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滬港通”,繼而中信泰富大手筆“鯨吞”母公司,4月份的香港股市大事不斷。香港金融業(ye) 與(yu) 內(nei) 地經濟脈動密不可分。
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海南博鼇亞(ya) 洲論壇宣布,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yu) 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製(“滬港通”),促進中國內(nei) 地與(yu) 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投資者為(wei) 之興(xing) 奮,當天的恒指應聲上漲1.51%。
市場還在憧憬、消化“滬港通”時,[注冊(ce) 加拿大公司]16日在港上市的內(nei) 地企業(ye) ——中信泰富宣布,以對價(jia) 人民幣2269億(yi) 元(港幣2865億(yi) 元)收購母公司中信集團的主要業(ye) 務平台——中信股份的全部股權。據中信泰富主席常振明介紹,新公司的總部將放在香港,是一家香港公司。
這一大手筆的交易完成後,中信泰富將更名為(wei) 中國中信,中信泰富的淨資產(chan) 將擴大超過四倍。屆時憑借其總資產(chan) 值、營業(ye) 收入、利潤,新中信將躋身香港最大的綜合企業(ye) 之列。
中信憑借此次交易完成整體(ti) 上市、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港交所亦將受益,內(nei) 地企業(ye) 占港交所的市值也會(hui) 繼續放大。2013年797家內(nei) 地企業(ye) 的市值超過13.69萬(wan) 億(yi) 港元,雖不足港交所上市企業(ye) 總數的一半,但它們(men) 占港股總市值已達57%。中信完成上述交易後,內(nei) 地企業(ye) 占港股市值的比重將有增無減,港股市值也會(hui) 水漲船高。
最近幾年,在內(nei) 地企業(ye) 赴港上市的推動下,港交所在全球的表現可圈可點,去年是全球IPO(首次公開招股)亞(ya) 軍(jun) 。2013年在港交所新上市的110家企業(ye) 中,內(nei) 地企業(ye) 達到78家、占總數的71%;IPO金額的前十名企業(ye) 中,由中國光大銀行領銜、幾乎全部是內(nei) 地企業(ye) 。
隨著港交所實力的壯大,整個(ge) 香港金融業(ye) 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也會(hui) 同步增強。雇傭(yong) 了23萬(wan) 人的香港金融業(ye) ,在諸如“滬港通”、中信泰富“鯨吞”母公司、大型國有企業(ye) 赴港上市等大手筆交易刺激下,生意越做越大,會(hui) 計師、股票經紀、投資者紛紛受益。
香港既是外資企業(ye) 進入中國內(nei) 地的跳板,[注冊(ce) 巴拿馬公司]也是內(nei) 地企業(ye) 進入國際市場的一扇窗。在香港,中資、港資、西方的金融機構遍布,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正在尋找投資機會(hui) ,兩(liang) 地人員往來日益密切,熟練掌握國際規則的從(cong) 業(ye) 者比比皆是。
選擇到港整體(ti) 上市的中信集團監事長朱小黃相信,在大型國有企業(ye) 新一輪改革開放、穩健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香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平台,這是其他地方無法取代的。
香港的競爭(zheng) 力仍然不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認為(wei) ,十年前大家可能隻記得香港股市興(xing) 旺。今天,人民幣、資產(chan) 管理業(ye) 務發展迅速,而且還有不少擴展空間。股市也沒有式微,近年一直是全球新股上市集資的主要市場。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香港能分享到國家全麵深化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正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ya) 所指,國家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必將對香港發展產(chan) 生重要的影響,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中央一直高度重視並注重發揮香港的優(you) 勢和作用,在統籌內(nei) 地改革發展的時候都會(hui) 考慮香港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