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10家境外機構獲批參與銀行間債市

自2010年試點以來,央行共批準77家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而此次批準的10家數目為(wei) 曆來之最。值得注意的是,這10家中有7家均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海外公司

多位金融人士分析稱,[英國注冊(ce) 公司]批準境外機構參與(yu) 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yu) 人民幣的回流。而此次工商銀行海外公司獲批高達7家,則是源於(yu) 工行跨境人民幣業(ye) 務量較多。

利於(yu) 人民幣回流

“此舉(ju) 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ge) 方式,也說明了人民幣跨境使用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實,為(wei) 海外投資者增加了投資渠道,有利於(yu) 它們(men) 分享中國經濟成果,進而促使人民幣的回流。”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際金融研究》常務副主編宗良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國際金融問題專(zhuan) 家趙慶明也指出,之前國家就已允許三類海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隨著政策的放開,自然就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機構獲得相應的批準。而且,隨著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逐漸加快,跨境人民幣業(ye) 務量也大幅增加,此舉(ju) 也有利於(yu) 人民幣的回流。

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今年9月,[注冊(ce) BVI公司]全國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e) 務8.6萬(wan) 億(yi) 元,與(yu) 中國大陸實際開展人民幣雙向流入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20個(ge) ,業(ye) 務範圍覆蓋全球98%的國家和地區。

東(dong) 莞銀行金融市場 分析師陳龍則指出,央行上述舉(ju) 措,一是加大銀行間市場的機構深度,擴大債(zhai) 券市場;二是進一步放開參與(yu) 機構的類別,提高機構之間的市場化水平 (畢竟外資機構的思維更市場化);三是為(wei) 進一步的改革提供市場支持,特別是資產(chan) 證券化等盤活存量資產(chan) 的改革。

“此次工行多達7家海外公司獲批,我認為(wei) 主要源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是工行過去幾年一直在進行國外拓展業(ye) 務,海外經營規模和資產(chan) 比較大,相關(guan) 的投資需求和跨境人民幣量也非常大。另一方麵,工行是中國最大的銀行,且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趙慶明指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工行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工行辦理的跨境人民幣業(ye) 務量已超過1.5萬(wan) 億(yi) 元,同比大幅增長26.7%。同時,工行的人民幣清算網絡已覆蓋全球近70個(ge) 國家和地區,在當地監管允許的所有境外機構均已開辦跨境人民幣業(ye) 務。

已有77家境外機構準入

為(wei) 了配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拓寬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2010年8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guan) 於(yu) 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試點有關(guan) 事宜的通知》,允許相關(guan) 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投資試點,並對試點期間境外機構的範圍、準入方式、投資運作模式等事項進行了明確和規範。

2011年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首次批準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恒生銀行有限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亞(ya) 洲)股份有限公司、東(dong) 亞(ya) 銀行有限公司、德意誌銀行香港分行、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七家境外機構獲準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正式打開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的大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注冊(ce) 開曼公司]截至2013年11月4日,央行共批準了77家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其中,2011年批準38家,2012年為(wei) 15家,2013年截至目前批準了24家。

“隨著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數量的增多,說明國內(nei) 投資市場特別是債(zhai) 券市場的進一步放開。”金融市場分析師陳龍指出。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