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ge) 周末,高端攢機形象店“至尊地帶”在北京開出了第二家,攢的都是5000元至上萬(wan) 元的台式電腦。“高端其實更好做一些,”做了七八年攢機生意的店主嶽峰說,“利潤率會(hui) 提高,但大多數同行沒像我這麽(me) 做。”
目前,中關(guan) 村賴以起家的DIY攢機模式正在麵臨(lin) 生死考驗,本報此前的報道也曾經提及,攢機商紛紛抱怨今年一季度出貨台數明顯下降,多至下降四成。“其實還是因為(wei) 幾年來品牌機大降價(jia) ,筆記本進入4000元區域,低端上網本進入2000元區域,擠占了攢機市場的空間。”芯片商英特爾中國區品牌與(yu) 策略經理呂冬對記者分析說。
而嶽峰的觀點也充滿悲觀情緒,“也許3年,也許5年,曾經大為(wei) 流行的中關(guan) 村低端攢機市場可能會(hui) 消失”,因為(wei) 除了在量上被品牌機擠壓,攢機市場的利潤率也逐漸萎縮。
“1990年,曾經的暴利年代,賣一台電腦能有幾千元的利潤,而現在的利潤幾乎等於(yu) 一層紙,攢一台3000元以下的電腦賺不到100元,利潤率也就5%左右。”呂冬分析說。
在嶽峰看來,轉型高端是必然的變化,“我之前也做過調研,因為(wei) 用戶對高端機品質要求高,對外形要求也高,利潤率必然會(hui) 提高,應該能提到10%以上”。而且目前的情況已經是“不轉不行”,“攢機行業(ye) 有點惡性循環,”嶽峰說,“大家都隻比價(jia) 格,好像除了這個(ge) 就沒什麽(me) 優(you) 勢了。”實際上,隨著競爭(zheng) 加劇,攢機喊出“白菜價(jia) ”,整個(ge) 市場從(cong) 銷售到供貨都紛紛陷入低端,在這個(ge) 大背景下,為(wei) 了多賺一點錢,一些店主開始在配件質量上做文章,中關(guan) 村賣場不斷傳(chuan) 出負麵新聞。“不敢說轉做高端一定多掙錢,但至少利潤會(hui) 提高,行業(ye) 也健康一些。”呂冬評價(jia) 說。
但目前轉型的也隻是一小部分人。在攢機市場上,大量店主延續著以前的模式:用低價(jia) 吸引用戶,比拚價(jia) 格,有時靠作假來增加利潤。但即便這樣也難以抵擋品牌機大舉(ju) 進攻的態勢。“隨著市場的萎縮,店主們(men) 或者轉到高端這邊來,或者去賣品牌機,或者就慢慢轉行了。”呂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