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洋種子占據中國第一菜園90%市場份額 菜園子禍福難測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山東(dong) 壽光調查發現,洋種子攻城拔寨勢頭凶猛,本土種子企業(ye) 可以說幾無還手之力。專(zhuan) 家建議,加強對外資進入農(nong) 業(ye) 領域的管理,引導國內(nei) 種業(ye) 重組整合,鼓勵和支持企業(ye) 加強研發,實現雙贏。

水土漸服 洋種子難逢對手

在洋種子多年來的攻城拔寨之下,山東(dong) 壽光本地的民間育種企業(ye) 已屈指可數,但67歲的王榮熙一直在堅守,他創辦的金田種苗有限公司主要銷售本土西紅柿種子。

王榮熙曾在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園藝研究所工作過13年,1993年回到家鄉(xiang) 山東(dong) 壽光後,一直致力於(yu) 西紅柿種子的研究和繁育,他研製的種子風靡一時、供不應求。2000年,美國BHN種子公司找到他,希望雙方各自拿出優(you) 質種子,共同研究並開拓中國市場。之後,在雙方三四年時間的合作中,BHN公司的種子借助王榮熙的銷售網絡迅速占領了壽光市場,而王榮熙自己研發的本土種子逐步淡出。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此消彼長之際,BHN公司單方麵更換了中國合作夥(huo) 伴,終止了與(yu) 金田種苗公司的合作。

如今,金田種苗公司每年在全國25個(ge) 省市銷售超過2000公斤西紅柿種子,在全國同行中可謂名列前茅,但對“家門口的市場”隻能望洋興(xing) 歎。

王榮熙的女兒(er) 、金田種苗公司經理王英傑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王榮熙這兩(liang) 年身體(ti) 不好,但一直堅持泡在育種基地,希望能奪回市場。

金田種苗公司的遭遇正是壽光蔬菜種業(ye) 過去20年的一個(ge) 縮影:上世紀90年代以前,菜農(nong) 自留種子;上世紀90年代初期,菜農(nong) 選購國內(nei) 科研單位或企業(ye) 的種子;上世紀90年代後期,外資種子公司紛紛在壽光建立蔬菜品種試驗示範基地。等到2000年中國頒布種子法,蔬菜花卉市場對外資全麵開放,蓄勢已久的外資公司逐步蠶食了這一巨大市場,本土種子公司被擠出市場。

壽光市農(nong) 業(ye) 局負責種子管理的主任範立國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壽光蔬菜種植麵積為(wei) 84萬(wan) 畝(mu) ,年產(chan) 蔬菜40億(yi) 公斤,在這個(ge) “中國第一菜園”,絲(si) 瓜、有刺黃瓜等蔬菜的種子仍以國產(chan) 為(wei) 主,而圓椒、長茄、西紅柿等蔬菜品種,洋種子占據了絕對份額,甚至超過了90%。

他介紹,上世紀90年代後期,瑞士先正達、荷蘭(lan) 瑞克斯旺、美國聖尼斯、以色列海澤拉、荷蘭(lan) 德瑞特、荷蘭(lan) 紐內(nei) 姆等種業(ye) 巨頭紛紛在壽光布局。目前,在壽光這一兵家必爭(zheng) 之地,設立分公司、辦事機構或示範基地的外資種子企業(ye) 已達30多家。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壽光的種子市場、農(nong) 產(chan) 品[15.47 0.26%]物流園、農(nong) 資市場上聚集著上百家種子銷售企業(ye) ,多數公司表示,其銷售的主要是洋種子。壽光當地粗略統計,每年種子交易額在6億(yi) 元人民幣以上,其中超過4億(yi) 是洋種子。

當地菜農(nong) 顯然更歡迎洋種子。在壽光紀台鎮呂家村,菜農(nong) 呂會(hui) 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全村1000多戶,90%以上都種茄子,但幾乎沒有人使用國產(chan) 種子,基本上都是選擇荷蘭(lan) 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或“765”品種。

“布利塔”是每年8月中旬栽種,一株茄子能長到3米甚至更高,收獲期可從(cong) 當年10月延續到次年6月底。相比之下,國內(nei) 茄子品種生長期短、產(chan) 量低、抗病性也不及洋種子。一粒“布利塔”種子要賣到6毛錢,而國產(chan) 種子的價(jia) 格一半都不到。

呂會(hui) 順說,自己和身邊不少菜農(nong) 也都明白,任由洋種子占據市場並不妥當,但洋種子品質更好,菜農(nong) 們(men) 也別無選擇,讓他們(men) 擔憂的是價(jia) 格上漲。當地菜農(nong) 種植“布利塔”已接近10年,價(jia) 格已從(cong) 剛開始的每粒4毛錢漲到了現在的每粒6毛錢,可謂是“一克種子一克金”。

