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jia) 的連續下跌仍未有起色,國內(nei) 鋼企難以承受虧(kui) 損的壓力,各地也紛紛出現限產(chan) 的現象。據了解,武鋼、唐鋼、攀鋼、沙鋼等龍頭企業(ye) 也開始步入限產(chan) 行列。日前還有消息稱,繼下調7月份鋼材出廠價(jia) 格之後,寶鋼或將繼續下調8月份鋼材出廠價(jia) 格。為(wei) 抑製鋼鐵產(chan) 能過剩,工信部在7月12日召開的全國鋼鐵工業(ye) 座談會(hui) 上發布《鋼鐵行業(ye) 生產(chan) 經營規範條件》(下簡稱《條件》),對鋼企產(chan) 量等指標作出了硬性規定。
邊“限產(chan) ”,邊投資
目前,“限產(chan) ”似乎是我國鋼企應對鋼材市場不景氣的主要手段。由於(yu) 國內(nei) 產(chan) 能過剩壓製鋼材價(jia) 格,而巨大需求又拉升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鐵礦石的價(jia) 格,我國鋼企長期處在雙重壓力之下,生存狀況艱難。而無論是官方如中鋼協,還是鋼企本身,在情況變得艱難的時候都選擇了限產(chan) 的方式。如中鋼協在2009年鐵礦石談判不利時就明確表態寧願讓鋼廠減產(chan) 也不願接受高礦價(jia) 。
而在今年二季度鋼價(jia) 連續下跌、鐵礦石價(jia) 格持續高位的背景下,不少鋼廠也自發進行限產(chan) 。根據蘭(lan) 格鋼鐵網提供的數據,近期對生產(chan) 線進行檢修的鋼企包括有寶鋼、武鋼、攀鋼、唐鋼、包鋼、沙鋼等國內(nei) 幾乎所有大型鋼廠。全行業(ye) 都在有意識地控製產(chan) 能。
最新消息顯示,這種狀況可能還要持續下去,甚至發展得更加深入。據悉,國內(nei) 鋼企風向標寶鋼可能在8月份繼續下調鋼材出廠價(jia) 格,降幅在300元至600元之間。這也顯示出未來鋼價(jia) 仍難迅速回升。
工信部預計,今年全年鋼產(chan) 量將在去年5.68億(yi) 噸基礎上增加10%左右,6.2億(yi) 至6.3億(yi) 噸,再創曆史新高。
值得關(guan) 注的是,盡管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但今年1-5月,鋼鐵固定資產(chan) 投資高達1356億(yi) 元,同比增長了13.8%,且仍有一批擴能項目在開工建設中。
第二次“去庫存化”
昨日,工信部在大連召開的全國鋼鐵工業(ye) 座談會(hui) 上公布了《條件》,明確表示現有鋼鐵企業(ye) 均須納入規範管理。不具備規範條件的企業(ye) 須按照規範條件要求進行整改,整改後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ye) 應逐步退出鋼鐵生產(chan) 。對不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ye) ,有關(guan) 部門不予核準或備案新的項目,不予配置新的礦山資源和土地,不予新發放產(chan) 品生產(chan) 許可證,不予提供信貸支持。
生產(chan) 規模上,《條件》以2009年為(wei) 標準,要求普鋼企業(ye) 粗鋼產(chan) 量100萬(wan) 噸及以上,特鋼企業(ye) 30萬(wan) 噸及以上,且合金鋼比大於(yu) 60%。此外,《條件》還對鋼鐵企業(ye) 在環境保護、能耗、工藝裝備等方麵作出了具體(ti) 規定。
此外,在日前工信部提出的十大兼並重組行業(ye) 中,鋼鐵行業(ye) 也是首當其衝(chong) 。
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鋼企自身的限產(chan) 和管理層加快推進行業(ye) 兼並重組的步伐,鋼鐵行業(ye) 的第二次“去庫存化”速度也會(hui) 得以加快,這才能使得鋼材市場趨於(yu) 穩定。“要對在建和已建成的違法違規項目進行清理查處,堅決(jue) 製止以任何名義(yi) 擅自建設鋼鐵項目。”李毅中在會(hui) 上表示。
為(wei) 加快鋼鐵工業(ye) 結構調整,李毅中還要求,推進鋼鐵企業(ye) 兼並重組,規範鋼鐵行業(ye) 生產(chan) 經營秩序,同時進一步整頓和規範進口鐵礦石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