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yu) 對奶粉質量安全的擔憂,國內(nei) 不少年輕父母形成了“買(mai) 貴”心理,也正是瞄準這一目標消費群體(ti) ,高端嬰幼兒(er) 奶粉價(jia) 格節節攀升。[英國注冊(ce) 公司]近日,有乳企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乳企近年來紮堆進入高端嬰幼兒(er) 配方奶粉領域,主要就是看重較高的行業(ye) 毛利率,與(yu) 傳(chuan) 統乳粉20%左右的毛利率相比,高端嬰幼兒(er) 配方奶粉的毛利率高達60%,部分進口產(chan) 品更高。同樣值得關(guan) 注的是,需求猛增甚至讓部分奶粉企業(ye) 連最近國家發改委開出的6.7億(yi) 元反壟斷罰單都不放在眼裏,紛紛采用推新品或新配方的形式變相提價(jia) 。
暴利行業(ye) 領頭羊
據悉,目前越高端的嬰幼兒(er) 奶粉銷售情況越好。在合生元[2.86%]今年上半年業(ye) 績匯報中可以看到,其超高端嬰幼兒(er) 奶粉業(ye) 務銷售額和銷售量同比增長了70%-85%,高端嬰幼兒(er) 奶粉業(ye) 務銷售額和銷售量同比增長8%-25%,中低端嬰幼兒(er) 奶粉業(ye) 務銷售額和銷售量則同比下降26%-30%。
“嬰幼兒(er) 奶粉行業(ye) 尤其是高端奶粉的高毛利確實存在,就國產(chan) 品牌而言,整體(ti) 毛利率水平55%-65%。”中投顧問食品行業(ye) 研究員簡愛華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競爭(zheng) 更加激烈的國產(chan) 品牌毛利率尚且如此高,洋品牌的毛利率水平毫無疑問會(hui) 更高。不過定位中低端奶粉的毛利率較低,約在35%-40%。”多美滋和美素佳兒(er) 等乳企在接到北京商報記者對企業(ye) 毛利率采訪時,均以不方便透露予以回絕。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眾(zhong) 多行業(ye) 中僅(jin) 有10個(ge) 行業(ye) 的平均銷售毛利率超50%,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人工景點、白酒、移動通訊增值服務、酒店、餐飲、[注冊(ce) BVI公司]高速公路、葡萄酒、其他交運設備和生物製品。就連被打上暴利標簽的房地產(chan) 行業(ye) 平均毛利率也隻有37.7%,而一直默默充當小角色的配方奶粉行業(ye) 搖身一變成為(wei) 了暴利行業(ye) 中的領頭羊。
成本究竟有多少
現在市場上每罐淨含量900g的奶粉價(jia) 格通常在100多元至400元之間,甚至更高。作為(wei) 消費者,很少有人去關(guan) 心某個(ge)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成本,往往認為(wei) 價(jia) 格越高質量也就越好,“便宜沒好貨”的心理助推了市場經濟下的暴利滋長。
那麽(me) ,一罐奶粉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據業(ye) 內(nei) 知情人士介紹,根據不同的奶源,大致每4.2-5kg鮮奶可以製得500g奶粉,而每千克鮮奶價(jia) 格在3元左右,按此計算,每5kg鮮奶生產(chan) 500g奶粉,淨成本為(wei) 15元。另據公開數據顯示,以今年1月上海海關(guan) 進口奶粉平均價(jia) 格每噸5103美元計算,500g奶粉約合16元人民幣,其成本難超百元,而市場零售價(jia) 則動輒二三百元。
即便配方奶粉產(chan) 品的成本除了物料成本以外還有人力成本、營銷成本、生產(chan) 設備和廣告費用等成本,但乳業(ye) 專(zhuan) 家王丁棉認為(wei) ,“嬰幼兒(er) 配方奶粉的基礎營養(yang) 就是蛋白質、鈣質等,基本上所有的奶粉都以統一基礎來生產(chan) ,再添加不同含量和成分的微量營養(yang) 元素,總體(ti) 上大同小異。無論是更換包裝,還是升級配方乃至推出新產(chan) 品,其原材料的成本變化都不會(hui) 很大”。
反壟斷難治變相提價(jia)
一個(ge) 月前,國家發改委宣布美讚臣、多美滋等6家乳粉生產(chan) 企業(ye) 因違反《反壟斷法》限製競爭(zheng) 行為(wei) 共被罰約6.7億(yi) 元,這也是發改委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注冊(ce) 開曼公司]而令苦盼高價(jia) 奶粉降價(jia) 的消費者失望的是,企業(ye) 正在悄悄上演另外一場提價(jia) 戲碼。
惠氏在前不久推出“新配方產(chan) 品”,與(yu) 反壟斷調查前的舊配方產(chan) 品價(jia) 格一致。甚至有業(ye) 內(nei) 人士擔心,其他洋奶粉也會(hui) 跟風通過換配方、包裝,暗中實現價(jia) 格上調。
在簡愛華看來,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對企業(ye) 有一定警示意義(yi) ,否則企業(ye) 便不會(hui) 主動調價(jia) 以減輕處罰。不過後期部分企業(ye) 通過新品或新配方等方式變相漲價(jia) ,有試探之意,發改委應繼續調查,以絕後患,否則企業(ye) 便會(hui) 有恃無恐。其次,一紙罰單能起到的效果有限,後期相關(guan) 部門的監控才是防止企業(ye) 壟斷漲價(jia) 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