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想象,種子是穩定糧食生產(chan)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製高點”;更不難想象,“製高點”就有一堆人去爭(zheng) 搶;接著不難想象,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我國種業(ye) 必然麵臨(lin) 新的機遇和挑戰。
良種有力推動糧食增產(chan)
良種對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率由2003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40%
良種對糧食增產(chan) 貢獻率的提升為(wei) 實現糧食持續增產(chan) ,農(nong) 民持續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是種質資源大國,搜集保存了39.2萬(wan) 份資源,為(wei) 育種創新奠定了物質基礎。“九五”以來,國家利用種子工程建設了26種作物100個(ge) 育種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創製了1萬(wan) 多份具有應用價(jia) 值的育種材料,啟動了轉基因重大專(zhuan) 項、行業(ye) 科技專(zhuan) 項和36種作物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大大提高了主要農(nong) 作物的育種研發能力。
近十年來,國家審定的主要農(nong) 作物品種近1500個(ge) ,授權新品種保護2595件,新品種更新更換了2—3次,良種覆蓋率由“八五”期末的80%提高到95%以上,超級雜交稻、緊湊型玉米、優(you) 質小麥、轉基因抗蟲棉、雙低油菜等一大批優(you) 良品種的選育推廣,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糧食等主要農(nong) 作物的單產(chan) 提高和品質提升。
良種結碩果。在糧食主產(chan) 區和西北、西南、華南製種優(you) 勢區建設相對穩定的農(nong) 作物良種繁育基地358個(ge) ,推動商品種子繁育生產(chan) 能力由100億(yi) 斤提升到160億(yi) 斤,商品種子供應率由90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現在的60%,其中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商品供種率達到100%。小麥由農(nong) 民自留種發展到60%的商品供種,小麥生產(chan) 水平顯著提升。
種子企業(ye) “多小弱”
目前我國持證種子企業(ye) 有8700多家,前十強種子企業(ye) 僅(jin) 占國內(nei) 種子市場份額的13%
近年來,種子企業(ye) 產(chan) 權多元化,產(chan) 業(ye) 集中度明顯提高。育繁推一體(ti) 化企業(ye) 由2001年的1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90多家。種業(ye) 前50強企業(ye) 的種子經營額由2001年30多億(yi) 元提高到目前140億(yi) 元,市場占有率由15%提高到25%以上。其中,隆平高科[0.00 0.00%]的銷售額已接近10億(yi) 元,德農(nong) 種業(ye) 的玉米種子銷售量已占全國玉米市場份額的9%。種子市場價(jia) 值從(cong) 2001年200億(yi) 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多億(yi) 元,我國已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第二大種業(ye) 市場。
然而,我國種業(ye) 進入市場尚屬“初級階段”,企業(ye) 發展“多小弱”。
多:目前我國持證種子企業(ye) 共8700多家,而美國僅(jin) 1100多家,印度600多家。
小:我國前十強種子企業(ye) 僅(jin) 占國內(nei) 種子市場份額的13%,美國前20家種子企業(ye) 壟斷了其70%的市場,登海、隆平、敦煌、德農(nong) 、豐(feng) 樂(le) 等5家上市公司2008年銷售額僅(jin) 相當於(yu) 美國孟山都公司的1/15。
弱:品種是企業(ye) 的核心力,而我國種業(ye) 的品種選育與(yu) 生產(chan) 經營嚴(yan) 重脫節。目前我國99%的種子企業(ye) 沒有品種研發能力。最具研發能力之一的登海種業(ye) [0.00 0.00%]每年科研投入僅(jin) 2000萬(wan) 元左右,而美國先鋒公司年研發投入達數億(yi) 美元。
造成種子企業(ye) “多小弱”的原因,一是種子企業(ye) 進入市場不足10年,企業(ye) 的原始資本積累尚未完成。二是現有育種資源和人才多集中在公共科研單位,對企業(ye) 的育種創新支持不夠。三是絕大多數種子企業(ye) 沒有自主品種,侵權行為(wei) 嚴(yan) 重,擠占了育繁推一體(ti) 化企業(ye) 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