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半年報,滬深兩(liang) 市主板上市的33家鋼鐵企業(ye) 半年報全部出爐,其中22家盈利,11家虧(kui) 損,與(yu) 2012年同期的“近九成上市鋼企虧(kui) 損”相比,呈現出了明顯的扭虧(kui) 態勢。
其中,*ST鞍鋼和*ST韶鋼雙雙扭虧(kui) 成功。[美國注冊(ce) 公司]包括馬鋼、首鋼、華菱鋼鐵[-0.53% 資金 研報]和安陽鋼鐵[-0.54% 資金 研報]在內(nei) 的多家去年巨虧(kui) 的鋼企,上半年虧(kui) 損額均大幅收窄。中報業(ye) 績的“反轉”,讓長期處於(yu) 嚴(yan) 冬期的鋼鐵業(ye) 看到了盈利的曙光。然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賬麵盈利的背後,是企業(ye) 通過各種財務手段調高利潤和利用營業(ye) 外收入“補血”。
“財務報表水分太大,遠遠不能代表行業(ye) 的真實情況。”一位山東(dong) 大型國有鋼企內(nei) 部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多數鋼企的鋼鐵主業(ye) 已難盈利。
鋼企中報業(ye) 績喜人
在鋼價(jia) 低迷、盈利艱難和債(zhai) 務高企的情況下,鋼企卻紛紛給出了“靚麗(li) ”的中報。
“噸鋼利潤不夠買(mai) 一根冰棍”,[注冊(ce) 英國公司]這是上半年鋼市廣泛流傳(chuan) 的一句話。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上半年用鋼需求增長疲軟,鋼價(jia) 則隨之下跌。
自今年2月以後,鋼價(jia) 從(cong) 年內(nei) 高位滑落,此後連續長達5個(ge) 月的陰跌,讓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鋼企的經營和生產(chan) 變得異常困難,貿易商更是“叫苦不迭”。
在鋼價(jia) 低迷、盈利艱難和債(zhai) 務高企的情況下,鋼鐵業(ye) 身處寒冬難以脫身。此時,鋼企卻紛紛給出了“靚麗(li) ”的中報。
截至8月31日,統計內(nei) 的滬深33家上市鋼企,共計實現營業(ye) 總收入6704.08億(yi) 元,淨利37.31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3.39%和24.61%。
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33家公司中,22家盈利,11家虧(kui) 損,相比2012年同期,回暖趨勢明顯。
從(cong) 單個(ge) 公司來看,寶鋼上半年淨利超過37億(yi) 元,在眾(zhong) 鋼廠中一枝獨秀;另一大國有鋼廠武鋼則實現淨利潤4.61億(yi) 元,同比去年的1.35億(yi) 元,盈利大增241.32%,成為(wei) 上半年業(ye) 績增長最快的鋼廠。
多家去年巨虧(kui) 的鋼企在上半年實現了扭虧(kui) 和減虧(kui) 。
其中,*ST鞍鋼和*ST韶鋼雙雙扭虧(kui) 為(wei) 盈;上年同期虧(kui) 損20億(yi) 的“虧(kui) 損王”馬鋼股份[-0.54% 資金 研報],上半年虧(kui) 損3.3億(yi) ,同比大幅減虧(kui) 15.6億(yi) 元;首鋼股份[0.45% 資金 研報]、華菱鋼鐵和安陽鋼鐵,上半年虧(kui) 損額也大幅下降,分別同比減虧(kui) 23%、70.6%、57.8%。
戴帽鋼企“華麗(li) ”轉身
兩(liang) 家“戴帽”的鋼企*ST鞍鋼和*ST韶鋼雙雙扭虧(kui) ,而在扭虧(kui) 的背後,是固定資產(chan) 折舊調整、剝離不良資產(chan) 、大股東(dong) “輸血”等。
在33家鋼企的中報中,兩(liang) 家“戴帽”的鋼企*ST鞍鋼和*ST韶鋼雙雙扭虧(kui) 的“華麗(li) ”轉身尤為(wei) 顯眼。
因連續兩(liang) 年巨虧(kui) 從(cong) 而“披星戴帽”的*ST鞍鋼,在上半年實現盈利7.02億(yi) 元,與(yu) 去年同期19億(yi) 元的虧(kui) 損額相比,同比增長125%,實現業(ye) 績“大逆轉”,讓公司在年內(nei) “摘帽”成為(wei) 大概率事件;同樣兩(liang) 年巨虧(kui) 後披星戴帽的*ST韶鋼,上半年實現利潤0.11億(yi) 元,業(ye) 績增長101.4%,成功扭虧(kui) 。
然而,扭虧(kui) 的背後卻是公司通過固定資產(chan) 折舊調整和不良資產(chan) 的剝離“扮靚”等業(ye) 績。
公告顯示,今年1月起,*ST鞍鋼對部分廠房和設備折舊年限進行延長,直接導致公司今年淨利增厚約9億(yi) 元,同時較2012年折舊費用降低12億(yi) 元左右。
