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默克爾要與中國簽高科技大單

7月15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飛抵北京,開始其連任後的首次訪華之旅。

“默克爾總理此次訪問,我們(men) 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除了與(yu) 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會(hui) 談外,還將訪問大學、博物館等文化機構,並將出席簽署有關(guan) 經貿訂單的活動。”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李曉駟這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默克爾訪華將簽訂一係列訂單已不是秘密,但訂單內(nei) 容仍未透露。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透露,默克爾將帶領一個(ge) 商務代表團與(yu) 中方簽訂包括諒解備忘錄在內(nei) 的一係列非常大的協議訂單,內(nei) 容涉及電動車、環境保護和公共交通等方麵。

熟悉中德關(guan) 係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wei) ,德國輸出技術和中國產(chan) 業(ye) 升級的互惠互利的需要是兩(liang) 國經貿關(guan) 係更為(wei) 密切的銜接點。

中德貿易超過英法意總額

德國外交部對華工作小組主任芮悟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坦言:“金融危機和歐洲債(zhai) 務危機並沒有使得德國與(yu) 中國的貿易疏遠了,反而是加強了,中國已經成為(wei) 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huo) 伴之一,而德國在中國外貿中的地位也舉(ju) 足輕重,中德貿易總額幾乎是中英、中法、中意貿易額的總和。”

2008年,中德貿易量達到1150億(yi) 美元,超過英、法、意對華貿易總額。2009年,即便深處國際金融危機的漩渦中,中德兩(liang) 國貿易額仍達到1057億(yi) 美元。今年,中德貿易有望實現恢複性增長。

“改革開放初期,德國大眾(zhong) 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ye) ,開啟了德國企業(ye) 在華投資的序幕,而如今在汽車等領域中國已經具備了自主生產(chan) 能力,但我們(men) 認為(wei) 中德貿易投資的未來將不僅(jin) 限於(yu) 中國東(dong) 部地區,中部地區甚至西部地區,德國企業(ye) 也有很大的興(xing) 趣,”芮悟峰告訴記者:“德國企業(ye) 要在競爭(zheng) 激烈的中國市場拿到訂單並不容易,我們(men) 通過‘德中同行’項目讓中國更多的地方政府認識了德國企業(ye) ,並簽署了訂單展開了合作。”

“我們(men) 要在中國城市化和低碳經濟中找到商業(ye) 機會(hui) ”,原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郝睿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西門子未來在中國的業(ye) 務增長方向很明確,就是專(zhuan) 注於(yu) 任何跟中國提倡的環保節能相關(guan) 的領域,包括能源、工業(ye) 、交通、照明、醫療等各個(ge) 方麵。”

經過幾十年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ye) 學會(hui) 了“說中國話,辦中國事”。據德國方麵透露,包括西門子、巴斯夫在內(nei) 的企業(ye) 都有可能從(cong) 此次默克爾訪華訂單中分到一杯羹。

出口高科技成最大籌碼

“我還不能告訴你,我們(men) 兩(liang) 國會(hui) 簽訂哪些協議,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ge) 很大的貿易訂單,”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德國擁有不少高新科技,而這些技術可以進一步投入中國,促進中國未來的發展。”

事實上,近年來德國對於(yu) 中國政策的分析研究越來越透徹,當中國提“低碳環保”口號之時,德國企業(ye) 就提供包括LED等在內(nei) 的各項高科技環保技術;當中國提“城市化”之時,德國企業(ye) 在交通、電動汽車、高速鐵路等各方麵為(wei) 中國開出解決(jue) 方案。

據了解,默克爾的中國訂單中比較確定的一項就是關(guan) 於(yu) 電動車的技術合作項目。科技部部長萬(wan) 鋼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透露:“電動汽車是我們(men) 中德合作的一個(ge) 重要階段。德國的企業(ye) ,特別是德國在中國的合資企業(ye) ,在電動汽車的發展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據萬(wan) 鋼部長透露,目前中國科技部和德國教育科技部正在就電動汽車、風能、太陽能等領域展開合作。

萬(wan) 鋼部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中國在科技研發方麵與(yu) 德國仍然存在差距,主要體(ti) 現在,德國已經形成了以企業(ye) 為(wei) 主題的產(chan) 學研體(ti) 係,而不僅(jin) 僅(jin) 是依靠政府的投入,因此德國企業(ye) 對於(yu) 創新的投入的欲望和對於(yu) 創新的氛圍是很強烈的,並按照整個(ge) 世界市場的趨向來確定他們(men) 長遠的研究題目。”

目前,德國擁有一係列占據人類科技發展前沿的高新科技,特別是在新能源和智能交通運輸等關(guan) 乎人類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zhuan) 利數在世界範圍內(nei) 處於(yu) 領先地位,而德國企業(ye) 對於(yu) 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商業(ye) 產(chan) 品的能力也成為(wei) 其向中國出口的最大籌碼。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