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東(dong) 北,是致力於(yu)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輝山乳業(ye) (06863.HK)目前迫切考慮的問題。
近日,該公司與(yu) 荷蘭(lan) 皇家菲仕蘭(lan) 有限公司進入排他性談判,雙方商討建立合資企業(ye) ,在中國境內(nei) 從(cong) 事嬰幼兒(er) 配方奶粉的生產(chan) 和銷售。此消息也提振了資本市場,輝山乳業(ye) 第二天開盤漲幅即達到8%。
“要麽(me) 走出去,要麽(me) 引進來,再者就是成立合資公司。”乳業(ye) 資深專(zhuan) 家王丁棉向《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這是當前國內(nei) 乳業(ye) 發展現狀。他認為(wei) ,輝山乳業(ye) 與(yu) 荷蘭(lan) 乳企合作,主要是想借洋品牌的“洋氣”來提升輝山的品牌知名度。
不過,治標難治本。[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多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乳業(ye) 人士分析稱,國內(nei) 嬰幼兒(er) 配方奶粉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剛進軍(jun) 該市場兩(liang) 年多的輝山乳業(ye) ,很難走出東(dong) 北奔向全國。
輝山乳業(ye) 此次牽手荷蘭(lan) 菲仕蘭(lan) 並非偶然,菲仕蘭(lan) 已經是輝山的客戶,輝山為(wei) 其提供包括植脂末、全脂乳粉以及嬰幼兒(er) 配方基粉等產(chan) 品。
在目前輝山的“三駕馬車”中,相比奶牛養(yang) 殖和液態奶,奶粉業(ye) 務是相對較晚推出的。東(dong) 方艾格分析師陳連芳告訴本報記者,(輝山)2012年啟動嬰幼兒(er) 奶粉業(ye) 務,2013年有所銷售,目前銷量並不大。“對於(yu) 一個(ge) 非常新的品牌,想在激烈競爭(zheng) 的嬰幼兒(er) 奶粉市場搶占份額,難度是非常大的。”
而此次合作顯然是兩(liang) 廂情願的事,輝山靠洋品牌來貼金,菲仕蘭(lan) 借道輝山進一步布局中國市場,王丁棉坦承,國產(chan) 奶粉遭遇信任危機後,外資品牌知名度一度成為(wei) 其在國內(nei) 市場的資本。
根據AC尼爾森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11月,國內(nei) 奶粉品牌市場份額前5名分別為(wei) 惠氏、貝因美、美讚臣、多美滋與(yu) 合生元。即便相比2012年前五名中增加了一家國產(chan) 品牌,但外資仍超過半壁江山。
為(wei) 了扶持國產(chan) 奶粉的發展,國家分別從(cong) 源頭和資金補貼方麵著手。去年底,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嬰幼兒(er) 配方乳粉生產(chan) 許可審查細則(2013 版)》,細化了嬰幼兒(er) 配方乳粉生產(chan) 企業(ye) 自建自控奶源的要求,並在市場端方麵要建立從(cong) 原料采購到產(chan) 品銷售所有環節的追溯和召回製。
對於(yu) 致力於(yu)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模式的輝山乳業(ye) 來說,從(cong) 自營奶源到自有品牌產(chan) 品,可見切合上述規定的方向。
然而,輝山乳業(ye) 的嬰幼兒(er) 奶粉2013年才投產(chan) ,2013年上半年僅(jin) 完成1.07億(yi) 元的銷售額。輝山乳業(ye) 在半年報中介紹,目前公司已擁有207個(ge) 經銷商,其中132個(ge) 為(wei) 東(dong) 北以外的地區,區域覆蓋山東(dong) 、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慶、安徽和江西。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乳業(ye) 人士向本報記者稱,在東(dong) 北的消費者認可度都不算高,憑什麽(me) 擠入全國激烈的奶粉市場。“麵對高端奶粉的巨額利潤空間,此次輝山乳業(ye) 設計得很理想,但是究竟能否奏效,就有待觀察了。”
如何重拾失去的信心,這是國內(nei) 乳業(ye) 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王丁棉向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國產(chan) 奶粉原料八成以上需要進口,這取決(jue) 於(yu) 長期以來的國內(nei) 乳業(ye) 產(chan) 品結構,於(yu) 是國內(nei) 奶粉品牌很難有強有力的說服力。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nei) 乳粉企業(ye) 突圍之路主要有三種,走出去、引進來和中外合資。
2010年8月,光明乳業(ye) 用約3.82億(yi) 元人民幣收購新西蘭(lan) Synlait乳業(ye) 公司51%股權,建立海外原料供應基地;2013年3月,[注冊(ce) 盧森堡公司]伊利收購新西蘭(lan) 大洋洲乳業(ye) 有限公司並投資建設年產(chan) 4.7萬(wan) 噸奶粉生產(chan) 線項目。上述乳業(ye) 人士向本報記者稱,利用國外原料來生產(chan) 奶粉,然後再運回國內(nei) ,已經成為(wei) 乳企向高端奶粉市場要利潤的重要手段。
此外,隨著蒙牛牽手達能,以及輝山聯姻菲仕蘭(lan) ,中外合資謀發展的模式在乳業(ye) 中興(xing) 起。
需要帶路人,更需要獨立行走。日前,三元股份獲得北京市財政撥付的1077.97萬(wan) 元補貼,用於(yu) 三元承擔的“安全健康嬰幼兒(er) 配方乳粉的研究與(yu) 產(chan) 業(ye) 化”研發項目。
“外資進來太多並非好事。”王丁棉表示,外資份額越大,國內(nei) 品牌越難崛起。但他也無奈地承認,在未來幾年內(nei) ,洋品牌依然會(hui) 掌控著高端奶粉和一線市場的話語權。
2013年6月頒布的《推動嬰幼兒(er) 配方乳粉行業(ye) 企業(ye) 兼並重組工作方案》中,工信部計劃在未來兩(liang) 年內(nei) 培育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yi) 元的大型乳企集團,將行業(ye) 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並且將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乳企,到2018年,將目前的127家乳企減少到50家。
在新一輪奶粉江湖整合潮中,誰能笑到最後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