同時,今年1月末,*ST鞍鋼與(yu) 大股東(dong) 鞍鋼集團和下屬子公司簽訂資產(chan) 置換的協議,*ST鞍鋼出讓天津天鐵45%的股權及莆田公司80%的股權,並收購鞍鋼集團下屬國貿內(nei) 貿業(ye) 務整體(ti) 資產(chan) 以及其所持9家內(nei) 貿子公司的股權。
據悉,天鐵和莆田去年累計虧(kui) 損達5億(yi) 元左右,而購入的兩(liang) 項優(you) 質資產(chan) 被認為(wei) 分攤到上半年的利潤有7億(yi) 元,一進一出,公司上半年的收益大幅增加。
鞍鋼集團國貿公司副總經理李達光此前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曾表示,國貿公司是鞍鋼集團優(you) 質資產(chan) ,注入上市公司後,將幫助其全力扭虧(kui) 。
另一家扭虧(kui) 的ST公司韶鋼股份,依靠的也是折舊調整和大股東(dong) 寶鋼集團“輸血”等招數。
在入主*ST韶鋼之後,寶鋼集團去年底通過定增為(wei) 其輸血15億(yi) 作為(wei) 流動資金,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財務費用;而上半年公司新的折舊政策和非流動資產(chan) 處置帶來的過億(yi) 元的收益,被認為(wei) 是帶動韶鋼上半年實現0.11億(yi) 淨利潤的主因。公司財報顯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ST韶鋼上半年虧(kui) 損了近0.39億(yi) 元。
除了折舊調整等,對應收壞賬和存貨零計提處理也是上市鋼企“扮靚”業(ye) 績的方法之一。
中報顯示,*ST鞍鋼對近16億(yi) 元的應收賬款沒有采取任何壞賬準備,新鋼股份[-0.29% 資金 研報]、本鋼板材[-0.33% 資金 研報]和華菱鋼鐵也均對於(yu) 數億(yi) 元的應收賬款采取零計提,八一鋼鐵[0.23% 資金 研報]則對高達33億(yi) 元的存貨“大膽的”進行跌價(jia) 零計提。
一位鋼鐵業(ye) 證券分析師表示,目前市場不景氣,鋼材價(jia) 格持續下跌,企業(ye) 發貨後有回款難的風險,一般都會(hui) 在報表中對壞賬和存貨跌價(jia) 做計提,但部分企業(ye) 對應收壞賬和存貨跌價(jia) 進行零計提,這種做法太過激進,有虛增淨利的嫌疑。“以ST鞍鋼為(wei) 例,如果以6%為(wei) 一年期賬款的計提比例,公司上半年的壞賬計提會(hui) 超過7900萬(wan) ,一旦計提將從(cong) 公司的利潤中扣除,業(ye) 績會(hui) 受到影響。”該分析師說。
政府補貼左右鋼企業(ye) 績
去年獲得20億(yi) 元巨額政府補貼一舉(ju) “扭虧(kui) ”的重慶鋼鐵[-0.69% 資金 研報],在今年上半年在無重大補貼的情況下,再次麵臨(lin) 業(ye) 績大幅虧(kui) 損的局麵。
除去各種會(hui) 計手段,上市鋼企扭虧(kui) 的背後,還有著各地政府的財政補貼。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淩鋼股份[0.00% 資金 研報]。
中報顯示,淩鋼股份上半年營收73.3億(yi) 元,同比增長10.96%;實現淨利潤0.37億(yi) 元,與(yu) 去年同期虧(kui) 損2.32億(yi) 相比,同比增長115.92%,扭虧(kui) 為(wei) 盈。而扭虧(kui) 的原因,則是數億(yi) 元的政府補貼。
據了解,今年1月、6月和8月,淩鋼股份分別收到來自淩源市、北票市和朝陽市政府累計高達3.8億(yi) 元的財政補貼。
除淩鋼股份外,中報業(ye) 績上升最快的武鋼股份[0.00% 資金 研報],上半年營業(ye) 外收入為(wei) 4639.7萬(wan) 元,其中政府補貼就達到4253.4萬(wan) 元;上半年實現淨利潤739萬(wan) 的杭蕭鋼構[0.00% 資金 研報],則收到了302萬(wan) 元的政府補貼,接近利潤的50%。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鋼企的財政補貼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2010年至2011年這三年,上市鋼企獲得政府補貼的數額分別為(wei) 13.43億(yi) 元、30.57億(yi) 元、61.46億(yi) 元。
其中,獲取補貼額最大的是重慶鋼鐵。2012年,因獲得20億(yi) 元巨額政府補貼而一舉(ju) “扭虧(kui) ”的重慶鋼鐵,在今年上半年在無重大補貼的情況下,再次麵臨(lin) 業(ye) 績大幅虧(kui) 損的局麵。
中報顯示,重慶鋼鐵上半年虧(kui) 損11.15億(yi) ,成為(wei) A股上市鋼企中虧(kui) 損最嚴(yan) 重的公司。
