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價(jia) 格等因素,不少內(nei) 地人開始到香港購買(mai) 藥品。香港西環一家大藥房的老板告訴記者,一天銷售額有10萬(wan) 港元,其中內(nei) 地人約占一半。[英國注冊(ce) 公司]
內(nei) 地與(yu) 香港藥品價(jia) 格到底相差多少?原因何在?到香港買(mai) 藥存在哪些風險?如何規避?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內(nei) 地香港藥品差價(jia) 有多大?
同樣規格藥品有些可差1萬(wan) 元
在香港銅鑼灣駱克道一家大藥房,內(nei) 地來的旅客鄭先生想為(wei) 朋友購買(mai) 一種治療乳腺癌的藥品——赫賽汀。赫賽汀在內(nei) 地多數省份並未納入醫保目錄,屬於(yu) 患者自費藥。
藥房售貨員報出的價(jia) 格是港幣23000元(約合人民幣18400元)。售貨員還拿出一本小冊(ce) 子,上邊標明了內(nei) 地的售價(jia) ,“同樣規格的赫賽汀,內(nei) 地賣人民幣25000元。”鄭先生說。雖然比內(nei) 地便宜6000多元人民幣,鄭先生還是貨比三家,發現西環德輔道一家藥店報價(jia) 隻有18500港幣(約合人民幣14800元)。
北京腫瘤醫院一位藥師告訴記者,440毫克的赫賽汀在北京價(jia) 格為(wei) 24500元人民幣。
香港西環一家大藥房的老板告訴記者,一天銷售額有10萬(wan) 港元,其中內(nei) 地人約占一半。銅鑼灣一帶的藥房,這一比例更高。
內(nei) 地藥品為(wei) 何比香港貴?
專(zhuan) 家認為(wei) 內(nei) 地“以藥養(yang) 醫”推高藥價(jia) ,香港免稅拉低藥價(jia)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hui) 會(hui) 長崔俊明認為(wei) ,香港藥價(jia) 便宜,得益於(yu) 藥廠到患者之間極其精簡的銷售鏈,沒有中間盤剝。而且政府管理的醫院,由醫管局采購藥品,不能有傭(yong) 金,公立醫院用藥費用由政府負擔,藥品都是原價(jia) 銷售。而內(nei) 地的藥店或醫院普遍會(hui) 有藥品加價(jia) ,以及有明裏暗裏給醫生的傭(yong) 金,“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最終都要折入藥品售價(jia) 。所以,藥廠定價(jia) 時還要考慮傭(yong) 金、層層分銷的費用等。
赫賽汀生產(chan) 企業(ye) ——[注冊(ce) BVI公司]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則解釋說,香港實行免稅,藥價(jia) 差距主要原因是稅率。赫賽汀在內(nei) 地的銷售價(jia) 格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同意。
中國醫藥企業(ye) 管理協會(hui) 副會(hui) 長郭雲(yun) 沛認為(wei) ,差價(jia) 源於(yu) 兩(liang) 方麵,一是進口藥屬於(yu) 原研藥,享有單獨定價(jia) 的權利,即使過了專(zhuan) 利保護期,價(jia) 格也維持在相對高位。二是從(cong) 關(guan) 稅來說,香港比內(nei) 地低。
北京大學醫學部藥事管理教研室史錄文教授介紹,進口藥品定價(jia) 一般分為(wei) 三類:一類是按市場自主定價(jia) ;一類是單獨定價(jia) ,包括原研藥、專(zhuan) 利藥和獨家品種,享受發改委的單獨定價(jia) 權利,赫賽汀就屬於(yu) 此類;一類是實行最高零售限價(jia) ,一般納入醫保目錄,與(yu) 國內(nei) 的藥品定價(jia) 方法相同。
史錄文認為(wei) ,藥品在內(nei) 地和香港價(jia) 格不同,除了與(yu) 經濟水平、用藥習(xi) 慣、公眾(zhong) 認知度、醫生用藥習(xi) 慣有關(guan) 外,也與(yu) 內(nei) 地的藥品價(jia) 格機製有關(guan) ,藥品15%的加成抬高了藥品價(jia) 格。
如何防止進口藥物定高價(jia) ?史錄文認為(wei) ,首先是對藥品價(jia) 格進行國際間比較,對於(yu) 經濟發展水平相近、醫保報銷體(ti) 製相同的國家,同種藥物的價(jia) 格應該相近。同時,要加強藥物經濟學的研究,對照國內(nei) 相關(guan) 藥品的藥價(jia) 水平,為(wei) 進口藥物製定合理的價(jia) 格。
香港醫生會(hui) 受藥廠影響嗎?
公立醫院醫藥分開,醫生用藥一般不受影響;私家醫生可被影響
既然藥廠與(yu) 醫生的利益關(guan) 係是導致內(nei) 地藥價(jia) 虛高的一個(ge) 原因,那麽(me) 香港的藥廠和醫生之間是什麽(me) 關(guan) 係呢?
