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點點鼠標在家坐等收貨的時代,電子商務的發展往往超出人們(men) 的想象。B2B、B2C、C2C的網站大浪淘沙,O2O模式悄然興(xing) 起,而這種線上下訂單,線下體(ti) 驗消費、取貨的購物模式,開啟了網絡購物的又一新時代。
在這樣的時間點,[英國注冊(ce) 公司]電商企業(ye) 的O2O戰術是先打造出樣板模式,然後再向全國複製。在這個(ge) 過程中,選擇什麽(me) 樣的線下合作夥(huo) 伴便成為(wei) 撬動O2O鏈條的一個(ge) 關(guan) 鍵。
早在去年,亞(ya) 馬遜中國與(yu) 上海的全家(FamilyMart)便利店合作,上線了收貨自提業(ye) 務。用戶在亞(ya) 馬遜購買(mai) 了商品之後,可以到全家便利店自提,既可以在線支付,也支持現金、刷卡等貨到付款方式。
阿裏巴巴切入便利店的方式是支付,上半年,支付寶先後與(yu) 美宜家、紅旗連鎖(002697)、7-11等便利店合作,用戶在便利店消費,可以通過支付寶進行掃碼支付。數據顯示,目前,支付寶已經支持2萬(wan) 家便利店。
近期,通過京東(dong) 平台上便利店的官網,消費者可借助LBS定位,找尋最近的店麵進行購物。京東(dong) 將聯手便利店推出個(ge) 性化優(you) 質的物流服務,比如“定時達”、“15分鍾極速達”、“上門體(ti) 驗”、“就近門店的售後服務”等。京東(dong) 利用自身物流的強大優(you) 勢,打通長期困擾物流業(ye) 的“最近一公裏”難題,搶占社區送貨商機。
巨頭們(men) 緣何對便利店情有獨鍾?從(cong) 商業(ye) 業(ye) 態的特點來說,便利店是本地生活中最接近消費者的,便利店的庫存也最接近消費者,服務方麵可以做到隨時送達,承擔零售業(ye) “最後一公裏”職責。因此,在線上線下大融合的趨勢下,這種業(ye) 態對於(yu) 電商企業(ye) 涉足O2O來講是最適合合作的,便利店正成為(wei) 互聯網企業(ye) 開搶的香餑餑。
互聯網企業(ye) 忙著在O2O領域跑馬圈地,拓展線下盟友。不過,與(yu) 以往B2C企業(ye) 投靠電商大平台紛紛“站隊”局麵不同的是,如今線下企業(ye) ,無論是品牌商還是零售商的策略是不拒絕與(yu) 每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便利店也是如此。
擁有5600家便利店的美宜家副總經理鄧偉(wei) 光就並不諱言公司與(yu) 天貓、騰訊、京東(dong) 都有合作。事實上,便利店之所以與(yu) 三大巨頭都在合作,是因為(wei) 每一家企業(ye) 所能提供給便利店的價(jia) 值不同。而這些價(jia) 值對於(yu) 便利店來說,恰恰又是互補的。
微信與(yu) 便利店的合作模式是建立在社交基礎上的,便利店通過微信提供的公眾(zhong) 號或者服務號的功能建立與(yu) 用戶之間社交關(guan) 係,[注冊(ce) BVI公司]通過這種社交關(guan) 係對用戶進行服務或者營銷,在互動中增加用戶的黏性,從(cong) 而獲得更多的銷售機會(hui) 。
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圖的就是方便,更願意快遞送上門來。某外企市場總監姚先生表示,像沃爾瑪就是把其線下門店變成其網上商城的取貨點和退換貨等售後服務點,目前國內(nei) 網購後自行取貨的氛圍還不成熟,他建議可以作為(wei) 退換貨點進行試點。目前便利店的服務功能性方麵比較單一,隻能交水電費、公交卡充值等,未來希望增加如代購票務服務、網購服務中轉站等,也可以增加一些特色咖啡吧或酒吧,晚上在社區活動時可以有個(ge) 地方聊天,讓便利店成為(wei) 社區生活資訊中心。
便利店從(cong) 家門口開始到地鐵站再到商務樓、大型購物場所、休閑娛樂(le) 場所等,選址區域大大擴展,新店不斷湧現。所以,很多消費者對便利店的依賴程度大有超越超市與(yu) 大賣場的態勢。
不管是便利店還是各方互聯網公司大佬,都在近年時間裏做了各種嚐試和努力,但阻力還是很大,以鄰味網為(wei) 例。
用戶不夠多。主要是年輕人能習(xi) 慣這種消費方式,40多歲的就鳳毛麟角了,60歲以上的就想也別想。對策就是盡全力去優(you) 化網站的易用性,爭(zheng) 取讓用戶覺得上網購物比他下樓去一趟更方便,當他拿起電話想給某個(ge) 商戶打電話叫外賣的時候,也會(hui) 想起用手機登錄網站直接選購那家商戶的商品。
便利店配合度低。很多便利店一聽說你是做網絡的,首先就是拒絕。終於(yu) 說服對方開始合作後,並且O2O模式給他能帶來1個(ge) 月銷售額幾千元的時候,占他的營業(ye) 額比重還是不夠大,不足以讓他們(men) 能重視到按照網站的要求來服務用戶。比如說經常因為(wei) 商戶的原因導致送單時間超過1小時,嚴(yan) 重影響到用戶體(ti) 驗。辛辛苦苦在社區聚攏到上千用戶,卻很容易因為(wei) 商家的服務不周到,導致用戶的流失。網站必須經常去回訪那些長時間未登錄的用戶,去問他為(wei) 什麽(me) 最近1個(ge) 月沒有登錄網站,便利店應該怎麽(me) 做能讓用戶更滿意,根據用戶反饋不斷優(you) 化體(ti) 驗。
利潤太低。便利店的平均客單價(jia) 僅(jin) 40元,利潤就更少了,最初隻有3元/單。最高峰的時候,一天一個(ge) 社區能做到130個(ge) 訂單,但利潤隻有400元出頭,卻需要4個(ge) 配送員,給配送員發完工資就一分錢剩不下了!技術開發、編輯、運營、房租等開支全得賠進去。經過2年多的運營,便利店嚐試了各種調整,現在能做到1個(ge) 配送員每送一單的利潤為(wei) 15元,訂單數雖然降了下來,但每個(ge) 社區都能盈利。雖然加上技術、編輯、運營、房租還是虧(kui) 損,但已經看到曙光了。
發展太慢。每進入一個(ge) 社區,[注冊(ce) BVI公司]都要從(cong) 零開始,從(cong) 商戶談判到用戶宣傳(chuan) ,從(cong) 編輯支持到運營,都要從(cong) 頭再來一遍。所幸的是幹的時間越長,經驗越多,越知道怎麽(me) 做能最快拿下商戶,最快覆蓋用戶,也能少走一些彎路。
不過,未來屬於(yu) O2O,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正在發生在不可逆轉的改變,搶先試水的便利店O2O,一定會(hui) 取得更為(wei) 豐(feng) 厚的果實,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