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機半年來的乏力,終於(yu) 得到官方數據的證實。
7月8日,[注冊(ce) 開曼公司]三星電子發布今年二季度業(ye) 績預告,銷售額為(wei) 52萬(wan) 億(yi) 韓元(515億(yi) 美元),同比下滑約10%;運營利潤為(wei) 7.2萬(wan) 億(yi) 韓元(71億(yi) 美元),同比下滑約25%。
“國產(chan) 廠商的產(chan) 品能力上來了。”7月9日,一位手機渠道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配置類似、體(ti) 驗相當的產(chan) 品,三星還維持兩(liang) 三倍以上的定價(jia) ,“高高在上,消費者不是傻瓜,當然不好賣了”。
由於(yu) 手機業(ye) 務所在部門為(wei) 三星電子貢獻了接近70%的運營利潤,手機業(ye) 務的景氣度直接影響著整個(ge) 公司的業(ye) 績走向。
麵對這份羸弱的數據,三星電子罕見地在業(ye) 績預告數據後附上了原因分析,其中提及韓元升值不利因素的同時,亦毫不諱言中國手機廠商的競爭(zheng) 威脅。
“今年4月份還在賣去年12月壓的貨。”一位手機渠道商內(nei) 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三星部分產(chan) 品的存貨周期長達12-14周,而其好的時候可以控製在3-4周,“周期延長勢必導致存貨跌價(jia) ”。
該渠道人士表示,盡管三星為(wei) 穩住渠道商,推出了保價(jia) 政策,但清庫存還是傷(shang) 了很多渠道。
“產(chan) 品沒以前好賣,說到底就是比較優(you) 勢不明顯了。”一位手機廠商負責人表示,以三星今年的旗艦機S5為(wei) 例,定價(jia) 超過5000元,而華為(wei) P7、酷派大觀等國產(chan) 廠商的產(chan) 品在配置上相差不大,同為(wei) androids操作係統,使用體(ti) 驗上各有千秋,但價(jia) 格往往隻有三星S5的一半甚至更低。
水貨市場可以作為(wei) 觀察一款產(chan) 品活躍度的鏡子。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三星S5剛上市時水貨價(jia) 在4500元左右,二三個(ge) 月後水貨市場的報價(jia) 已經下降到3300元左右。
另一方麵,[開曼注冊(ce) 公司]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高端市場增長趨緩,市場增量快速轉移到中低端產(chan) 品上。中國市場尤其如此,由於(yu) 運營商補貼的推動,1500元以下的千元智能機占據了市場絕大部分比重。但三星的產(chan) 品線布局主要在1500元以上區間,這影響了整體(ti) 銷量。
“三星也有1500元以下的產(chan) 品,但同樣的價(jia) 格,芯片、屏幕等配置要比國產(chan) 廠商差一大截。”前述手機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在目前的產(chan) 品策略和定價(jia) 策略之下,三星在中低端市場很難與(yu) 國產(chan) 廠商競爭(zheng) 。
三星產(chan) 品的比較優(you) 勢不斷下滑,也體(ti) 現在其中國市場的份額不斷下滑。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國售出了1530萬(wan) 台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為(wei) 19.4%。而根據賽諾的數據,今年5月份,三星在中國的銷量市場份額已經下滑到16.5%,環比下降0.5%,而同期酷派、聯想的市場份額均已超過10%,與(yu) 三星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由於(yu) 中國市場對三星的貢獻值,三星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下降直接影響到其全球的業(ye) 績。根據三星2013年年報披露的數據,2013財年,僅(jin) 中國單一國家,為(wei) 三星貢獻的營收占比高達18%。
或許是鑒於(yu) 這一形勢,三星電子在上個(ge) 月對其大中華區移動通信事業(ye) 部負責人進行了調整,原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移動通信事業(ye) 部總裁李鎮仲調回韓國總部,該職位由原三星電子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王彤接任。
中國市場走淡的同時,為(wei) 三星貢獻23%營收的另一糧倉(cang) ——歐洲市場也遇到困難。三星在歐洲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40%,但目前麵臨(lin) 存貨上升的壓力。
“智能手機的過度供給導致中國和歐洲市場供過於(yu) 求,[注冊(ce) 馬紹爾公司]低端市場的競爭(zheng) 越發激烈。”三星在解釋二季度業(ye) 績滑坡時表示。
三星還表示,今年以來,韓元兌(dui) 美元的升值態勢幾乎不可阻擋。今年二季度,韓元對美元升值5.2%,而一年前同期韓元對美元貶值2.6%。本幣貶值有利於(yu) 提高企業(ye) 出口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反之亦然。三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快速複蘇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yu) 韓元的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