在香港,藥廠也會(hui) 通過一些方式影響醫生。比如,藥廠出錢辦研討會(hui) ,或者請醫生出國參觀藥廠。交通費、食宿費都由藥廠負責。“但是,活動必須跟業(ye) 務有關(guan) 係,如果是順道旅遊所產(chan) 生的費用,比如景點入場費等,醫生就要自己出錢。”崔俊明介紹,這類研討會(hui) 、出國參觀,都要通過學會(hui) 進行,而不是直接聯係醫生。
“在香港,一是醫生都有專(zhuan) 業(ye) 操守,二是他們(men) 收入非常高,不大可能為(wei) 了蠅頭小利而違背道德,所以,藥廠對醫生用藥決(jue) 策的實際影響力並不大。”而且,收受回傭(yong) 要負刑事責任,一經廉政公署查實,醫生的聲譽和前程就會(hui) 毀掉。
但藥廠可以影響私家醫生,因為(wei) 沒有醫藥分家,私家醫生可以決(jue) 定用何種藥。藥廠給私家醫生利益,可以通過買(mai) 10送2的方式,醫生賣給病人,則不會(hui) 有優(you) 惠。
香港公立醫院如何限製醫生開“大處方”、濫用藥品呢?
公立醫院醫藥分家,獨立的藥劑師是防止醫生濫開處方的把關(guan) 人。用藥的權力,掌握在醫生手中,但是,配藥的藥劑師要核實處方,指導患者用藥。雖然藥劑師不會(hui) 幹預醫生處方,但對劑量、服用建議等都積極參與(yu) 。
另外,公立醫院內(nei) 設的藥事委員會(hui) ,會(hui) 定期檢查每種藥物的用量是否偏離正常。有了藥劑師和藥事委員會(hui) 的把關(guan) ,醫生沒法給別人多開藥。而且,藥房還會(hui) 定期公布藥品使用的重要數據,供各部門檢查。崔俊明說,“公布的時候,每個(ge) 部門的主管都很緊張,害怕一線醫生濫用藥品。”
到香港買(mai) 藥是最佳選擇嗎?
香港藥店違規賣藥不少見,顧客買(mai) 藥有風險
為(wei) 了賺錢,香港許多藥房售貨員見不到處方也會(hui) 賣藥給顧客,而且即使違規賣藥被抓到,也隻是罰款幾萬(wan) 塊了事。所以,違規賣藥並不少見,但風險就要由顧客來擔了。
崔俊明分析,內(nei) 地人來香港買(mai) 藥有三種風險:
首先是售後服務難保障。藥物都不是絕對安全的,很多藥品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hui) 發現問題,比如此前發生的塑化劑事件,這時藥廠會(hui) 通知醫院回收,醫院再通知病人。內(nei) 地人在香港買(mai) 藥之後,藥店完全不知道客戶的情況,也就無法跟進售後,即使藥品要回收,也難以通知到病人。另外,藥店售貨員並非專(zhuan) 業(ye) 的藥劑師,一些病人必須知道的藥品使用信息,比如有的藥服完不能開車、不能躺下等,都難以保證準確傳(chuan) 達。
其次,在香港買(mai) 藥也可能買(mai) 到水貨或者假貨。水貨是指通過非正常渠道進入香港市場的藥品,比如印度的藥品,許多都比香港便宜。雖然水貨藥本身品質沒有問題,但運送過程中有可能受到汙染。
最後,香港藥店的價(jia) 格是自由浮動的,盡管總體(ti) 比內(nei) 地便宜,但店員很可能提高價(jia) 格賣給內(nei) 地人。崔俊明說,“售貨員要做生意,如果病人要買(mai) 甲藥,而藥店沒有,他會(hui) 介紹乙種藥更好,勸說顧客消費。”香港消費者委員會(hui) 已經接到多宗此類投訴。
崔俊明建議,到香港買(mai) 藥,如果是一般病症買(mai) 藥可找私家醫生,[注冊(ce) 開曼公司]這個(ge) 渠道比藥店更安全,因為(wei) 私家醫生一旦被發現賣假藥,就麵臨(lin) 吊銷牌照的處罰,所以極少有人鋌而走險。另外,香港對私家醫生開處方沒有限製,骨科醫生也可開眼科藥。
如果到藥房買(mai) 藥,最好選擇在工作時間去,同時要求見駐店藥劑師。法律規定,藥房必須把藥劑師的執業(ye) 證書(shu) 擺放在明顯位置,這樣就能確定誰是藥劑師,藥劑師也不會(hui) 冒被吊銷牌照的風險賣違規藥品。
灣仔駱克道義(yi) 成藥房劉漢豪提醒,嚴(yan) 格來說,抗癌類藥物大多是需要醫生處方才能銷售的。消費者要提防印度副廠產(chan) 品,不要貪便宜買(mai) 到假藥。此外,大部分藥房都不會(hui) 有此類藥品存貨,需要訂購。如藥房稱有現貨,更要分外小心。