yu) 之相比,據商務部監測數據,今年1-9月網絡購物同比增長32.2%;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網絡零售從(cong) 2011年的8019億(yi) 元增至2013年的18851億(yi) 元,預計今年將上升至27861億(yi) 元。
“新的增量主要來自於(yu) 新人群、新地域、新商品、新終端。”長江證券研究員李錦指出,“在網絡零售交易額中,除了老用戶消費的增長,新用戶貢獻的比例達到了37%,新群體(ti) 出現了22歲以下的年輕化和超過50歲的年長化,移動端可以擴展的空間還非常大。”
相對應的在於(yu) ,阿裏巴巴上市後首份財報顯示,其移動端的活躍用戶達到2.17億(yi) ,比上季度末的1.88億(yi) 新增了2900萬(wan) ,移動端營收達到37.19億(yi) 元,同比增長高達1020.2%,勢頭十分迅猛。
此外,A股零售板塊中,今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不到0.1元的上市公司多達19家,並且其中有5家出現虧(kui) 損,11月11日跌停的*ST商城已經資不抵債(zhai) 。
“電商對整個(ge) 行業(ye) 都有影響。”大商股份工作人員說。
而三季報之後,平安證券、中銀國際等對零售業(ye) 龍頭上市公司大商股份、王府井等的業(ye) 績表現,均發布了略低於(yu) 預期和低於(yu) 預期的研報。
上海證券研究員劉麗(li) 認為(wei) ,第四季度,零售業(ye) 進入傳(chuan) 統旺季,但由於(yu) “雙11”、“雙12”等電商狂歡節的存在,實體(ti) 零售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壓力仍然很大。“隨著信息技術的演進、消費者消費習(xi) 慣的改變,實體(ti) 零售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競爭(zheng) 對手發展變化更快,盈利模式更為(wei) 多元化。”
“電商對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門店銷售衝(chong) 擊很大,對三、四線城市門店的衝(chong) 擊會(hui) 好一些。”人人樂(le) 工作人員稱。
“根據實體(ti) 零售業(ye) 上市公司發展電商現狀,大多數都在虧(kui) 錢。”中百集團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前述王府井有關(guan) 人士同時透露,傳(chuan) 統百貨企業(ye) 做電商的,到現在基本沒有成功的案例.“電商需要一步步去推,不是一下子就做成。”
公開資料表明,正在加快推進門店互聯網化促進O2O戰略落地的蘇寧雲(yun) 商,雖然今年三季度線上收入出現好轉,但前三季度依然巨虧(kui) 10.4億(yi) 元。
上海證券研究員劉麗(li) 亦在研報中稱,傳(chuan) 統零售及品牌企業(ye) O2O轉型已經進入到落地實踐期,但從(cong) 當前的現狀來看,均處於(yu) 摸索期,還未有成功案例。
“我們(men) 沒有獨立發展電商,優(you) 勢也不在這邊。”上述王府井有關(guan) 人士表示。人人樂(le) 工作人員透露,盡管其O2O模式已在深圳、西安等地推行,但電商收入占比很小。
上述中百集團工作人員則表示,其已經推出自有商網,但僅(jin) 限於(yu) 區域內(nei) ,並且規模較小.“我們(men) 的門店很多,以實體(ti) 為(wei) 主。”
永輝超市工作人員亦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最近推出了永輝微店APP並在福建和北京試運行,但“沒有什麽(me) 大影響”.
但實體(ti) 零售業(ye) 上市公司進軍(jun) O2O模式仍在大手筆推進,[注冊(ce) BVI公司]就在11月初,步步高公開表示,公司未來3年將投資4億(yi) 元用於(yu) 雲(yun) 猴IT平台建設,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本地生活服務平台,以盡快從(cong) 傳(chuan) 統商業(ye) 連鎖企業(ye) 轉型為(wei) 互聯網企業(ye) 。
而步步高並未停止實體(ti) 店的擴張,前三季度其新增門店13 家。
“新開的門店,以前是一年虧(kui) 、兩(liang) 年平、三年盈利,現在需要更長的時間。”上述王府井有關(guan) 人士說。
可是,即使是已經進入O2O模式的實體(ti) 零售業(ye) 上市公司,大多仍停留在嚐試或噱頭階段,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發布的《傳(chuan) 統零售商開展網絡零售研究報告(2014)》,43%已經開展了O2O業(ye) 務的企業(ye) ,有近兩(liang) 成僅(jin) 通過入駐第三方平台來發展網絡零售業(ye) 務。
或許是實體(ti) 零售業(ye) 上市公司的電商發展不盡人意,行業(ye) 龍頭上市企業(ye) 反而對此反應平淡,而零售業(ye) 上市公司的電商發展路徑,皆依托門店以O2O服務實體(ti) 零售。
“目前公司沒有自己的電商布局。”大商股份工作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大股東(dong) 投資的大商天狗網已經在本月開始運營,上市公司的零售業(ye) 務未來將全麵與(yu) 其進行線上線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