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點,雨勢仍然沒有減弱的意思,世博園內(nei) 依然人頭攢動。一位年輕的母親(qin) 撐著傘(san) ,牽著孩子,找到位於(yu) 世博園D片區下沉式廣場中的船塢劇場,在露天長凳上找塊幹燥處,坐下來等。舞台一片空曠。好容易來了一些裝台的工作人員,母親(qin) 立刻衝(chong) 上去詢問今天的演出。得知皮影劇《三國演義(yi) 》每日兩(liang) 場的節目已經結束,她爽快地說:“沒關(guan) 係,我們(men) 坐這兒(er) 等下午的《西遊記》。”
從(cong) 世博會(hui) 開幕之日起,上海木偶戲團領銜出演的杖頭木偶劇《西遊記》和皮影劇《三國演義(yi) 》將日日上演,直至閉幕。其中,皮影戲《三國演義(yi) 》7月1日起正式上演,以每天上午兩(liang) 場演出的高頻率迎接放暑假的孩子們(men) 。
“我們(men) 這兩(liang) 部戲都是做給孩子看的,也是為(wei) 世博會(hui) 量身打造的。”上海木偶戲團團長何曉星說,整個(ge) 策劃前後花費了兩(liang) 年時間。在他的預想中,《西遊記》和《三國演義(yi) 》針對的是孩子,但出乎意料的是,觀眾(zhong) 既有孩子和老人,也有很多年輕人,連外國遊客也會(hui) 專(zhuan) 程趕來看戲。
21世紀的皮影戲
你心目中的皮影戲,還是那種在陝西土坡上、搖曳的暗淡燈光下,老藝人吊著嗓子彈唱老腔,皮影在幕布前廝打翻飛的情形?在世博版的皮影戲《三國演義(yi) 》中,這些傳(chuan) 統的印象都會(hui) 被顛覆。
伴隨一陣悠揚的主題曲,身著青袍、搖著羽扇的諸葛亮和書(shu) 童出現在船頭。兩(liang) 人一邊垂釣一邊議論蜀魏局勢,海寶突然從(cong) 海底躍上了幕布,來了個(ge) 時空大穿越。更出挑的是,諸葛亮會(hui) 唱Rap,海寶喜歡講搞怪段子,甚至《一無所有》等流行歌也會(hui) 在劇中出現。
“孫悟空和諸葛亮是孩子們(men) 耳熟能詳的人物。但這一次,我們(men) 讓這些人物以全新的麵貌出現在觀眾(zhong) 麵前。”上海木偶戲團製作人於(yu) 憶農(nong) 說,這兩(liang) 部戲無論是故事情節的編排、人物造型設計還是音樂(le) 、舞美,每一個(ge) 環節“都滲透了這個(ge) 時代的烙印”。
“傳(chuan) 統的皮影戲製作,花紋的雕刻一般都很繁複,但我們(men) 這次強調了線條的簡潔,造型做得比較誇張,色彩也做得比較淡雅。”於(yu) 憶農(nong) 說,他們(men) 充分借鑒了現代動漫和卡通形象的元素,改良皮影戲造型,試圖貼近孩子們(men) 的審美。“最明顯的是海寶,它的形象一出現在戲中,這部戲的味道就完全是現代的。”在杖頭木偶劇《西遊記》中,孫悟空變為(wei) 一個(ge) 可愛的少年,既天真勇敢,又自由而快樂(le) ,所有的神仙和妖怪都不再高不可攀,而是具有可親(qin) 近的鮮活性格。
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杖頭木偶和皮影戲都堪稱中國民間傳(chuan) 統藝術中的代表。文化部目前已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我們(men) 希望借世博這個(ge) 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的魅力。”何曉星說,“我們(men) 不希望嚴(yan) 肅說教。要讓孩子們(men) 對這些人物產(chan) 生更為(wei) 立體(ti) 、更為(wei) 親(qin) 近的情感。”
“90後”的舞台
走進船塢劇場的後台,23歲的演員王貞超正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各種工具一點點修複破損脫落的皮影道具。作為(wei) 上海木偶戲團的年輕演員,王貞超也算得上主力,既能演戲,又能修複。
“這樣的孩子,在我們(men) 這裏是很不容易的。”製作人於(yu) 憶農(nong) 說,此次為(wei) 了在世博園中的演出,僅(jin) 《三國演義(yi) 》一部戲,就有35位演員要輪班演出,幾乎沒有時間休息。離開北方土地的皮影,在上海潮熱的梅雨天氣也極不適應,有的變形卷曲,有的疲軟斷裂,有的發黴惡臭。基本上每天演出結束後,都有斷胳膊少腿的皮影需要修複。為(wei) 此,王貞超必須為(wei) 那些卷曲斷裂的牛皮影找一塊透明的塑料固定起來。
“天熱的時候,這兒(er) 的演出環境至少是40攝氏度以上,演員們(men) 頭頂上是10盞1500瓦的燈泡。”何曉星說,露天劇場沒有裝空調,也不敢開電扇,怕吹皺了幕布影響演出效果,隻能硬挺著。更糟糕的是,由於(yu) 船塢劇場在地下四層的位置,任何房間走進去都是一股黴味,蚊蟲肆虐,愁壞了劇團。他們(men) 索性在每次演出後將所有道具費力地搬到樓上,避免受潮,精心保護。
“每天演出兩(liang) 場皮影戲,對演員是高強度的訓練。”於(yu) 憶農(nong) 指著《三國演義(yi) 》道具中的一隻“怪獸(shou) ”說,“這東(dong) 西足有1米多長,3斤多重。過去的演員都是一人操控幾個(ge) 角色,皮影很小。但為(wei) 了讓觀眾(zhong) 看得清楚,我們(men) 的道具都做得偏大,為(wei) 了讓動作更細膩,關(guan) 節設計了十多個(ge) ,所以需要兩(liang) 三個(ge) 人同時操縱一個(ge) 角色。”
住在嘉定的王貞超,每天早上7點半出發去世博會(hui) ,有時要到晚上七八點才能回去。那些快退休的老演員,或是18歲的年輕演員,在世博會(hui) 期間都過著這樣的忙碌生活。
“通過世博會(hui) 的磨練,我覺得傳(chuan) 統皮影戲和木偶劇是後繼有人的。”團長何曉星很慶幸有世博這樣的機會(hui) ,既展現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又鍛煉了團隊,“我們(men) 這次的演員,很多都是‘80後’、‘90後’的孩子,他們(men) 成長非常快,也真正地對傳(chuan) 統藝術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
何曉星說,兩(liang) 年後,上海木偶戲團將有一大批一線老演員紛紛退休。但他一點也不擔心,眼前這些“80後”、“90後”的本科生與(yu) 研究生們(men) ,將是傳(chuan) 統藝術未來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