鋼鐵主業(ye) 已難盈利
自2011年四季度開始出現全行業(ye) 虧(kui) 損後,鋼鐵企業(ye) 進入了下行通道,各大鋼廠主營業(ye) 務難以盈利,多數是在虧(kui) 本生產(chan) 。
蘭(lan) 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認為(wei) ,與(yu) 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企業(ye) 的經營狀況略微好轉,但賬麵上的提升並不能說明回暖的大勢,目前行業(ye) 仍舊很困難。
“財務數字是好看了,但行業(ye) 現狀仍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中鋼協副秘書(shu) 長曲秀麗(li) 則表示,由於(yu) 去年鋼企的虧(kui) 損基數太大,今年更多的企業(ye) 隻是賬麵上略微盈利,但代表不了真實的狀況,行業(ye) 的嚴(yan) 冬還遠遠沒有過去。
2011年起,隨著四萬(wan) 億(yi) 投資的餘(yu) 波逐漸消退,此前急速擴張的鋼鐵工業(ye) ,在產(chan) 能過剩的重壓下,漸漸走入利潤下滑和全行業(ye) 虧(kui) 損的大勢。
兩(liang) 年來,伴隨鋼價(jia) 的持續低迷,多家鋼企在虧(kui) 損線上徘徊。
“不能看報表,財務數據的水分太大,遠遠代表不了行業(ye) 的真實情況。”山東(dong) 鋼鐵[-1.08% 資金 研報]的方建平告訴新京報記者。
方建平多年從(cong) 事一線鋼材銷售工作。在他看來,上市公司隻是大型鋼鐵集團下屬的一部分,在行業(ye) 虧(kui) 損嚴(yan) 重的情況下,往往通過資產(chan) 轉移,財務運作和補貼“粉飾”報表,代表不了集團的整體(ti) 經營狀況。
“從(cong) 一線銷售的情況來看,上半年鋼廠虧(kui) 得一塌糊塗。山鋼下屬無論是萊鋼、邢鋼還是張鋼,經營狀況都非常不好。”方建平說。
河北鋼鐵[0.49% 資金 研報]下屬一家鋼廠市場部的王宇明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可能比去年改善的,隻是財務報表。從(cong) 成本狀況和市場狀況來看,甚至遠不如去年。”王宇明說。
沙鋼旗下一家鋼鐵公司的經理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今年沙鋼的噸鋼利潤已經從(cong) 去年的50-60元“攔腰斷”至20-30元,“企業(ye) 內(nei) 部一直在努力控製成本,但外部環境來看,沒有什麽(me) 實質性的改觀,行業(ye) 形勢依舊嚴(yan) 峻。”
中鋼協數據顯示,上半年86家大中型鋼企合計盈利22.67億(yi) ,平均銷售利潤僅(jin) 為(wei) 0.13%,虧(kui) 損麵高達40.7%。而從(cong) 利潤構成來看,上半年實現利潤中,包括投資收益43.21元、營業(ye) 外收支淨額38.8億(yi) 元,扣除這些因素,鋼鐵主業(ye) 大幅度虧(kui) 損。
事實上,在行業(ye) 利潤下滑,業(ye) 績不振的情況下,各大鋼廠的鋼鐵主營業(ye) 務難以盈利已是事實,多數企業(ye) 目前更是在虧(kui) 本生產(chan) 。
王宇明介紹說,目前隻能說少數鋼材品種,因為(wei) 特定的質量在某些市場較好的時候,還可以盈利,絕大多數產(chan) 品都是在虧(kui) 本。
方建平則表示,目前鋼企已經進入越虧(kui) 損越生產(chan) 的怪圈,但都不願意減產(chan) ,“反正停也是死,生產(chan) 也是死,誰都不願第一個(ge) 倒下,那就拚到最後。”
地方幹預下的行業(ye) 困局
一位中鋼協內(nei) 部人士說,對地方政府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保住鋼材產(chan) 量,就是保就業(ye) 保GDP。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用鋼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上半年鋼材的產(chan) 量卻一直“堅挺”。
據統計,上半年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chan) 量分別同比增長5.7%、7.4%和10.2%;而全國平均日產(chan) 粗鋼215.4萬(wan) 噸,相當於(yu) 年產(chan) 粗鋼7.86億(yi) 噸水平,仍然沒有減產(chan) 的跡象。
中鋼協副會(hui) 長張長富曾表示,生產(chan) 的高增長不等於(yu) 社會(hui) 的高消費,相當一部分生產(chan) 成為(wei) 無效生產(chan) ,鋼材庫存一直居高不下,行業(ye) 供過於(yu) 求的現狀加劇。