事實上,這些洋種子大都隻有研發技術屬於(yu) 外資,育種、分裝、銷售等上下遊環節都在中國完成,或僅(jin) 在國外完成一些簡單的加工工序。由於(yu) 中國內(nei) 地人工成本較低,洋種子的育種成本並不高。王英傑介紹,一粒成本僅(jin) 一分錢的種子,賣出兩(liang) 毛、五毛甚至一元價(jia) 格是常有的事。

近兩(liang) 三年,壽光也意識到了洋種子占比過高的問題,開始大力培育本土種子。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研發的辣椒種子“中壽12號”已推廣了兩(liang) 年,逐步得到了菜農(nong) 的認可。但種子研發是場“持久戰”,短期內(nei) 仍是洋種子處於(yu) 強勢,本土種子“收複失地”任重道遠。

事實上,蔬菜還僅(jin) 僅(jin) 是小麵積種植作物,洋種子在大田作物上的進攻態勢近來更是引起了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在玉米種子領域,美國杜邦先鋒公司正成為(wei) 中國市場最大的“贏家”,其分別和登海種業(ye) [50.70 2.84%](002041)、敦煌種業(ye) [20.10 1.16%](600354)成立了合資公司,前者覆蓋黃淮海夏玉米區,後者則輻射東(dong) 北、西北春玉米區。

登海種業(ye) 2009年年報顯示,合資公司山東(dong) 登海先鋒種業(ye) 有限公司的先玉335繼續保持旺銷態勢,當年該品種實現銷售收入3.18億(yi) 元,同比增長47.97%,銷量完成1502萬(wan) 公斤,同比增加38.82%,價(jia) 格較上年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某玉米種業(ye) 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1500萬(wan) 公斤銷售量相當於(yu) 1100-1200萬(wan) 畝(mu) 的種植麵積,而黃淮海地區玉米種植麵積約在1.1億(yi) -1.2億(yi) 畝(mu) ,這意味著先玉335在這一地區占到了約10%的市場份額,僅(jin) 次於(yu) 鄭單958。而在東(dong) 北春玉米區,先玉335的市場份額更高,已成為(wei) 第一品牌。

雖然根據中國《種子法》規定,杜邦先鋒公司隻能在上述兩(liang) 家合資公司中占到49%的股份,但合資公司須向杜邦先鋒公司繳納特許經營費(銷售額的10%),再將其在兩(liang) 家公司中的權益綜合考慮,杜邦先鋒公司無疑切走了中國玉米種子市場的一塊大蛋糕。

目前,鄭單958雖與(yu) 先玉335難分伯仲,種植麵積上甚至占據上風,但麵臨(lin) 一個(ge) 競爭(zheng) 問題。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總共有金博士種業(ye) 、萬(wan) 向德農(nong) [9.40 1.95%](600371)、河南農(nong) 科院種業(ye) 有限公司以及河南農(nong) 科院糧食作物所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可以經營鄭單958,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使得鄭單958的價(jia) 格有時甚至隻及先玉335的1/10。

蔬菜花卉市場對外資全麵開放後,蓄勢已久的外資公司逐步蠶食了這一市場,本土種子公司基本上被邊緣化。

在高盛養(yang) 豬、黑石賣菜之後,又一投資基金凱雷近期宣布進軍(jun) 中國飼料業(ye) ,外資掘金中國農(nong) 業(ye) 已呈全麵、加速之勢。“炒盤青椒肉絲(si) 也得看外國人臉色”被越來越多地當成一個(ge) “黑色幽默”來講述。在被稱為(wei) “中國第一菜園”的山東(dong) 壽光,青椒種子多是洋種子;以益海嘉裏為(wei) 代表的外資企業(ye) 控製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約40%份額;德意誌銀行、高盛等公司介入中國生豬養(yang) 殖業(ye) 一度引起轟動。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山東(dong) 壽光調查發現,洋種子攻城拔寨勢頭凶猛,本土種子企業(ye) 可以說是全麵潰敗,幾無還手之力。不僅(jin) 如此,外資已在蔬菜等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流域深度滲透,對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議價(jia) 權虎視眈眈。當地也在積極支持企業(ye) 研發,與(yu) 實力強大的外資企業(ye) 同台競技。

一些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壽光可視為(wei) 中國種業(ye) 的一個(ge) 縮影,引入外資有助於(yu) 吸收國外企業(ye) 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進程,但外資操縱農(nong) 產(chan) 品資源和市場定價(jia) 權的風險正在累積。目前,中國種業(ye) 小、散、亂(luan) 的局麵、企業(ye) 研發力量尚較薄弱等因素使得國內(nei) 企業(ye) 短期內(nei) 難以與(yu) 跨國“大鱷”們(men) 抗衡。他們(men) 建議,加強對外資進入農(nong) 業(ye) 領域的管理,引導國內(nei) 種業(ye) 重組整合,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ye) 加強研發。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