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情況似乎一點也不比2013年好。
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2月自主品牌繼1月之後市場份額再次下降,這也是自去年9月份以來,連續6個(ge) 月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出現下降。與(yu) 去年同期相比,除法係車增速略低之外,其他外國乘用車品牌都呈較快增長趨勢,[香港公司注冊(ce) ]其中德、日、美係增速均超過20%,唯獨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負增長。
“這表明與(yu) 外資品牌相比,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競爭(zheng) 力正在呈現下降趨勢。”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董揚指出,“1至2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ge) 百分點,值得關(guan) 注。”
自主品牌的艱難時刻
從(cong) 2009年開始,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wei) 世界第一汽車產(chan) 銷大國,然而中國車市發展越快,自主品牌的生存似乎越艱難。合資汽車企業(ye) 產(chan) 品線集體(ti) 下探,“性價(jia) 比”已經不再是自主品牌的“專(zhuan) 利”。
一個(ge) 月之前,東(dong) 風日產(chan) 汽車公司高層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計劃於(yu) 年內(nei) 推出一款小型車,主打5萬(wan) 元入門級市場。
除了東(dong) 風日產(chan) 之外,大眾(zhong) 汽車也表示要聯手一汽集團,在中國市場推出一款定價(jia) 5萬(wan) 元左右的低端車型;福特亞(ya) 太區總裁韓瑞麟亦曾表示,向三四線城市提供產(chan) 品將十分有利於(yu) 福特,福特有能力推出售價(jia) 低於(yu) 嘉年華的車型;而上海通用旗下的雪佛蘭(lan) 賽歐,已下探到5萬(wan) 元以下的銷售價(jia) 格區間。
據記者了解,此前,5萬(wan) 元左右車型細分市場幾乎全部由自主品牌車型占據,同時,這部分車型對自主品牌銷量貢獻巨大。幾年前,當越來越多的合資車型價(jia) 格下探到10萬(wan) 元以內(nei) 時,自主品牌已經感到“壓力山大”。這一次對自主品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盡管外資車企推行小型車戰略已經有幾年,自主品牌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課題,但是,在目前外資車企加速下壓的形勢下,自主品牌將進一步失去抗衡的優(you) 勢,可以說,自主品牌將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危機。”麥威谘詢公司總經理程文兵表示。
除了來自外資品牌的挑戰,汽車限購政策也阻礙了自主品牌的正常發展。
數據顯示,北上廣三個(ge) 城市限購政策實施後,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降幅接近50%。因為(wei) 限購政策使得消費者更加趨向購買(mai) 大尺寸車、大排量車、高價(jia) 車和進口車,1.6升及以下排量轎車市場占有率大大下降。
《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評論表示,[怎麽(me) 注冊(ce) 香港公司]中國限購政策將使購車者放棄低價(jia) 品牌,尤其是中國本土自主品牌。目前自主品牌以生產(chan) 銷售低成本汽車為(wei) 主,在限購影響之下或將麵臨(lin) 更多銷量下滑的壓力。
中高端市場的戰略反攻
與(yu) 合資品牌的正麵交鋒已經在所難免。很多人認為(wei) ,接下來幾年,這將是自主品牌成長過程中一堂十分重要的課程,如果誰能跨過去,將會(hui) 成為(wei) 市場中的翹楚,否則,將會(hui) 被市場淘汰。
自主品牌如何突圍,從(cong) 哪兒(er) 突圍已經成為(wei) 所有自主品牌時下最關(guan) 心的重點。
“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要重點考慮品質,品即品牌,質即質量。要改變消費者對國產(chan) 自主品牌汽車低價(jia) 低質的印象,就不能求一時得失,不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要把最好、最完善的產(chan) 品交給消費者。”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這一點和以“極客精神”著稱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shu) 福的觀點不謀而合。李書(shu) 福曾說,極客往往被打上瘋狂和極致的標簽,其實任何一個(ge) 行業(ye) 要想成功,都需要追求極致。
“我希望造出最安全、最節能、最環保、最智能、最健康的好車,讓極客精神推動汽車行業(ye) 變革 。”李書(shu) 福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李書(shu) 福還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強勁購買(mai) 力的中國消費者也愈加挑剔,他們(men) 也已成為(wei) 汽車設計師、製造工程師、經銷商和廠商市場決(jue) 策人員眼中最重要的目標客戶群體(ti) 。
當下,很多人認為(wei) ,自主品牌不能再壓縮成本,而是要不斷提高技術,在品牌相對弱勢的情況下通過增加配置、提升服務等手段提高性價(jia) 比,這是自主品牌提升競爭(zheng) 力、向上反攻的出路。
“堅持高舉(ju) 高打,高起點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端化自主品牌”是徐和誼為(wei) 北汽自主品牌規劃的發展道路。
2009年,北汽成功收購薩博核心知識產(chan) 權,並通過消化吸收薩博技術,創建了具備100%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M-trix中高端技術平台,打造了具有國際水平的中高端車型研發製造體(ti) 係。
記者從(cong) 北汽獲悉,今年5月,[香港公司注冊(ce) 時間.費用.香港商標服務]北汽股份公司消化吸收薩博技術再創新,成功研發出的中高端自主品牌旗艦車型北汽紳寶上市,經過權威機構檢測,北汽紳寶已經達到薩博原車水平,甚至在一些重要部分超過了薩博原車。
除了“深耕”技術,“細作”市場也非常重要,即根據市場現狀精細化營銷,更接地氣地滿足消費者。
以廣汽傳(chuan) 祺為(wei) 例,為(wei) 了扶持自主品牌,廣汽集團重點打造“低首付金融購車方案”,對傳(chuan) 祺GA3進行特殊的金融補貼政策,采取靈活貸款方式,購傳(chuan) 祺GA3隻需日供3.3元,目標直指年輕消費者群體(ti) 。
自主品牌向外反攻也是突圍的路徑之一。如今,很多自主品牌車企正像當年的家電企業(ye) 海爾、格力那樣,將更多的產(chan) 品賣到國外去。
“當國產(chan) 車能夠在海外某一地區站穩腳跟,獲得該地區民眾(zhong) 的認可時,可以適當在當地建設工廠,實現本土化產(chan) 銷。目前我們(men) 已知,奇瑞已在海外建設了多家工廠,長城也在印度建設了獨立工廠,吉利等其他車企都有了投資海外的規劃。”汽車行業(ye) 評論員郎永強表示。
此外,各地新能源汽車補貼辦法也讓一些自主品牌車企稍感欣慰。
在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中,車型都以自主品牌的產(chan) 品為(wei) 主。以北京為(wei) 例,目前已經公布產(chan) 品目錄為(wei) 7款純電動汽車,分別是比亞(ya) 迪e6、北京E150EV、江淮和悅iEV、北京牌C70GB、比亞(ya) 迪騰勢、華晨寶馬之諾1E和上汽榮威E50。這些車型中,自主品牌占多數。
很多人認為(wei) ,如果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契機,像比亞(ya) 迪這樣的自主品牌車企或能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