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的“陽光采購”來破解腐敗已提出多年,而政府采購電商化亦開始進入人們(men) 的視野。
“各地政府現在也有一些采購網,[注冊(ce) 英國公司]但是其中信息公開度不是很高,即便是公布了采購價(jia) 格,但是采購流程如何、供應商的報價(jia) 如何比較都很少公布,其透明程度與(yu) 電商平台的比價(jia) 交易等沒有辦法比較,所以利用電商平台進行政府采購將是一個(ge) 方向。”11月7日,在第五屆全球公共采購論壇的期間,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呂本富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采購透明度不足的情況下,輿論對於(yu) 政府采購最大的一項詬病便是“價(jia) 高”。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在2013年發布《中國政府采購製度實施狀況》稱,政府采購的八成商品高於(yu) 市場均價(jia) ,56.1%的商品高於(yu) 市場平均價(jia) 1.5倍。
而采購中的腐敗亦是話題。參加論壇的武漢高校的一名采購研究者表示,電商化過程中,透明比降價(jia) 更重要,主要應該提高政府采購的效率與(yu) 透明度,當然,其帶來的效果是壓縮了采購價(jia) 格以及其中可操作的空間,客觀上達到抑製腐敗的作用。
利用政府采購電子化平台進行采購並非新鮮事。
湖北省某地采購中心負責人介紹道,現在的操作方式是,采購中心在采購前將信息發放在當地的政府采購信息網上,在當地進行了供應登記的企業(ye) 根據信息,在線下向采購中心報供應方案、價(jia) 格等,經過比對之後,成交價(jia) 格和數量會(hui) 在網上公布。
據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發布的數據,在2013年,包括政府采購、國企采購在內(nei) 的中國公共采購市場總規模超過20萬(wan) 億(yi) 元,其中,政府采購總額達到1.69萬(wan) 億(yi) 元。
而電商可以介入的部分也將是頗具規模的市場。中國公共采購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程遠忠估算,在政府采購中20%~30%為(wei) 現貨采購,理論上,這部分均可以利用電商平台進行采購。
中國公共采購公司介紹,該公司已與(yu) 22家試點單位合作,幫助建設政府采購電子化平台;並與(yu) 中央國家機關(guan) 、深圳羅湖區的采購部門試點電商公共采購。
國內(nei) 傳(chuan) 統電商巨頭也都在通過與(yu) 政府的合作向此塊業(ye) 務進行拓展。今年3月,“浙江政府采購專(zhuan) 區”亮相阿裏巴巴旗下網站,招募新一輪省級行政事業(ye) 單位辦公耗材政府采購定點供應商和產(chan) 品。
利用電商進行政府采購的前景被看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尚存有不小的難題。
在11月7日論壇上,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劉恒斌說,在目前的財政體(ti) 製下,不同級的財政有不同級的預算體(ti) 製,采購前要先歸集預算與(yu) 資金,所以直接在網上進行采購難以交易,這意味著財政製度要做一些調整。
這或許有地方利益博弈的問題。上述武漢高校研究者說,電商平台最好做大範圍的互聯互通,但每個(ge) 地方采購中心確定供應商都有著自己利益網。現在的製度條塊分割,采購單位可以在管轄範圍內(nei) 建立電商平台,但若要與(yu) 更大範圍平台對接則動力不足,因為(wei) 那些供應商將不能由地方確定。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英國公司注冊(ce) ]製度供給要打開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空間。中國現在必須在技術創新的同時,抓住製度創新這一方麵不放;政府采購如果破解了製度約束,是有很多潛力可以釋放的。
此外,政府采購電子化平台在國內(nei) 使用率也不高。中國公共采購公司的材料表明,政府采購的電子化程度不超過30%,而縣市一級政府采購的程度不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