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泉城路隻停留了不足兩(liang) 年,外資第一店百盛將於(yu) 今日徹底離開,這也是百盛近兩(liang) 年來關(guan) 閉的第五家門店。百盛在中國百貨發展初期入市,經曆了百貨業(ye) 高速發展的黃金期,但在購物中心、電商等新對手出現後,仍未做出太多改變的百盛帶著純利暴跌近六成的業(ye) 績脫離了中國百貨第一梯隊。
盡管今日將閉店,但昨日晚間,百盛濟南店還在盡心提供最後的服務。該店的服務熱線保持暢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昨日下午6時,[開曼公司注冊(ce) ]該店貨物已基本出清,品牌全部離場。未退購物卡的消費者還可於(yu) 近日持身份證前來辦理。對於(yu) 離開後是否還會(hui) 回歸,相關(guan) 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總部未下達任何指令。
2012年7月,百盛關(guan) 閉了上海虹橋店和貴陽金鳳凰店。去年,百盛又關(guan) 閉了貴陽鮮花店和石家莊的惟一門店。接連關(guan) 店,讓百盛失去了濟南和石家莊兩(liang) 個(ge) 市場。目前,百盛在中國36個(ge) 城市共有56家分店。百盛日前發布的2013年財報中提到,去年,集團因翻新上海旗艦店,無錫、南昌等門店因地鐵施工導致業(ye) 績受到影響和提前終止租賃合同共埋單8700萬(wan) 元。這些都影響了百盛2013年的業(ye) 績表現。
老店的業(ye) 績不佳和新店持續虧(kui) 損讓百盛業(ye) 績更是雪上加霜。百盛財報顯示,2012年百盛新開的4家門店和2013年新增的6家門店共計虧(kui) 損1.93億(yi) 元。在百盛的主席報告書(shu) 中,執行董事兼主席鍾延森表示,集團對上海旗艦店進行翻新、北京旗艦店擴容經營麵積後銷售業(ye) 績均有明顯改善。年內(nei) 關(guan) 閉的石家莊和貴陽門店也配合了集團的門店優(you) 化舉(ju) 措。在關(guan) 店的同時,百盛還在積極擴張。鍾延森表示,今年集體(ti) 還將完善擴張戰略,在現有市場或鄰近城市開設少量但規模更大的新店。
1994年,百盛進軍(jun) 中國零售市場開始了一路擴張計劃。至今已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時尚百貨集團之一。不過,自2007年開始,外資第一店百盛的業(ye) 績開始滑坡。2006年百盛銷售增幅達到頂峰86.5%,隨後幾年一路下降。[香港注冊(ce) 公司]今年,百盛更是發布了上市九年以來的最差全年業(ye) 績。截至2013年12月31日,百盛銷售額微增4.3%至174.81億(yi) 元,但淨利暴跌58.4%至3.54億(yi) 元。
百盛在中國百貨的空窗期入市經曆了快速擴張的最好發展階段,不過,在商業(ye) 專(zhuan) 家劉暉看來,百盛初期選址不夠謹慎,導致目前很多門店的區位先天不足:“比如百盛太陽宮店看似交通便利,但很難找到商場入口。”如今,百貨業(ye) 態正麵臨(lin) 電商、購物中心的雙重夾擊,為(wei) 了挽留更多消費者,傳(chuan) 統百貨也紛紛進行購物中心化轉型。百盛也嚐試了體(ti) 驗業(ye) 態自救,在百盛複興(xing) 門店,餐飲、書(shu) 店等體(ti) 驗型業(ye) 態也進駐商場。不過,對於(yu) 今年的變革計劃,鍾延森提及最多的還是從(cong) 品牌上操刀,並未有太多業(ye) 態調整的字眼。鍾延森表示,為(wei) 吸引更多消費者,百盛將繼續物色與(yu) 國際知名品牌尋求獨家合作。
來自北商商業(ye) 研究院的分析顯示,以往百貨店更多地拉攏高端消費者,但如今消費群體(ti) 和消費習(xi) 慣已發生變化,中產(chan) 階級日漸龐大,這部分消費者將是電商與(yu) 實體(ti) 零售未來爭(zheng) 搶的主要對象。未來百貨店將主抓中層消費客群,高端百貨和低端百貨都會(hui) 向中端市場靠攏。不過,從(cong) 百盛ESTEE LAUDER、 CLINIQUE、 LA MER、 LANCOME等高端品牌陣容以及尋求的獨家國際知名品牌合作來看,外資第一店百盛始終在中高端定位上堅持,對市場的變化反應並不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