“產(chan) 能過剩,地球人都知道,根本原因是企業(ye) 沒法減產(chan) ,隻能虧(kui) 本經營。”方建平表示,一方麵企業(ye) 擔心停產(chan) 會(hui) 失去一部分市場份額,[英國公司注冊(ce) ]另一方麵,一旦停產(chan) 銀行貸款授信可能中斷,讓企業(ye) 不敢冒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此外,方建平表示,鋼鐵企業(ye) 多為(wei) 各地方大型國企,是地方財政的納稅大戶,對就業(ye) 和經濟增長影響巨大,“像山鋼是山東(dong) 國資委下屬第一大國企,一個(ge) 廠子就七八千人。多重壓力下,企業(ye) 隻能硬著頭皮生產(chan) 。”
“有的地方政府不僅(jin) 不讓減產(chan) ,還逼著企業(ye) 增資擴產(chan) 。”一位中鋼協內(nei) 部人士說,對地方政府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保住鋼材產(chan) 量,就是保就業(ye) 保GDP。
中國冶金工業(ye)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表示,鋼鐵工業(ye) 經濟效益低迷的根本問題,就是鋼企虧(kui) 著本經營的現狀難以打破。
劉海民認為(wei) ,造成產(chan) 量居高不下和行業(ye) 虧(kui) 損麵大主要是來自大中型國有鋼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wei) 全行業(ye) 的“拖累”。他列舉(ju) 數據,上半年86家重點鋼企利潤在22億(yi) 左右,扣除礦山企業(ye) 50億(yi) 元的收入,可能是虧(kui) 損30億(yi) 元;而根據發改委的數據,上半年規模以上鋼鐵冶煉壓延業(ye) 工業(ye) (包含中小鋼廠)利潤總和在295億(yi) 元左右,這意味著中小鋼廠上半年盈利在325億(yi) 元左右。
“民營鋼廠虧(kui) 損可以不生產(chan) ,但國有鋼廠不行。”劉海民說,在就業(ye) 、稅收和GDP的壓力下,地方政府過度幹預鋼企的投資和生產(chan) ,國有鋼企減產(chan) 停產(chan) 難以實現,是造成目前行業(ye) “虧(kui) 本生產(chan) ”困局的根本原因。
虧(kui) 本經營困局難改
一位專(zhuan) 家表示,要改變目前的困局,需打破“虧(kui) 本經營”的現狀,但“運行機製不變,困局難有改觀”。
在受訪的多位鋼企內(nei) 部人士和行業(ye) 專(zhuan) 家看來,鋼鐵業(ye) 的寒冬目前遠沒有結束,行業(ye) 春天看起來仍然很遙遠。
“在大的政策不變的情況下,三五年可能都調整不過來,行業(ye) 春天到來恐怕還會(hui) 非常漫長。”中鋼協副秘書(shu) 長曲秀麗(li) 表示,在行業(ye) 下滑已成大勢的情況下,鋼鐵企業(ye) 需要擺脫以前對產(chan) 量和規模的追求,轉而從(cong) 產(chan) 品質量、內(nei) 部效益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上尋求突破。
據河北鋼鐵的王宇明介紹,早在一年多前,集團就已經認識到,再次出現“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已不大,鋼鐵行業(ye) 的寒冬會(hui) 是個(ge) 長期的過程。他介紹,在做好財務、經營和銷售最大力度地降低成本的同時,集團去年已經開始發展非鋼產(chan) 業(ye) ,“未來兩(liang) 到三年,利用現有的廠房設備發展非鋼產(chan) 業(ye) 會(hui) 成為(wei) 集團盈利新的增長點。”
“目前多數大鋼廠的心態是,不管企業(ye) 虧(kui) 損有多嚴(yan) 重,一定會(hui) 有救市政策出台,到最後鋼廠就是拿著補貼繼續生產(chan) 。”方建平說。
劉海民表示,改變目前鋼鐵業(ye) 的困局,就需要打破“虧(kui) 本經營”的現狀,“行業(ye) 的運行機製不變,困局難有改觀,企業(ye) 就不會(hui) 有春天。”他認為(wei) ,地方政府應該減少對鋼企的投資生產(chan) 的幹預,停止向企業(ye) 補貼和輸血,讓虧(kui) 本經營的狀態停不來,轉而提高對環保和生產(chan) 質量監督和管理,建立有效和通暢的退出機製,市場自然會(hui) 通過優(you) 勝劣汰的方式將不合格的企業(ye) 淘汰出局。
“可能未來5-10年內(nei) 都是鋼鐵業(ye) 的調整期,而國有企業(ye) 會(hui) 是調整的關(guan) 鍵。”劉海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